【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造成小脑出血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变化给予患者适当的脱水药物治疗。结果: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术后半年随访,良好1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较为重要,可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脱水治疗,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态颅内压监测;小脑出血;效果
颅内压升高属于临床的危重急症,容易造成患者的病情恶化,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临床颅内压的监测对患者的病情的及时掌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颅内压监测主要分为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但是无创监测目前值停留在研究使用,临床尚未广泛运用。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造成小脑出血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整理资料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造成小脑出血并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2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6岁到79岁,平均年龄(59.89±2.34)岁;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为3分到15分,平均评分为(9.17±1.26)分。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瞳孔呈现针尖样,伴有呕吐。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全面的检查以及积极的对症进行手术治疗,并采用动态颅内压监测设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脱水药物的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动态颅内压监测采用美国强生公司颅内压监护仪,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手术前患者在侧脑室进行常规的额角穿刺,然后手术过程中在患者的枕角进行穿刺,患者的引流管需要在穿刺点的外侧3cm左右的位置穿出,然后常规进行缝合,并将引流管进行固定。同时在外部将无菌引流瓶以及监测仪器连接好,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
1.3 ICP判定标准[4]
正常成人ICP70-200mmH2O(0.69-1.96KPa,5-15mmHg),轻度增高200-270 mmH2O(1.96-2.65KPa,15-20 mmHg),中度增高270-540mmHg(2.65-5.3KPa,20~40mmHg,),重度增高>540mmH2O(5.3KPa,40mmHg)。
1.4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监测数据以及治疗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并整理,术后半年随访采用GO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状况进行判定,分数为1分到5分,分数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好。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良好。
2结果
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术后半年随访,良好1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
3讨论
小脑出血临床的发生率较少,一般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仅占9%左右,本次研究的病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造成的小脑出血,这主要与高血压长期作用血管,造成、细动脉壁纤维素性坏死并发生脂肪性透明变性,中层变薄而形成动脉瘤,患者一旦血压升高而造成脑出血。一旦患者出现小脑出血量大,或者当出血量较大破入脑室后,造成急速的血肿而压迫第四脑室,继而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中患者脑部水肿脱水药物的使用较为重要,在没有持续ICP监测之前,临床应用脱水剂一般按常规或凭经验使用,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无严格标准,经常出现因担心ICP增高而过度使用脱水剂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应用持续ICP监测后,脱水剂用量明显减少[8],这样不仅避免了脱水剂的滥用,而且预防了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如急性肾功能衰竭等)。ICP监测包括无创ICP监测和有创ICP监测,无创ICP监测由于准确程度而无法提供客观的具体数值来指导临床治疗,目前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仅用于研究和试用[3]。有创ICP监测包括脑室外引流管通过压力传感器与多参数监护仪连接的监测方法和专门ICP监护仪监测。目前临床常用的是采取专门的ICP监测仪,通过植入ICP监测探头,依靠压力应变原理来持续动态显示颅内压的具体数据。ICP监测能及时正确的发现颅内压的变化,医务人员可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并防止脑组织继发性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ICP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伤情及脑水肿情况,为医生决定是否使用甘露醇提供科学根据,降低了因不当使用甘露醇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减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25例患者,出现4例死亡。术后半年随访,良好14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说明动态颅内压监测在小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较为重要,可根据颅内压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脱水治疗,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治国,李罡,王骏飞,等. 颅内压监测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综述,2011,17( 4) : 620 - 622.
[2]王代旭,陈金华,金宝山,等. 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 438.
[3]曹合利,田恒力,陈世文,等.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17: 341.
[4]史忠岚, 袁绍纪, 李博, 等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13(3):252-254.
[5]任光辉,李晓良.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41 例的手术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 17: 118.
[6]魏盈胜,江荣才. 颅内压监护的若干问题[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9: 120.
论文作者:孙学东 李建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患者论文; 小脑论文; 颅内论文; 高血压论文; 脑室论文; 动态论文; 残疾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