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治理路径思考论文

乡村文化治理路径思考论文

乡村文化治理路径思考

施娟娟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443000)

摘要: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湖北省宜昌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践,提出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思考。

关键词: 文化治理;乡村文化;乡村振兴;路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治理”以关键性术语写入党的中央全会决定中,意义重大而深远。宜昌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力图通过探索实践,寻求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笔者认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治理的现代化,应当从教育引导、提升服务、品牌谋划、激发创造和融合发展这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和思想内核。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宜昌在全市城乡开展特色文化村(社区)建设,政府拨付专项资金,每年在城区完成30个特色文化社区,在13个县市区分别完成10个特色文化村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以创建特色文化村为抓手,以“彰显特色,文化惠民”为目标,通过开办农民夜校、道德讲堂、建好文明劝导服务队伍、组建乡风文明理事会、订立村规民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墙,宣传人们身边的道德模范,表彰好人好事,教育引导村民群众崇尚科学和文明,学习先进,见贤思齐,形成了一道道文化景观。

2.发挥新乡贤典型示范作用。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实施“新乡贤”培育工程,组建乡贤理事会等社会组织;还吸纳各地“非遗”项目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讲故事和演地方戏等非遗传承展演,搭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平台。

3.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远安县嫘祖镇是中华民族人文女祖嫘祖故里和楚文化发源地。千百年来,人民世世代代植桑养蚕,缫丝织布。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嫘祖生日这一天,当地民众自发到嫘祖庙祭拜这位蚕神娘娘,举行传统的祭祀嫘祖仪式和围绕养蚕、保护蚕宝宝表演的“猫捕鼠”等民间文艺,孕育了绚丽多彩的嫘祖文化。从1984年起,文化部门在嫘祖庙会期间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连续33届没有间断。2007年“嫘祖庙会”被命名为首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嫘祖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1年,以祭拜典仪和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远安“嫘祖信俗”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2017年远安县在原乡镇庙会文化节基础上提档升级,成功举办了“湖北远安嫘祖文化节”,两岸三地8万余人来到嫘祖镇参加了祭拜嫘祖大典。

二、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

1.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宜昌在创建实践中体会到,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应突出地域文化和乡土特色,宜昌具有多样地理条件,涵盖平原、丘陵和山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文化资源禀赋不同,各地结合实际探索了各具特色的创建路径。如夷陵区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农村环境,挖掘弘扬夷陵文化,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把乡村建成富美家园。当阳市按照示范引领、点面结合、全面达标的原则,根据“十有三化”标准推进建设,十有包括:有文化活动广场、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达标农家书屋、有文艺演出舞台、有音响设备和体育健身器材、有常设文化墙或专栏、有村村响智能广播、有群众文艺团队、有品牌文体活动、有专兼职文化管理员;三化即: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活动常态化。秭归县立足于山大人稀的实际,探索开展“六小”村落文化建设,即建设小院坝、配备小设施、设立小场所、开辟小墙壁、组织小活动、培育小队伍。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进一步深化了“幸福村落”创建工作。

3.加大乡村文化政策扶持力度和制度保障。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落实文化政策扶持力度。扎实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加大专业干部下基层指导服务力度,在基层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健全的体制机制和稳定的投入是推进村级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如当阳市全市173个村、社区全部落实了1名专职文化管理员,补贴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年终考核兑现。出台了《当阳市村(社区)文化管理员管理制度》,对文化管理员的选聘、相关待遇、管理培训、工作考核等作出详细规定,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

1.将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品牌相结合。当前,宜昌市正在进一步打造“诗歌之城”“钢琴之城”,着力打造“读书之城”和“志愿之城”。结合这些城市文化品牌,通过打造钢琴小镇、端午民俗小镇、昭君文化小镇、嫘祖信俗小镇等,实现乡村文化治理与城市文化品牌结合,让城市文化品牌体系上一脉相承。

2.推动特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文化创新能为人类社会生活注入源头活水,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要创新优秀传文化弘扬实践形式,打造体验平台,推行经典阅读、礼仪普及、大众讲座等,做到内容鲜活、形式活泼,优化传承创新环境,营造发展氛围,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展现新景象。

作为勘探资产的产出,储量是石油公司核心资产,国际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勘探。勘探资产类型多样,且每一种资源类型都广泛分布,既有成熟盆地低风险区块,也有前沿区域高风险区块,既有位于陆上,也有位于深水,既有在政治环境良好的地区,也有位于政局持续动荡的地区。对任何一个公司而言,必须有所选择。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资产布局是其在长期发展中反映行业发展趋势、油价等外部环境变化,并结合自身规模实力的持续选择的结果。分析当前国际石油公司的勘探资产布局,总结其布局特点,可以为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勘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在品牌谋划上下功夫

2.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制定好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夷陵区是我国优质绿茶核心产区,是全国知名的“桔都茶乡”。发展茶产业做好茶文化这篇大文章,既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是新时代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政府加快“三峡茶谷”整体推进。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快速推进茶谷发展。突出基地改造、加工升级、科技创新、茶文化、茶旅游开发等,集合众多人、才、物等资源,出台政策措施,加快三峡茶谷建设的整体推进。

1.多途径培养乡村文艺人才。夷陵区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搭建群众文化平台,让文化种子扎根基层,种到百姓心坎上。应进一步开展好乡镇文化节、乡村春晚等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肥沃土壤,搭建展示才艺的身边舞台,促进民间特色文化百花齐放。让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既当观众,又当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从而发现、选拔、培养一专多能、服务乡村的文艺人才。

3.深化“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建设。如坚持举办具有连续届次的庙会、乡镇和村文化节,搭建平台让各种民俗游艺精彩呈现,让附近乡民可以拿出自家土特产到集市交易。将乡村品牌活动办成集拜祖祭祀、商业贸易、文艺展演、文化研讨、寻根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文化盛会,使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时代特色更为鲜明,品牌影响更为深远。借助文化节庆资源,发挥特色节庆活动对外宣传和经贸合作与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吸引力。

四、在激发创造上下功夫

2.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品牌。发挥各级文化志愿者组织的作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促进村落文化空间载体建设,建构以村落为重点的文化服务模式,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村落化转向。建立文化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平台,实现服务项目与服务对象的精准对接。开展资源互助协作。整合各方力量,推动文艺志愿服务有序化、集约化发展,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形成一系列的品牌活动、品牌服务。

采用菌落形态对比、电镜显微特征对比(电镜图片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拍摄)、产孢结构对比分析(采用奥林巴斯普通光学显微镜BX53),将选育菌株和出发菌株进行制曲发酵酱油,对比相应指标的变化情况。

3.做好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扎实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支持开展非遗申报、技艺传承、专利申报等工作,推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所建设,不断拓展各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措施,加强与学校、企业合作,对非遗进行研究、创意开发,把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

与飞机制造、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业不同,印刷行业的集中度还不够高,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行业。“长尾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不方便都可以成为商业机会。未来,多种印刷方式的并存是必然。”徐建国理事长解释说,协会需要扮演的角色是,把行业可能遇到的情况、影响,发生的改变,可参考路径等告诉大家,做称职的“天气预报员”。至于具体怎么去做,还是要由企业自己做出判断。

五、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

1.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存在很大差异。新形势下,为确保群众享有均等化的文化服务,应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建立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机制,壮大县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推动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试点向乡村延伸。以广播电视服务网络、数字文化服务、乡土人才培养、流动文化服务、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文化帮扶为重点,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扶贫项目。将农家书屋纳入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借助现代化技术与手段,充实服务功能,丰富服务项目,实现转型升级。

随深度增加,压缩系数显著下降而压缩模量显著增大,说明黏性土体压缩变形能力降低,在相同的附加应力作用下,上部黏性土可能产生的压缩变形量会更大。

利用农业生态防治的方法:将蔬菜育苗所需的生态条件与病害的发病条件加以比较,通过采取综合的农业技术措施,加强田间管理,为蔬菜秧苗的生长发育创造最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这个环境条件又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从而大大减轻病害,达到早熟、优质、高产的效果。

2.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文化发展不仅带动了乡风文明、村容村貌改善,还成为一个市场规模宏大的产业——乡村游,成为乡村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乡村游必须深挖乡村文化特质,杜绝千村一面。推进文化遗存和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是深化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3.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创意和科技的融合。依托农村“四务通”平台,拓展乡村文化信息传播渠道。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建设智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宣传推介包括夷陵版画、栾师傅手工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使之在新时期得到更好传承和更大发展。

标签:;  ;  ;  ;  ;  

乡村文化治理路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