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分析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组织论文,中国加入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为无论是思想观念、市场体系、国际收支,还是商品供求及价格等,我国都已具备了“入世”、并在更加规范的环境下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因此“入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当是政府政策努力的基本方向。“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无疑是“有利有弊”。其中焦点主要集中于: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国内部分产业是否会因为国外优势产业的直接倾销而陷入艰难的困境。笔者认为,“入世”并不会对我国的民族产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关键原因在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并不是在半年或一年的短时间里就要立即达到目标,而是仍具有4-5年的时间缓冲期,在这段期间里,民族产业仍具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极大潜力。因此在“入世”之际,加速推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企业减轻传统体制的约束、使资源更高效率地配置和运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国的“入世”冲击,而且将使我国经济更快地进入高效率发展的轨道和空间。
在经历了15年的长期谈判后,“入世”问题在我国已经初露解决的曙光,并再次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入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目前我国的产业,已经具备了在整合基础上的与国外产业进行更加平等竞争的实力。为了降低“入世”的冲击性影响,目前我国应当顺势加大推进改革的力度。下面我们就对上述观点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入世”: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笔者认为,“入世”是中国经济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
1.从对外关系上看
(1)我国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198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37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8%,到200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4743亿美元,年均增长13.5%,远远超过同期世界贸易6.5%的增长速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重增长到5.0%,表明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往与贸易依存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2)外商投资有了较大的积累。1978-2000年,我国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674亿美元,投资项目约29万个。这些项目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总体经济、技术和贸易发展水平,例如三资企业的产品进出口额占到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0%,也使我国的产品质量、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及宏观调控方式等具有了更大的国际可比性。
(3)国内外的商品价格已经比较接近。从1992年以来,我国5次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出口关税,平均关税率由43%降到了17%,其中大多数商品的关税已经基本接近国际关税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的总体商品价格已基本相当于国际价格,因此具备了“撤除关卡”、并且“入世”与国际商品价格进行更加公平竞争的可能性。
2.从国内经济状况上看
从1997年上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较全面地进入“过剩经济”阶段。近一年来,由于众多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国内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产品竞争更加激烈。例如主要家电行业产量往往只占到其生产能力的30%左右,纺织行业甚至不得不采取国家强制性“压锭”的削减供给的行政措施等等。
这种状况对于我国的“入世”具有两方面的影响:
(1)企业需要更广大的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时,企业无疑将把目光同时更多地瞄准国际市场。例如近期康佳宣称将努力使各国都有康佳产品出售;双星则将产品卖向了战火纷飞的科索沃等等。而通过“入世”,消除所有国家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从而为我国“过剩经济”寻求尽可能广大的国际市场潜力,这无疑符合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利益。
(2)过剩经济对国外竞争具有足够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在短缺时代,国内市场难以抵御国外产品的倾销;国外相对物美价廉产品的倾销,将意味着国内企业的破产和大量原材料等宝贵资源的低价外流。而在过剩时代,一是国内企业的竞争已相当激烈,产品在竞争中已达到较为稳定的物美价廉程度,因此与国外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已经比较接近;二是国外竞争的介入,将更现实地采取与国内产品共分市场的策略,即部分产品直接进口以及与国内企业合资生产相结合等,从而达到理性的双赢战略。
因此,“入世”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成功的“入世”还将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进程的开始。
二、“入世”对我国产业竞争的重点影响分析
“入世”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究竟如何?相信大多数国人对此的基本判断都是,从总体上看,“有利有弊”。因为“利”是很明显的,一者它促进国内产品的出口,二者它鼓励国外产品的进口,这在我国目前产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并出现较全面过剩的情况下,将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国际化竞争,从而有助于我国产业发展的持续的和全面的升级——在竞争中以国际最高水平为追赶目标的不断升级。而对于“弊”,看法可能分歧较大,其中焦点主要集中于: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国内部分产业是否会因为国外优势产业的直接倾销而陷入艰难的困境等。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应当是否定性的,即“入世”并不会对我国的民族产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关键原因在于:降低关税和非关税保护并不是在半年或一年的短时间里就要立即达到目标,而是仍具有4-5年的时间缓冲期,在这段期间里,民族产业仍具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极大潜力。
对此,我们可以将国内目前因为“入世”而最为担忧的农业、商业、汽车、电信、金融和保险业这六个行业,依据上述思路,将其“入世”后所面临的挑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作一具体分析:
1.农业。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许多农产品价格都低于国内价格,如大米国际市场每斤1.0元人民币,而国内零售价格约为1.4元人民币,从表面上看差距较大,但:(1)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约为45%,按世贸协议要求到2004年降至17%,那么期间关税在30%左右还有几年缓冲期。(2)农产品从批发进口到零售还有若干环节,各环节都还需要有成本和利润。(3)国内农产品仍存在较大的降低成本潜力,如产业规模经营和政府减免税费等。(4)部分进口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价格,这对于我国经济也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降低消费者的成本,从而增加其它支出;二是促使部分土地转向其它稀缺产品的生产。(5)本地水土所培育出的农产品,从长期上看无疑将更能适应国人的口味和习惯等。因此逐步放宽国外农产品的进口,将不会对我国农产品的市场产生致命性的冲击。
2.商业。许多人担心国外大型超级连锁商场的进入,将会挤垮国内的商场并垄断这一市场。这种担心其实也是缺乏根据和不必要的。因为:(1)商业从进货、批发到零售,各环节都基本是透明的和规范的。任何创新也基本都是明显的和可模仿的,不存在着绝对的管理、技术等的垄断优势。(2)许多人认为国外商场可凭借资金优势,通过微利甚至赔本来先期抢占市场,但是从时间序列上看,消费者的各项购买行为是相互独立的,商场一旦恢复正常营业价格,其先期微利甚至赔本抢占的市场又将失去支撑并因此失去相应的客户群体。(3)专业人士通过对深圳市场的考察,认为国外超级连锁商场的运作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现金支付厂家,因此可获得产品进价优势;二是可带旺一片地产,因此可获得较低房产租金的优势等。但这两方面的优势并不是绝对的,因为现金支付厂家,就要承担相应的滞销风险;房租成本较低,也同样会面临具有同等优势的商家的竞争等。因此国内商场只要加强管理和创新,是完全能够与国外大型超级连锁商场进行平等竞争的。
3.汽车。汽车或许是我国因为“入世”而最需要整合的产业之一。目前我国的汽车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极大,即价格比国外高出许多,但质量比国外差了许多。按照世贸协议的要求,2005年以前我国汽车进口关税要由目前的80%-100%降低到25%,即届时国内汽车要直接面对国外汽车的质量和价格竞争,这无疑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所无法胜任的。但我们可先期对我国汽车行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即:(1)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引进民营股东、现代机制和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民族工业的国际水平运作。(2)对现有企业进行三资企业改造,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从而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国际化的大型企业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整合,我国汽车行业将出现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和发展,并迅速缩短与国外先进企业的行业差距,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并带动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
4.电信。许多人担心,“入世”后我国电信行业可能会面临极大的冲击。因为根据世贸协议,我国必须在“入世”后的六年内取消寻呼、移动电话的进口限制和固定电话的地域限制,在四年内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领域持股49%~51%,同时取消电信设备的关税限制。但目前我国的电信行业已具备了稳健发展和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虽然一定量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影响将可融入我国的内部生长机制,并对电信行业的长期发展起着利好性影响。因为:(1)目前我国的电信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国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0万公里,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亿户大关,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农村7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这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主用户群的网络市场已经基本建立。(2)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初具端倪。自90年代初期中国联通建立以来,电信行业一家垄断的格局已被历史性地打破,竞争格局由此逐步拉开了序幕。迄今,我国寻呼竞争已经基本市场化,移动电话在联通和电信等的竞争中价格持续大幅度地下降,固定电话的初装费近年也大幅度的下调,长途通话费的大幅下调近期也在重点城市进行试点等。并且,彻底打破电信的垄断,积极培育国内竞争对手的方案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讨论和筹备,这标志着我国电信行业的国内竞争格局即将形成。(3)国际电信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竞标合作,从而保证把国外企业的利润界定在合理的水平上;并且,一是国外企业最高可参股的极限目前仍在协商,二是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介入还将提高我国电信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我国用户的经营成本等,因此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长期和有力的支持作用。
5.金融。金融行业或许是国内受国家保护最多、对“入世”最缺乏准备,并且仓促“入世”可能会受到致命性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对于金融行业的“入世”目标、步骤及应对措施等,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1)迄今,我国银行基本上是国有体系,其中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国银行存贷款中的比重达到60%左右,并且完全规范化运作的股份制银行还很少,因此在各银行业务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不严和资产“跑、冒、滴、漏”等问题。(2)多年来,我国银行逐渐累积了相当比例的不良资产,这其中既有合理的和正常的业务损失,但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支持国有企业的“安定团结”贷款,以及被作为利润骗取目标的难以追回的逾期贷款等等。去年以来国家试点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接收、管理、处置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划转的不良贷款,同时使其得以重新按照《商业银行法》更加规范地运作。但后一目标能否实现,即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能否在此机制下长期将不良贷款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3)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允许外资银行自由进入中国市场,并与国内银行在较为平等的政策环境下竞争,那么可以肯定,相当数量的储蓄存量乃至增量,会转向外资银行,而这对国内银行、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目前我国已经取消外资银行营业性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数量达到了30多家,初步形成了中外竞争的雏形,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如何确定各个时期外资银行的适度介入规模,这对于我国的银行乃至整体经济的平稳发展,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6.保险。保险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行业特点较为敏感,但也正是因为其行业特点,保险业在“入世”后将有较大的潜力接受和面对国际同行的挑战。因为:(1)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管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即金融、证券、保险等分业管理,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保险业的规划、监督和发展;保险公司的寿险、财险和再保险业务分业经营等。(2)除人保系列外,国家还先后批准成立新华、泰康、华泰、平安、太平洋等国内保险公司,以及10多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国内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等,从而初步形成了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格局。(3)保险行业的经营特点重在管理。国外保费退赔率一般为100%,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靠保费的投资和经营,而我国1998年的退保率仅为50%,这说明国内保险行业提高运营效率仍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并且这方面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关键是企业具有长期健康发展的内在机制、以及必要的市场压力,而这对于我国目前的保险行业来说,无疑是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整合实力。
三、推进改革迎接“入世”
从总体上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因为无论是思想观念、市场体系、国际收支,还是商品供求及价格等,我国都已具备了“入世”,并在更加规范的环境下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因此“入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政策努力的基本方向。
然而在我国总体经济能够适应“入世”的要求,并抵御“入世”的一定冲击的情况下,我们还应当考虑,如何增强我国的市场竞争实力,以便将我国的“入世”冲击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可能引起“入世”冲击的我国经济基础的薄弱环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落后。包括高新技术产业落后及传统产品的生产技术落后等;二是管理水平落后。包括产权不清和管理者的文化水平较低所引起的粗放型经营等;三是规模经营落后。如农业的土地经营和工业“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等。
因此在“入世”之际,加速推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使企业减轻传统体制的约束、使资源更高效率地配置和运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我国的“入世”冲击,而且将使我国经济更快地进入高效率发展的轨道和空间。
具体地说,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为迎接“入世”,需要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目前我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相比要高出许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外是大规模地机械化耕种,而我国主要是家庭手工耕种,两者在成本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要大幅度地降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必须依靠土地的规模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机械化耕种。
从1979年开始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与传统体制相比,赋予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并改进了分配格局,因此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直接引发了我国农业1979-1984年的持续大丰收和高速增长。
然而由于家庭承包地快较小,其产值增长有一定的极限制约,以及同期乡镇企业和城市工作机会的凸现,因此农村部分青壮劳动力逐渐流向乡镇企业和城市,这同时进一步加剧了1985年以来农业经济增速的明显回落。
因此近期我们应当考虑,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土地使用权的适度集中,亦或如何建立土地使用权能够适度集中的机制。因为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适度发展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一、采用机械化耕作,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二、提高改良品种的积极性;三、吸引更多优秀的劳动力返回农业生产领域等。
2.国有经济的股份制改革
这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两个部分。
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着力进行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初始的设想是将农村的“承包制”引入城市的国有企业,即停止对国有企业的统购统销,而代之以拥有一定经营自主权的承包制。许多人因此期待我国的国有企业、乃至城市经济会出现相似于农村经济的持续多年的改革辉煌。
然而与农村经济承包制的结果不同,我国国有企业在实行承包制后,很快就出现一系列较突出的“短期化”行为,如拚设备、拚消耗、以及滥发奖金等问题,从而严重地伤害了企业发展的后劲,使国有企业的承包制改革举步维艰。
众多经济学者在分析其原因时指出,在农村承包制中,家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承包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而在城市承包制中,国有企业是生产单位,但不是消费的利益共同体,既其内部存在着利益分配的差距,因此承包制的效果就要相对逊色甚至难以持续。
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从时间上看要滞后得多。国有商业银行的问题突出,是1992年发生房地产炒作后开始明显暴露的。此后国家对其改革,主要是沿着两条主线来展开,一是加强管理,如加强贷款的资信审查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二是使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逐渐分离,为此先后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然而经过多年的试行和考察,人们发现如此并不足以确立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良性运行机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依然较高、呆死坏帐问题依然严重等。
1998年,国家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1999年4月,国家成立注册资本金达100亿元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负责处理中国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并且又陆续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以负责处理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等。这表明,传统机制的多年运行已积累了较大的问题,需要更多的注入才能逐步予以消除和化解等。
因此,目前国有经济——包括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经营效率明显偏低的问题。努力提高国有经济的运作效率,包括国有企业目前6万亿的经营资产,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每年1万亿的新增贷款等,将对提高我国整体经济的运作效率,从而极大增强我国“入世”竞争实力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1984年以来的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充分证明了在国有独资基础上的加强管理,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扭转国有经济运作效率偏低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国有经济就必须走股份制改革的发展道路。
3.建立更加开放的行业准入制度
目前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效率提高的第三个重要因素就是,部分行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垄断经营问题,即国家赋予部分企业在某些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而禁止其它企业的经营或介入。这导致这些行业竞争不充分,垄断企业得以独享一定价格下的市场需求,因此缺乏应有的积极进取的动力。
保持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传统的理论认为十分必要,因为它或有助于社会的公益、或有助于政府的调控等。但现在看起来,除了国防等极少数行业外,大多数行业的垄断似无必要,甚至垄断还将带来负面的影响等,因此应当允许民营经济的进入。例如:一、金融垄断。它造成了信贷资产的低效使用;而且民营金融还将对政府的利率调控等起到更好的传导作用。二、烟草垄断。虽然它给政府提供了巨额的税收,但它同时造成大批烟民的资金支出比例失调,从而影响了教育和健康支出等;而民营经济的介入将可极大地降低烟草价格,从而改善烟民的支出比例,同时它还将增加政府对其它行业的税收收入等。
因此,逐步消除行业的垄断现象,这对于提高国内的生产效率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入世”之后,国内企业将直接面对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若保持垄断状况,国内企业在面对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时,无疑将难以招架从而导致民族行业的整体萧条;如果及早消除垄断,使国内企业在国内的竞争中首先整合并壮大,这将使其在以后面对国外强手的竞争时,避免先期的管理劣势,从而得以在其它优劣势的对比分析中,发挥所长、避开所短,在竞争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入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深化改革同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入世”来促进改革;通过改革来迎接“入世”。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必将为21世纪上半叶中国经济的继续腾飞,奠定良好、充分和必要的体制和环境基础。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垄断优势理论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价格垄断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垄断竞争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经济学论文; 承包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