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广东东莞 523110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 2018年8月本院所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80例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服务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服务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患者FEV1%(用力的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各项肺功能的恢复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患有老年慢性及阻塞性的肺疾病,呼吸衰竭均为Ⅱ型且伴有着意识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服务路径,对患者肺各项功能指标可起到改善作用,且护理服务效果较为良好,有助于患者早日疾病转归。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意识障碍;护理干预
为了分析针对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呼吸衰竭为Ⅱ型且伴有着意识障碍患者,护理干预服务路径临床应用价值情况,本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于2017年7月- 2018年8月本院所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的肺疾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呼吸衰竭均为Ⅱ型且伴有着意识障碍,针对一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服务路径,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7年7月- 2018年8月本院所收治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呼吸衰竭均为Ⅱ型且伴有着意识障碍。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干预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0.47±7.29)岁;常规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2.58±7.42)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基本意义,具有着一定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服务路径,如上机前开展基础宣教指导,告知上机前后注意事项,密切监护患者各项的生命体征及病情等各项基础护理服务。干预组则实施护理干预服务路径,以下为具体措施:(1)上机前期护理。①心理指导: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心理波动极大。加之,受口鼻罩密闭性影响,会导致患者存在较为强烈的恐惧感,会直接影响到治疗及护理效果。故上机前护士需做好宣教及心理指导。针对存在着意识障碍的患者,需征询家属意见,家属同意并签字后,针对存在意识障碍且并不配合治疗的患者,会采取双手约束等措施,由一名责任护士守于床旁,确保无创双水平正压的通气连续有效。待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护士再向患者道明缘由,便于患者后期能够主动配合;②合理择选面罩。依据患者鼻子大小、形状,合理择选面罩,对固定带张力做好调整,两侧系带需能伸入一指为宜;③体位干预。治疗初期阶段,需取患者平卧位,确保患者肩部、颈部及头部均处于相同平面,头需略仰于后部,确保气道通畅,便于治疗效果提升。待患者逐渐恢复意识,需结合实际病情,更换半卧位或者坐位;(2)上机后期护理:①监护生命体征及病情。护士需实时监护患者血氧的饱和度、血压、心率等各项的生命体征情况及跟踪血气分析结果变化;②呼吸道干预,指导患者有效地咳痰、咳嗽;针对伴有严重意识障碍,且呼吸道有过多痰的患者,需做好吸痰护理,随时准备行气管插管;③密切观察管道。确保呼吸机的管道紧密、通畅;避免回路内存在积水情况,每间隔1-2h需检查呼吸机的回路,清理好积水;④并发症干预:患者皮肤与面罩处需贴好泡沫辅料,持续的双水平正压辅助通气及鼻导管需交替使用,以缓解患者皮肤受压状况,抑制压疮并发症出现;倘若患者吸气较高、反复吞气,则需确保气体能够直接进入到胃部,可抑制胃部胀气并发症出现。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的FEV1%(用力的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两项肺功能的恢复指标评分情况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情况。有效: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服务后,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均可恢复于正常指标状态当中,意识已完全恢复;显效: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服务后,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均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表现,意识已有明显恢复迹象;无效: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服务后,各项临床症状表现并未有好转迹象或有加重情况出现,意识并未得以恢复。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用系统软件为专业的spss20.0统计学系统软件。资料计数检验分析法为x2,计量资料检验计算法为t值检验法。若P<0.05,则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的差异性。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对比可见,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FEV1%(用力的肺活量)、FEV1/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各项肺功能的恢复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情况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对比可以得出,相比较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略占一定临床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无创呼吸机临床治疗技术,是治疗老年慢性及阻塞性的肺疾病,且呼吸衰竭均为Ⅱ伴有着意识障一类患者临床治疗研究的新靶点[1]-[2]。但是,因此类疾病较为危急,对临床护理服务工作有着较高要求,以往的基础护理服务往往很难达到最佳效果。护理干预服务路径,能够以临床护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及心理状态,提供有针对性地护理服务,深受广大患者、临床医师所认可[3]-[4]。经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发现,与基础护理服务路径相比,实施护理干预服务路径一组患者,FEV1%、FEV1/FVC各项肺功能的恢复指标评分,护理服务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可见对于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为Ⅱ型且伴有着意识障碍患者,护理干预服务路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意义及价值。
[参考文献]
[1]孔辉. 20例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7(8):004.
[2]刘晔.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4):234-235.
[3]朱慧.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25):68-69.
[4]周雅梅.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J]. 医疗装备, 2017, 30(14):173-174.
论文作者:梁海燕 方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患者论文; 疾病论文; 呼吸论文; 障碍论文; 指标论文; 路径论文; 意识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