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金珊,茅萍

金珊 茅萍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急诊救治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EMSS,比较两种救治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EMSS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值得推荐采纳。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救治;应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243-0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创伤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类重大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且危急,需及时开展救治工作。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疾病救治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各个环节间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疾病救治时间,降低病死率等[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模式的救治方式,分析其差异性,详情见下文。

1.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与方法

1.1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病例资料

择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被确诊;医护人员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了疾病治疗方法、重要性、目的、意义等,获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致病原因包括坠落伤、交通事故伤、刺伤、挤压伤等;受伤部位包括脑部、面部、颈部、胸部、上下肢、脊柱、体表、腹部、骨盆等;主要表现为肝脾破裂、颅脑损伤、肺损伤、肠破裂、五官损伤、血气胸、骨盆骨折、脊柱损伤、泌尿系统损伤等。

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25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60.0%(15/25)与40.0%(10/25),年龄区间为18~56岁,中位数年龄为(33.6±4.2)岁;实验组: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据百分比分别为64.0%(16/25)与36.0%(9/25),年龄区间为16~55岁,中位数年龄为(32.8±4.5)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急救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般急救治疗措施。实验组:采用一般急救措施,具体步骤为:(1)院前急救:医院接到120急救指令后迅速出诊后到达现场,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对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若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情况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后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并转送至急救科。(2)院内急救: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统一进行指挥、协调,保证急救通道的通畅,对院内急救的各个环节进行紧密衔接,包括出诊、运转、院内抢救等,并尽量缩短不同环节的抢救时间,使得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治疗;加强急救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平常可多进行救治演练,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校运转;对急救程序尽量简化,保证急救工作能够优先进行;急救工作人员应随时保持高度的戒备,加强监督考核制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种急救措施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 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急救相关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指标比较(x-±S)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意外伤害的风险逐渐增大,导致各种意外事件,包括交通意外、高空坠落、工伤等,并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2],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创伤,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导致精神负担与经济负担明显增加。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通常病情较为危急,变化迅速,其主要是指同一个致伤因素导致的多处解剖部位的损伤[3-4]。若不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救治将耽误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直接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延误患者病情,所以说,对该类疾病患者加强科学有效的疾病救治的意义重大。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需在第一时间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救治,并对其进行止血、包扎等处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转运至医院急诊科继续救治。该类疾病患者通常最先出现的情况为低血容量休克,因此,当进行院内急救时需维持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该类患者伴有低体温、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5-6]等不良情况,该指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对该类患者应及时进行损伤控制手术治疗,等到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采取EMSS模式后,显示该组患者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与入院至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采用一般急救程序的常规组,P<0.05,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值得推荐采纳。

【参考文献】

[1] 赵文飚,殷建伟,刘鸿翔等.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急诊救治的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19-21.

[2] 徐应臣,宋朝芳,谢勇等.216例严重多发伤的急诊评估和救治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9):2094-2097.

[3] 杨洪昌,陈仲,陈戈等.合并开放性骨盆骨折严重多发伤的急诊处置[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2):158-160.

[4] 王媛,曹钰,梁隆斌等.急诊 手术 ICU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2):2076-2078.

[5] 刘红丽,黄德才,关山越等.急救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5):422-425.

[6] 尤建川,曾令雄,张廷玖等.一体化救治模式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36-38.

论文作者:金珊,茅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金珊,茅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