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王凤娟、卓培英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内七科,山东济南 250017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32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9.85%(13/132),经单因素分析,肿瘤患者PICC感染发生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材料有关。结论:临床实践中应结合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控制感染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肿瘤;PICC;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作为静脉通路,主要是借助手臂血管运送患者所需的药物及营养,其具有便捷性、可靠性与科学性等特点[1]。目前,PICC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广泛性与普遍性,其优点众多,主要表现为较小的穿刺危险及创伤、较高的成功率与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但根据临床实践可知,PICC具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如果发生感染,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也会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感染影响因素,同时给予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了132例患者,男80例,女52例,最小31岁、最大78岁,平均(53.3±2.3)岁,疾病类型:多发性骨髓瘤32例、淋巴瘤30例、食管癌25例、胃癌20例、乳腺癌10例、肝癌5例;PICC留置时间:<7d者82例、≥7d者50例;留置位置:贵要静脉穿刺18例、其他114例;导管材料:硅胶导管23例,其他109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

利用BD公司提供的中心静脉导管及美国某医疗公司提供的PICC穿刺包,均与无针密封型输液接头进行连接,其中封管液体为生理盐水。在手术过程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将PICC导管置入适当血管内,如果患者出现红肿、疼痛、寒战、高热等并发症,则结束治疗并拔出导管,此后化验导管内分泌物,同时检验药物敏感试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感染发生率及各影响因素所占比重。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采用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感染发生率为9.85%(13/132),感染组患者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材料所占比重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PICC作为人工置管,其具有高置管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长留管时间及操作安全等优点,其为肿瘤患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输流保障,但后期极易出现感染[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了其临床资料,其结果为患者发生感染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材料有关,因此,临床护理实践中应对相关因素给予高度关注,以此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几率。

3.1 在留置时间方面

本研究指出留置时间超过7d,感染发生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留置时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术后2d内,更换贴膜,并仔细观察出血情况,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贴膜更换时间,通常情况下,2次/周,在实际操作时,应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同时,应对导管位置、流通性能、固定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如果导管出现堵塞问题,则要借助尿激酶,通过边推边拉方式,以此有效溶解导管内血凝块;再者,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出现感染,则要及时处理;对于留置时间较长者,应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禁止过度活动,并且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此减少感染发生几率。

3.2 在留置部位方面

PICC插管的首选位置为贵要静脉,此静脉具有直、粗、少静脉瓣的特点,在手臂与躯干呈90°时,此途径最为直接,在穿刺时,用碘伏棉球清理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并使体位导管呈S状弯曲放置,并将伤口贴放置在穿刺点上方,以此有效吸收渗血,同时在导管与穿刺点部位上方覆盖透明膜。在穿刺工作结束后,告知患者,并通过沟通,缓解其不良情绪,从而确保穿刺静脉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输入的为化疗药物,则要在其前后利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对于PICC导管而言,其可用于常规加压输液给药,也可用于输液泵给药,禁止使用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3]。

3.3 在导管材料方面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的导管材料为硅胶,但其直接影响着感染发生情况,因此,临床实践中应注重硅胶材料的选取,尽量选用新型材料,保证其与人体组织、血液等均具有良好的相溶性,进而利于延长其留置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对PICC导管进行定期的清洗与更换贴膜,各项操作均要注重无菌要求[4]。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PICC留置期间,感染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其与留置时间、留置部位及导管材料等有紧密联系,因此,护理实践中应对其给予高度关注,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相信,在日后实践中,护理成效将更加显著,感染发生率将明显降低,进而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葛利越,叶海瑛,李娟.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21):1960-1962.

[2]窦启金.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22):150-151.

[3]高秀秀,刘艳.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199+201.

[4]许建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

论文作者:王凤娟、卓培英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  ;  ;  ;  ;  ;  ;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_王凤娟、卓培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