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与施工工作和结构的质量、耐久性密切相关,技术人员要做好设计中不同要素的全面考虑和管控,避免由于不同的环节没有得到合理的协调而导致设计阶段出现问题,要对建筑结构的地质状况、水文条件以及抗震等级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保证建筑在满足规范标准要求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同时,促进建筑设计整体水平的稳步提高。本文探讨了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房屋结构设计;应用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对施工过程有指导性作用。由此可见,建筑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程度。
1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合理性
在建筑设计的初始时期,应对结构有一定的要求,设计应符合整个工程的安全性能,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由于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程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特点,深入施工现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研究,并按照具体情况对工程结构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2高效性
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首先应了解建筑施工中的重点与难点,并进行全面的分析,再开展建筑方案的设计工作,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高效性[1]。
1.3完整性
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为了体现设计的价值,需要设计人员对各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以免设计方案出现漏洞与不足。完成设计方案后,设计人员还要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调整,要特别注重设计中较薄弱的环节,并严格根据国家的标准进行审查与复核,以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1完善设计图纸设计的环节
图纸设计作为整个项目施工有序进行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好充分的完善与优化才能为项目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结构图纸一旦存在问题,都会在具体的施工环节被进一步扩大,更为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整个建筑结构的瘫痪。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设计阶段,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对建筑结构中涉及到的数据做出详细的标识,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结构更需要设计者引起重视。总之,工作人员应当是整个建筑设计图纸完成的核心,应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理念,对图纸做多次的打磨并进行审核,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正,以此来提升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2.2优化地基基础设计和结构计算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上使用的各项数据参数必须要准确、合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所以在建筑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做好地基基础设计和参数数据计算方面的优化工作。对于一些不符合建筑结构实际要求的数据,应当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最终一定要确定出最正确、最合理的结果。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开始对于地基的设计是决定整个建筑质量好坏的关键。地基设计不合理最后建设出来的建筑整体质量必然达不到标准,也会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设计者对于我国建筑结构方面的一系列相关的设计标准也必须要做到全面的掌握。设计者需要经常进行知识的提升、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地进行学习,结合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好更合理的设计。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稳固性。
2.3合理计算楼板的形变量
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变形缝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合理选取计算公式,保证楼板计算的准确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人员首先要合理选择设计参考文献,满足专业标准要求,不允许仅凭借主管臆断就开展设计工作,随意选取设计公式和常熟值,随意对计算程序和公式进行简化处理。结构设计中,通常需要在楼板的上部布置一定数量的隔板,隔板不具有承受载荷的作用,所以在对楼板进行设计时,不允许采用线载荷来开展计算,需要将线载荷转化为设计载荷,再进行具体的计算。设计中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双向板的有效高度尺寸过大,双向板需要承受来自四个方向的载荷,会产生较大的弯矩。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双向板跨中的正弯矩进行妥善的处理,正弯矩钢筋需要应用纵横叠放的处理形式,下部设置短跨,上部设置长跨,计算中需对不同方向的尺寸进行全面的考虑。
2.4附加筋的计算
计算中,首先对添加的箍筋进行适当的考虑,在次梁的界面中如果缺乏箍筋或者没有设置箍筋,应该在次梁的端部合理补充,一般情况下,必须设置附加形式的箍筋。建筑结构设计文件中明确规定,梁的布置界面中,箍筋主要用于承受其下端的集中载荷。附加筋的布置原则为:如果已经开裂的次梁位于主梁上,次梁承受载荷的位置到主梁下部的截面高度设置箍筋,保证其可以承受较大的剪力值,在梁的全部范围内保持一致性,在满足抗剪需要的同时,满足集中力的要求。
2.5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者在对建筑的采用的框架类型进行设计的时候,都是要结合当地的地质、板块构造状况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设计人员更多的重视的是建筑框架的横向设计,他们忽视了纵向框架的受力作用,事实上,纵向框架的结构才是决定整体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的因素。所以所对建筑框架的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者一定要清楚的了解到纵向框架的作用不容忽视,它的作用同横向框架一样的重要。建筑结构在抗震方面的设计上一定要精确的计算出水平地震的作用强度,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必须要遵守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抗震设计原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
2.6完善地梁设计的措施
在地梁设计中,为保障地梁工程质量,设计人员可由以下几方面完善地梁设计,为地梁建设的高质量奠定基础。①在进行计算时,设计人员可将地梁作为第一层框架梁,摒弃地基土对地梁的影响,利用框架柱承载上层全部荷载,有效保障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保证地梁设计的完善,但是,该方式实际操作难度较大。②在对地梁进行设计时,将地梁看做单独工程,摒弃整体建筑结构框架对工程的影响,不计算地梁弯矩的影响,以此保障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保障地梁设计的完善。该方式合理性较高。
2.7改进伸缩缝设计的措施
为降低伸缩缝不合理现象,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性,在伸缩缝设计时,可积极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引入其中,有效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有效保障伸缩缝的合理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另外,设计人员也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微量膨胀剂,减小混凝土温度应力,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在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可结合两者,继而达到更高效果。
2.8健全地下室外墙的设计
在现代化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高层建筑中受到的其他荷载的作用与建筑抗地震的作用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整体质量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地下室的外墙设计。由于地震等灾害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特征,使得地下室的外勤设计需要结合当前实际的工作特点,对其稳定性做出合理的规划。比如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当地的地质特征,做好相关的设计尺寸规范,并为了防止水泥用量大而导致的裂缝为题,应在强度设计尽可能采用C30等级以上。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工程在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变,建筑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发展中,诸多新工艺、新技术逐渐投入建筑中,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推动了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游.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优化方式[J].技术与市场.2016(12)
[2]周春财.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要点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
[3]杨德鹏.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优化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
论文作者:韩克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框架论文; 载荷论文; 设计人员论文; 弯矩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