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脑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研究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抑郁症病患80例,将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40)。按照常规护理法对两组进行干预,同时对实验组加用精神护理干预法。分析两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对各组的抑郁评分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精神护理干预法,并将之用于老年抑郁症中,可促进患者抑郁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护理干预;抑郁症;生活质量;老年人
作为心境障碍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在我国临床上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其脸表现以悲观消极、情绪低落与静默寡言等为主,若治疗与干预不及时,将极有可能会引发严重性精神病症,比如:自杀与悲观厌世等[1]。此研究,笔者将着重分析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接诊的老年抑郁症病患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当中,实验组有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66.24±3.15)岁;对照组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60-79岁,平均(66.58±3.02)岁。患者病历信息完整,依从性良好。比较两组的年龄和男女性构成比例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严重脏器器质性疾病者。(2)失语者。(3)有家族精神疾病史者。(4)认知功能障碍者。(5)意识不清者。(6)不耐受抗抑郁药物者。
1.3 方法
两组都接受常规护理,内容有: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疾病知识宣教与病情评估等,实验组加用精神护理干预法,详细如下:(1)综合评估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主动与患者沟通,利用和蔼的态度面对患者,多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采取情感沟通亦或者是利用肢体语言等方式,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鼓励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多陪伴患者,与患者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使患者能够保持想好的心态。(2)定期开展讲座,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向患者详细介绍抑郁症的预防、病因、转归与治疗等。制定健康教育宣传图册,并将之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对图册中的内容进行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邀请同病种临床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交流治疗心得,促使患者树立起面对疾病的信心。(3)指导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之前,综合评估其精神状态,提前告诉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让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告诉患者抗抑郁药物的药理作用、预期疗效及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同时嘱患者切勿擅自增减用药量亦或者是停药,以免引起严重后果。(4)对于处于康复期者,鼓励多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比如:歌唱比赛、外出游玩和趣味运动比赛等,以有效转移其注意力。正确引导患者调整人际关系,了解生活乐趣,增强生活信息,缓解不良心理。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措施引导患者同事与亲友等多探望患者,让患者能够从社交群体中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1.4 评价指标
利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症状,以50分为临界值,评分<50分,提示无抑郁;评分≥50分,提示有抑郁,评分越高,抑郁症状越严重[3]。根据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量表的评分标准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内容主要有角色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生活活力、健康状况与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4]。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0.0软件,t和χ2分别检验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状分析
实验组干预前的抑郁评分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1。
表1 两组抑郁评分的对比分析表(分)
3 讨论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临床医师通常采取的是抗抑郁药物疗法,但有报道称,患者在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受应激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5]。精神护理干预为比较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旨在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充分的思考,并向患者提供综合性与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有效缓解其抑郁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疾病认知度。此研究中,实验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精神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缓解老年抑郁症病患的抑郁症状,同时还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采取精神护理干预法对老年抑郁症病患进行护理,能够取得比常规护理更为显著的成效,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红.精神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41-43.
[2]黄先娥,戴晓燕,陈传萍等.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145-146.
[3]徐爱良.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3):479-480.
[4]王颖,徐枝楼,侯先芹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5):145-147,150.
[5]范丽.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精神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44-245.
论文作者:羊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抑郁论文; 老年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精神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