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疗效观察论文_汪玉洁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乳糖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推拿;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32-02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一 种重要的营养成分,母乳中的乳糖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乳糖进入体内后在小肠乳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水解后的半乳糖是构成脑及神经组织糖脂质的成分。由于乳糖酶缺失或活性降低可导致乳糖吸收不良,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可被细菌发酵生成醋 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及二氧化碳等气体 ,进而增加肠内渗透压,出现肠鸣、泄痛、泄胀和渗透性泄泻等临床表现,称为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泄泻属中医学泄泻范畴。

本科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采用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108例获满意疗效,现就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全部108例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儿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乳糖不耐受的患儿;其中男79例,女29例,年龄≤1岁,病程最短3d,最长60d。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1例, 对照组4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儿科学》[1]: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粪质稀薄,呈黄色或黄绿色,或如清水、蛋花汤样,或夹有奶块、不消化物或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泄痛发热口渴等症;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毒等病毒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尿液-半乳糖测定:阳性(+)。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1994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医儿科学》[3]。根据症候分为湿热型、风寒型、伤食型、脾虚型4 种证型。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口服乳糖酶(修正药业,生产批号51315111202)1袋/次,日1次。

2.2 治疗组

予中药敷脐(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等混合粉)每次取10g用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调成膏状,置于神阙穴上,日1次,每次2~4h,同时根据辨证分型给予推拿治疗。

2.2.1湿热型 操作为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运土入水,补脾,分泄阴阳,揉天枢,顺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捏脊。

2.2.2风寒型 操作为揉一窝风,外劳宫,清补大肠,清小肠,运土入水,补脾,天枢,逆时针摩腹,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2.2.3伤食型 操作为揉足三里,分手阴阳,清大肠,清小肠,运土入水,补脾,顺时针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2.2.4脾虚型 操作为补大肠,清小肠,运土入水,补脾,揉板门,分泄阴阳,顺时针摩腹,揉天枢,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以上每穴位操作300次。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3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并对比疗效。

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治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好转: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未愈:症状大便次数及水份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4.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

表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证明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疗效明显。

5.讨论

《幼幼集成·卷三·泄泻证治》:“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其根本病机在于湿邪困脾和脾虚湿盛。针对上述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我们遂确定以健脾渗湿、运脾利湿为治疗原则。吴茱萸温中苦燥,下气止痛;丁香苦温,能直中阴经之病;苍术燥湿健脾;肉桂补元虚不足,壮命门之阳,宣导诸药。全方燥湿止泻,使脾复健运湿除散邪,故治疗泄泻效果满意。推拿手法于补益之中加清热利湿之法,以平补平泻。其中补大肠、补脾经、运土入水、摩腹、捏脊等可健脾和胃,燥补升敛,着重调运气机,以使补而不滞,使脾升胃降,为平补;补脾土能健脾胃、补益气血;清大肠、清小肠等清利湿热,淡渗分利,使泻而不伤正,为平泻;按揉足三里类似于针刺的刺激作用;摩腹能健脾理气消食;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揉龟尾能通督脉、调肠胃;捏脊能理气血、和脏腑、调阴阳、培元气,以扶正祛邪。全方贴敷推拿结合,标本兼治,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切中病机,并且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无毒副反应,治疗费时短,患者易接受,充分发挥了中医传统特色,是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新民.中医儿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8-109.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2-104.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筹课题:中医药治疗婴儿乳糖不耐受的临床研究(合同号:Z2016551)

论文作者:汪玉洁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结合推拿治疗小儿乳糖不耐受泄泻疗效观察论文_汪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