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会议论文,第七届论文,哲学论文,科学论文,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会议于1995年4月30日至5月1日在太原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西大学哲学系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70余名学者与会、提交论文约60篇,现将讨论的专题概述如下:
一、实在是什么:对象还是关系
罗嘉昌从关系实在论的立场出发,提出在认识论范围内,实在为“主客统一体中的可客观化方面”,是“关系中的对象”而在存有论领域,则应用“关系和关系者”取代“对象和关系”范畴,并结合马克思的对象观、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和玻恩的不变量思想,阐述了他的实在性就在于变换下的不变性的思想。胡新和着眼于“实在概念辨析”,从实在的两种定义方式及其各自的困难入手,分析了物理实在的概念和构造,指出了经典的性质实在观在现代物理学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及其由此产生的反实在观倾向,提出应当用关系实在观来修正、补充和丰富传统的实在观。
张华夏在报告中不同意罗嘉昌主张的“终级实在”是关系本身,“属性和关系可以无需实体承担者而独立存在”。他认为活动作用和关系总是关于“什么东西”的,并进而提出实体实在论作为补充,认为实体范畴不能消除,实体实在论与关系实在论互补。范岱年质疑关系实在论的“实体和属性可以关系化”和“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先于关系者”这两点,并结合两个案例论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推荐了胡克的自然主义实在论。随后还就如何理解终极实在、关系先于关系者等展开了论辩。
二、有关量子力学的论战与实在论是否相干
洪定国在他的专题报告中阐述了“量子力学最小结构”说,他认为量子力学最小结构作为量子算法系统,是以几率幅概念为核心,关联于宏观量子测量系综的,是一个完全自洽、免除一切概念困难的理论。由此可拓展出不同的哲学解释谱,如经验实在论,单次量子事件的本体论解释(玻姆)、参与者的宇宙、多世界理论等等。邱仁宗由相干性概念的分析入手,基于他的实在概念和个体本体论,通过对测不准关系和EPR关联两个案例的研究,提出其中状态受干扰和性质的奇异性并不涉及粒子本身的存在,因此量子力学问题并不提供理由以接受或拒斥实在论,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不相干。
陈晓平也从相干性概念入手,指出微观现象的任何特征都不足以证实或证伪一个哲学理论,但却可以对某一哲学理论的评价发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是相关的,并且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现象不利于邱仁宗所主张的那种在宏观领域得到支持的实在论。他进而提出了“第一性的存在”的实在概念和“相对多元论”的设想。殷正坤同意在邱仁宗所说的强相干性意义上,量子力学不构成对实在论问题的直接支持或拒斥,但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现象的特异性,确实是与宏观领域中的实在观念冲突的,由此可以作出不同的哲学解释。
三、科学是价值中立的吗?
王顺义认为从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成果看,科学不是“价值无涉”的。人们所持的价值体系是从(1)科学事业发展层次,(2)科学知识的社会构造层次,(3)科学知识的认识构造层次,三个层次上介入科学这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认知活动的。把科学中的价值体系分为认知价值和社会价值两类,则前者主要是介入第(3)层次,后者主要介入(1)(2)层次。李国秀通过分析价值这一哲学范畴的内涵,指出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和历史性。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不能截然分开,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均与价值有密切的关系,因而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具有认知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精神价值,并受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制约。刘永富提出要区分科学的价值、科学中的价值和对科学的价值三者,前者是指科学对人的价值,因对人的不同活动产生影响而区分为认知、社会等价值;中者是指科学中的价值取向,依活动者为有效顺利地实现其目标而定,一般非唯一;后者是指科学内外各种因素对科学的影响。
张华夏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什么是价值、什么是科学的价值,然后回顾了哲学史上科学与价值二分的由来,指出科学价值中立的观点是:主张科学与价值无涉,科学客观地、不带价值偏向地、不带感情因素地了解自然,追求真理,科学对它的应用不负社会责任;科学家在考虑科学问题时对社会采取超然的态度。应当坚持科学作为知识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价值无涉的或价值中立的。
随后的讨论集中在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是否是价值中立的、事实命题是否有价值、如何区别有价值与价值中立、事实命题是否因价值取向而改变真值等。
四、经济领域有无麦克斯韦妖
在专题报告中,张华夏借用热力学中的麦克斯韦妖以指一种自然界中对抗熵增、由无序趋于组织或有序的机制,并探讨了它是否存在于经济领域,认为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和伦理调控正是经济领域的这种麦克斯韦妖,因为市场有高效率的信息传递的协调机制、市场经济有良好的决策和执行的激励机制,政府的干预和调控能补市场之不足,促使有效地发展生产力,增进人的福利,在配置资源、公平分配、保护环境、发展文教事业诸方面合理而有效;而社会伦理则不仅通过习惯、传统和社会风气对资源的配置、财富的分配和人类的经济行为起调节作用,而且插入企业管理的决策和政府干预调控的决策中。三者的协调运作就是近似的社会经济麦克斯韦妖。
邱仁宗针对张华夏的理论强调了三点,一是经济领域不存在最佳的资源配置机制,这是索罗斯自反性理论的逻辑推断。比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更优的机制,是现代人类社会唯一可能的机制,但不是最优的机制,也不应试图去追求最优的机制。二是政府调控和社会伦理约束不是与市场机制并列的资源配置机制,而是一种类似放大器或制动器的东西,它们都摆脱不了自反性效应。将经济领域中的问题与自然现象类比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思想的原子与有思想的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三是理想方法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现实的经济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是有道理的。
金吾伦的评论是,第一类即物理学中的麦克斯韦妖不存在,第二类即张华夏所设想的经济领域中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的麦克斯韦妖也不存在,第三类即经济运行实践中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和伦理约束互相协调、资源达到次佳配置的麦克斯韦妖是存在的。
随后,围绕如何理解麦克斯韦妖、在经济领域这一开放系统中引入它是否妥当和有无必要、经济领域中的“分子”应当是个人还是法人、政府调控和伦理约束是否在经济运行系统之内以及这一系统运行的理想目标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五、当代科学哲学前沿
在专题报告中,郭贵春分析了后现代科学实在论的兴起,认为这是一种具体存在于当代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研究战略,它渗透了后现代性的思想倾向和方法论倾向,体现着现代哲学研究中的解释学—修辞学转向和科学实在论的复兴。其后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1、整体论的扩张。强化科学解释学;注重科学语言和符号化劝导;对问题的自然主义解决,力求规范与描述的统一。2、意义理论的深入。认为意义大于指称,消解直指;自觉地借鉴隐喻方法,注重语义分析;在测量意义上消解问题,以测量作为意义。这种后现代科学实在论在中国的影响表现为对西方种种实在论思想的评介,对科学家实在论思想的发掘和对科学实在概念的修正等,体现了一种开放和重构的趋势。
吴国盛提出建立第二种科学哲学以区别于他所界定的第一种科学哲学,即在英美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第一种科学哲学的特点是为科学辩护,以揭示其科学性为主要任务,同时又要使自己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这种既作为规范性哲学又作为描述性科学的内在矛盾导致了逻辑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对立。而第二种科学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批判科学,其可能性和意义在于哲学是批判性的事业,科学成了时代精神的教条,从人性的角度揭示科学的局限性是哲学本性的要求。通过对科学主义的本体论的方法论基础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新的自然科学中,方法论教条的先验基础正在崩溃之中。
徐向东着重评介了当前英美科学哲学中的若干理论和趋势,并重点介绍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理论。董国安介绍了孙慕天提出的不同于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第三种知识,即所谓前提性知识或预设性的知识。
六、社会科学哲学及其它
张琚在大会发言中,针对当前社会上伪科学泛滥的倾向,大声疾呼反对伪科学,科学哲学工作者应负起应有的责任,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去做一些造福于后代的科普工作。陈昌曙提出要给社会科学一点倾斜,建国后出现的重大失误主要是来自缺乏科学的社会经济研究,而至今在谈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院士制度的设立和奖励制度等方面仍对社会科学重视不够,包括科学哲学工作者自身在研究中也是偏爱自然科学哲学而忽视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社会科学的特点从一个侧面上讲是社会研究难,它包括实验难、定量难、传递难和沟通难、预测难、验证难等,而克服这些困难的一种途径,或许可由翻转转化秩序得出,即从政策研究过渡到社会科学,这样可拓展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丰富其内容,有益于学科的发展,也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殷正坤首先分析了社会科学的结构特征,包括其整体上的前科学性质、具体一门学科中更明显的范式特征、价值倾向明显和实用性更强;然后探讨了社会科学中的划界问题,并以可检验性标准为例指出了划界标准的困难;最后总结了社会科学中的革命与自然科学革命的若干不同点。
王宏波则力图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同之处,他从社会科学的实在性和客观性、社会科学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包括应用社会科学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关洪介绍了他同成素梅关于统计决定性的研究,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表明,决定性的内涵比因果性内涵更丰富,决定性可划分为因果性和非因果性两种。非因果性的决定性所呈现的,只是一种不同现象之间的(即原因与结果间的)纯粹关联或相关。决定性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统计决定性无疑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对关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大量事件中各种不同结果的统计分布的特性和演化规律的描述。他还分析了普通统计、经典统计和量子统计的异同,重点分析了量子统计的特点,指出非定域性关联是非因果性关联,因而不违背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此外,会议还就女性主义哲学进行了讨论;《哲学动态》今年第4期已有报道,不再赘述。
会议初步决定97年的第八届会议的主题:反对伪科学问题;科学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关系问题;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西方科学哲学新进展等,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学习中山大学和北京地区的经验,开办科学哲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