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对这30例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简要的探究和分析。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和静脉血管造影能够确诊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情况,对本次的30例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后,这30例患者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在本次的治疗当中,出现1例肺栓塞致死亡的现象。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静脉血管造影进行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确诊率,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08-02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孕产妇在妊娠期、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容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确诊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因血栓脱落引发急性肺动脉栓塞,死亡率非常高[1]。近几年来,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了减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死亡率,显著提高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对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的30例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诊治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治的所有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其中的3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在这30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23~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37±6.32)岁,从产次情况来看,有21例初产妇,9例经产妇,其中术前输血或者术中输血的有9例,术后应用止血药的有24例;这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皮肤苍白、皮肤温度比较低、活动后疼痛和肿胀症状加重等临床表现;在这30例患者当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8例,右下肢的有8例,双下肢的有4例;其中合并妊高征的有16例,合并糖尿病的有4例,合并充血性心衰的有3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有6例,发热的有13例,其中体温高于38摄氏度的有6例。
1.2 方法
1.2.1临床诊断 在这30例患者入院以后,根据患者在围产期突然出现的一侧下肢或者双侧下肢的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足背屈时激发腓肠肌疼痛等临床症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彩色多普勒草还是那个图和静脉血管造影方法对围手术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检查和确诊。
1.2.2治疗方法 这30例患者在确诊为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均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者的患肢,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局部频谱仪照射,并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然后将60~100IU/kg的肝素加入到500ml的生理盐水当中进行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的频率为每次4~6小时;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每次检测凝血酶原的时间不超过30秒,最好控制在18~21秒内;将20万U的尿激酶加入到2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当中进行静脉滴注,每日静滴一次,以10~15天为1个治疗疗程;给予患者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和20ml的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0~15天为一个疗程;给予患者潘生丁和肠溶性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其中潘生丁的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500mg,肠溶性阿司匹林的剂量为每日3次,每次50mg,从而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的30例患者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情况和治疗结果。
2.结果
2.1 诊断结果
在本次的30例患者当中,采用静脉血管造影的患者有9例,这9例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阻塞处充盈缺损、远端静脉扩张、近端静脉狭窄等情况,同时这9例患者周围可见增生的侧支血管;在21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当中,患者的静脉管腔内没有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同时将超声探头对患者患处扩张的静脉进行压迫,对静脉的压缩性进行检查,这21例患者都不能完全压缩,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栓。
2.2 治疗效果
本次的30例患者中,其中有23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都治愈了,有6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也治愈了,有1例患者因血栓脱落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致死。本次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死亡率为3.33%。
3.结论
对于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有关专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导致患者在围产期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二是患者的血流速度缓慢,三是患者的静脉管壁受到损伤,四是患者存在既往静脉血栓史等,除此之外,高龄孕产妇患者、肥胖、吸烟、合并有心脏疾病史的患者、有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2]。
对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之外,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流显像进行确诊,本次采用的诊断方法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血管造影进行检查和确诊的[3]。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本次的3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死亡率为3.33%。
总而言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静脉血管造影进行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确诊率,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围产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7例患者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3):25-26.
[2]秦靖宜,郭学利.妊娠期与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诊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7):74-76.
[3]张怡.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9):3899-3901.
论文作者:王向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产期论文; 静脉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多普勒论文; 造影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