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培育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_国企论文

综合经济培育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_国企论文

融合型经济的培育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融合型经济”是我在思考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文拟借助这个概念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作出解释,并提出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融合型经济发育不良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基本原因

(一)融合型经济的涵义

所谓融合型经济是指能充分融入本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和带动作用的经济形式,它一般能结合该地区资源、要素的特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要素,及时满足本地居民的消费需求,缩小本地区二元经济的差距,填补技术原始的初级产业和技术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之间的鸿沟,为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起到连接和桥梁作用。 融合型经济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它能根据本地的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环境,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要素、提高资源和要素的利用效率为准则,通过对资源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提高资源的附加价值,增加本地的国民收入;(2 )它能及时地满足本地区乃至其他地区人们特定时期的消费需求,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及其结构,适时地调整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同市场和需求结构紧密地衔接,一般不会错过每一个宝贵的市场机遇,在满足本地区及其他地区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促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3 )它能在本地区的初级形态经济和现代化形态经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成长去弥合二者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消除本地区二元经济状态,实现自身经济一体化的目的;(4 )融合型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或载体是非国有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灵活,调整方便,市场开拓和创新意识强,能从事许多大企业不愿做或不能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能适时地根据本地资源、要素以及市场需求的特点安排和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结构,较好地满足发展本地经济的要求。由此可见,融合型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形态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没有它就无法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整的经济形态。从动态的观点看,融合型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必经阶段,这个阶段完成得快慢和好坏直接影响到自身经济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任何一个地区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就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发展融合型经济形态。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是这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例子。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凭借自身原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企业,培育起了一个非常厚实的融合经济层,从而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发展。

(二)融合型经济发育不良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基本原因

返观我国广大的欠发达地区,情况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原有经济发展基础、商品经济意识、国家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本地经济发展融合性较好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因而其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贡献也就较小。据统计1995年9 个欠发达地区①非国有工业产值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年全国水平相应比例为66%,而欠发达西部地区各省份的该指标分别为:四川59.7%,贵州33%,云南30.5%,西藏26.9%,陕西39.2%,甘肃33.7%,青海16%,宁夏31.1%,新疆26.5%②其中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西藏等欠发达地区非国有工业的比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另外,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近年来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国有企业工业的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使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非国有工业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1990年到1995年,我国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了2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除四川外,这一比重提高的幅度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提高的幅度不到10个百分点③。由于该地区非国有企业发展缓慢,因而融合型经济的基础就较为薄弱,对本地区国民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就不如东南沿海地区那么大。因而就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地的资源和要素,适时地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迅速缩小与弥合本地区二元经济的差距和鸿沟。

造成我国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也有原有经济发展基础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具体讲,有如下一些主要原因:

1.缺乏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经济主体。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非国有工业发展滞后以及融合型经济发育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经济主体。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观念问题。西部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小农经济和封建意识的影响以及地处内陆地理环境相对比较闭塞的限制,观念较为落后,商品经济意识较差,具体表现在行为上是封闭、僵化,易于满足、安于现状,求稳怕险。由于稳固有余,因而创新不足,经商怕亏本,办企业怕赔钱,搞联合怕受骗,最终窒息了人们的创造意识,其结果只能是“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因而很难培育出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经济主体。

2.缺乏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西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非国有工业发展滞后以及融合型经济发育缓慢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首先,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处我国的内陆,不具有东部发达地区毗邻沿海的区位优势,因而不利于与外界的商品和要素的往来与交换;其次,西部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社会经济条件也较为落后。这方面与东南沿海地区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上述因素在相当程度上阻碍和抑制着乡镇工业、私人工业等非国有工业的发展。另外,西部欠发达地区原有较为薄弱的经济发展基础也影响着乡镇工业、私人工业等非国有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除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和本地区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外,与原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直接相关。比如,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较快发展,就是利用了其原来较为发达的社队企业基础,福州私人企业的较快发展,则是利用了其原有家庭手工业较为普遍的基础。而西部欠发达地区原有社队工业以及家庭手工业等发展都较为落后,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依靠这个基础发展乡镇工业、私人企业、个体企业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工业发展缓慢,融合型经济发育不全与该地区缺乏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直接相关。

3.缺乏带动本地非国有工业发展的工业结构基础。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结构中重工业占的比重较大,而且往往与资源开采与初加工存在更多的联系,要求以资金密集型为主要特征,表现在组织结构上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主,这种结构的工业的产品结构不象东南沿海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工业的产品结构,其产品扩散能力较弱,城市工业对乡镇工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这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国有工业和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缺乏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东南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等非国有工业改革开放以来起步早、发展快,除了上述的各种原因外,与国家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次序是从沿海到内地,与此相适应国家优惠政策的实施也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国家在资金供给、税收减免、用电用水用地、企业制度选择等多方面给沿海地区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所有这些,广大的内地是享受不到的,至少改革开放之初基本上如此。由于缺乏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使西部欠发达地区本来发展就缓慢的非国有工业发展更为困难,这是西部地区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融合型经济发育不良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融合型经济的缺乏,已经或正在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对本地资源利用不足,致使资源利益的大量外流。西部欠发达地区中的许多省份资源禀赋条件好,原料拥有量丰富,这本是西部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基础,但由于该地区非国有中小企业及其它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缓慢,融合型经济“断层”,这些宝贵的资源只能利用很少一部分,其中大部分被输送到发达地区。由于我国价格体系扭曲,导致原料价格畸低,所以在输出原料过程中其资源利益发生大量的流失。其次,资金的流失进一步弱化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实力较弱,加上国家对该地区的拔款、借款数额有限,所以资金短缺一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好足够的资金问题是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非国有中小企业等其他类型企业及其融合型经济发育缓慢,对现有这部分稀缺的有限的资金的利用既不充分,同时效率又低。加上该地区的投资环境较差,资金外流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统计某省份1992年一年就有200 亿宝贵的资金流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资金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西部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的矛盾,直接制约和阻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相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来说,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更为短缺。然而,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非国有中小企业及其融合型经济发育不起来,难以形成气候,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聪明智慧得不到充分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必然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因为在那里非国有中小企业体系发达,融合型经济层深厚,它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得以施展。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剧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状况是这方面的真实写照。人才的流失使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又丧失了一个宝贵的资源。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发育迟缓使其丧失了宝贵的市场机遇。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许多商品特别是消费品十分短缺,市场是典型的卖方市场,那时企业面临的市场机遇很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及其他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迅速培育起了深厚的融合型经济层,及时地适应和满足了市场需求,使它们的产品迅速占据了本地乃至全国很多地方的市场,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未来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金积累。然而,相比之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身发展条件和国家政策及其他机遇的限制,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缓慢,融合型经济薄弱,无法及时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捕捉市场机会,开拓市场空间,使本地产品市场的相当一部分被发达地区的企业所挤占。由于融合型经济发育的迟缓,使西部欠发达地区无法利用改革开放之初大好的市场机遇,从而丧失了大量的市场利益。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发育迟缓进一步拉大了该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弱化了西部发达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实力。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历史上长期存在,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差距拉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缓慢,融合型经济薄弱造成的。近年来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与其经济增长和发展速度呈强正相关关系,即是说一个地区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发展得越快,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非国有企业的迅猛发展支撑的,非国有企业在该地区的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非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据统计,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1年的25%增加到1995年的72%④。相比之下,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国有企业发展缓慢,其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比较弱小,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小,从而限制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大了该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四)西部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发育迟缓使其未来经济改革的步履更艰难。由于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融合型经济形式数量较少,因而由其决定的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经济效益较差,地区国民收入增加缓慢,这使得该地区支撑未来进一步改革的财力十分有限,使进一步改革步履维艰。另外,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等融合型经济形式的不发达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带来不利影响。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结构中国有企业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如何尽快搞活搞好这部分国有企业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搞活国有企业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的事情,它与许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和发展都是有关系的。其中非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联系。首先,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减轻税赋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搞活国有企业并将其推向市场,必须改变国有企业高税赋的局面,实行公平税赋。但如果降低国有企业的税赋,会减少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为了既不降低财政收入同时又能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发展非国有经济则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通过发展非国有经济,可以达到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一经济依托,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改革就难以起步。其次,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推行破产制度及其企业冗员的处置提供了一个重要保证。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破产及其失业问题,为保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就必须安置好失业和下岗人员。而通过发展非国有经济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国有企业中的富余人员重新就业。从近几年的改革实践看,凡是非国有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中劳动力安排就比较容易处理,从而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较小。另外,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改组。国有企业改组的基本内容是搞一批,淘汰、放弃一批,其实质就是要使部分生产要素转移出来。然而,接受这些转移出来的生产要素需要一定的经济组织作保证。非国有经济就能比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一般来说,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承接国有企业改组的要素转移的能力越强。另外,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还在思想观念、制度安排、行为方式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示范。这些对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培育及其政策选择

西部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缺乏已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因此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融合型经济形式。由于发展融合型经济涉及许多方面及其关系,需要多方面工作的配合和协作。限于本文的篇幅,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作些分析和探讨。

(一)培育勇于创新、冒险的经济主体。培育勇于创新、冒险的经济主体及其企业家是发展融合型经济的关键和核心。没有它融合型经济要发展起来是不可能的。培育勇于创新、冒险的经济主体需要作多方面的工作,具体讲应包括:第一,加快本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不断参与充满活力的经济生活,逐步消除陈腐、保守、封闭的观念和意识,确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变滞后为超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观念的变更,从而为培育敢于创新的经济主体和企业家奠定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活氛围和思想基础。第二,发挥典型效应。通过宣传现有的“个体户”、“承包户”等勇于开拓的精神、经营上的成功经验,使更多的“个体户”、“承包户”产生出来,通过这种连续不断的示范和波及效应,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承包户”,最终便可以培育起深厚的融合经济层。第三,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灵活的体制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灵活的体制环境是促进敢于创新的经济主体和企业家产生的基础性条件。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充分注意这一点。一方面,应向国家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并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另一方面,应不断摸索、创立一些灵活的经营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办企业,从事多种经营活动。

(二)解决好培育融合型经济过程中的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是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培育融合型经济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必须多方面想办法。第一,加强区域补偿政策的力度,增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补贴额度,并增加“欠发达地区发展基金”的类型和数额。另外,财政部、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每年应向欠发达地区发放专项贷款,加强这些资金对发展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支持。第二,在不影响公平和规范的条件下,国家应向欠发达地区适当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如低息贷款、专项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提高欠发达地区自身的资金积累水平。第三,建立和完善各种直接和间接融资体系,允许欠发达地区的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向社会直接筹资以及向民间和银行拆借资金,扩大该地区发展融合型经济的资金规模。第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靠自身的努力解决资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东部发达地区,也主要不是靠国家的资金投入,而主要是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自身的增长机制。有些办法是逼出来的,如广东省1979年国家给了它们改革试验权,但中央没有钱,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广东省就利用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搞“三来一补”,赚取加工费。可以说这只是一点“辛苦钱”,引进设备,搞新产品,占领市场。同时,它们又利用集资办电、集资建桥、集资修路、收过桥费、“买路钱”、提高电价等办法搞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苏南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采用“以资带劳”、“以劳带资”的办法筹集资金,通过自我滚动的办法发展起来的。上海浦东开发,是以出租土地来筹集资金的。这些办法都是各地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想出来的。这些经验和创劲是很值得欠发达地区借鉴和学习的。

(三)加强各级政府的支持,转变政府的职能,为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首先,为鼓励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迅速成长,使有更多的企业家在该地区投资和经营,政府必须提供一系列宽松的政策和条件,比如在资金供给、资金拆借、税收减免、用水用电用地、企业制度选择、分配制度选择等多方面都应作出一些优惠的规定。而且考虑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更差的状况,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此地设厂办企业,政策优惠的力度就要更大一些。其次,各级政府应不断地进行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企业的干预,要多出主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精简政府机构,减少扯皮和拖拉,提高办事效率,改变本地的投资软环境。只有这些方面都改善了,才会有较多的发展基金流入到欠发达地区。

(四)加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发挥发达地区经济的带动与波及作用对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已使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且出于提高产品、技术素质的考虑,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需要适度地被转移出来,加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充分利用这个发展机遇,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由行政性分权改革所造成的地区分割、地区封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专业化分工协作。因此,要通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体系的日益发育成熟和完善,逐步消除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使产品、技术、要素在各地区之间自由地流动和转移,通过这种转移和流动为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的成长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提倡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向援助,也是促进欠发达地区融合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应更加深入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向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应加强产业政策在地区产业分工和布局中的作用,把一些资源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尽量地布局到或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促进产业在全国大范围内的合理布局,使各地都能享受到产业合理分工的利益和好处,最终提高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WW张锐

标签:;  ;  ;  ;  ;  ;  ;  ;  ;  

综合经济培育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