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湖北 宜昌 443600
摘 要: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最核心的知识点之一,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现象)探究到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分析,再到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符号表征)的书写,都是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时经常让学生不知所措,难以思考。那么老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该知识点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 复分解反应 创新教学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四大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也是涉及物质种类较多、物质化学式最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数目最多的化学反应。
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课时的教材中,看起来只有一页书,但直接或间接的具体知识就有碱与盐、盐与盐之间的化学反应等7个方面。教材中的这些知识是如何组织和呈现的呢?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研读各知识线索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方法。
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中,7个具体知识的内在联系如下:
以上问题均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渗透、讲解,并想办法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才能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特别是在做实验探究题时,开放思维、注意细节,进而提高考试成绩。
一、实验探究——宏观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化学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事实,可以说没有实验的化学课不是一节优秀的化学课堂。在新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探究是五大一级主题之一,其中要求将实验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的课程探究能力。在复分解反应条件的教学中,需要用实验事实来让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宏观现象。
二、离子分析——微观实质
在化学上,任何宏观实验现象都可以从微观实质上进行解释,那么对于复分解反应也应该从微观实质上给学生解释清楚。由于在第十单元学习酸碱盐的定义时已对酸碱盐的实质进行了探究(导电性实验),故在此对复分解反应进行离子分析也比较容易,属于水到渠成。
例如:在写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方程式后,可继续引导学生分析
2NaOH+CuSO4=Na2SO4+Cu(OH)2↓
Na++OH-+Cu2++SO42-=Na++SO42-+Cu(OH)2↓
把前后相同的划去:Cu2++OH-=Cu(OH)2↓
在实验探究中的几个反应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以上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产生沉淀或气泡的微观实质,也就是在复分解反应中,有的离子参加了化学反应,有的离子没有参加化学反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是怎样交换的这一问题。
三、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符号表征
实例一:请参照例子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实例二:合作讨论补全下列方程式,看谁写的多?
______ + ______= NaNO3+______
通过实例一的思考、练习使学生掌握书写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方法——双交换后依据化合价正确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完成配平。
实例二则要求较高,学生在会写复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完成方程式,学生必须首先确定生成物中只能填不溶于水的碱或盐(沉淀)、水、气体(二氧化碳、氨气),然后依据生成物来选择反应物。答案有很多,学生单独完成可能思考不全面,故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集合小组成员的智慧使学生深入认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的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归纳、复分解反应实质的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过程,体现了化学研究总是经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再到符号表征这样的历程。教材蕴含了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一般与特殊等学科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复分解反应一系列问题解释清楚,更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使学生从根本上突破复分解反应这一难点。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3]谢兆贵《学科思想方法与中学化学教学》[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孙锁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复分解反应论文; 化学反应论文; 方程式论文; 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微观论文; 条件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