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溆浦县中医医院 湖南溆浦 419300
【摘 要】目的:探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颅痛定治疗,实验组,通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7%,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8.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通过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偏头痛;临床效果
偏头痛,是一种良性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包括单侧和双侧搏动性头痛,其中,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偏头痛。疲倦、畏光、恶心和呕吐等属于偏头痛的主要临床症状,发作前,患者会表现出视觉或其他感觉障碍。针对偏头痛,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基于反复发作前提下,可能演变为脑卒中,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为研究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本院以120例偏头痛患者为对象,通过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包括29例男性和31例女性,20岁至45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1.6±2.15)岁为患者平均年龄,0.6-15年为患者病程,(8.4±2.01)年为患者平均病程。实验组,包括26例男性和34例女性,22岁至43岁为患者年龄区间,(30.5±3.21)岁为患者平均年龄,0.9-17年为患者病程,(9.5±1.27)年为患者平均病程。所有患者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且不存在严重的其他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1)对照组:采用传统西药治疗,即口服颅痛定,30mg/次,坚持3次/d,以1周为1个疗程。(2)实验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4g/次,坚持3次/d,利用温水冲服,以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临床护理措施,治疗期间,不服用任何止痛药物。
1.3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生偏头痛症状,停药后1个月,无发作现象。(2)显效:治疗期间,患者偏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头痛减少75%以上,间期得到延长。(3)有效:治疗期间,患者偏头痛症状有所好转,头痛减少50%-70%,持续时间得以缩短。(4)无效: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任何变化,甚至出现加重趋势。与此同时,详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偏头痛,属于原发性头痛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症状,多为偏侧头痛,一般情况下,可持续4-72h,患者常伴随有呕吐、恶心等现象。若处于光刺激、声刺激或日常活动状态下,将导致头痛现象加重,相对而言,安静环境和休息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症状[2]。偏头痛属于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多起病于儿童或青春期,中青年期为发病高峰期。若以IHS制定的偏头痛分型标准为依据,可将偏头痛分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视网膜性偏头痛等[3]。
如今,偏头痛的致病原因尚未得到明确,但其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疾病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不良情绪亦可能导致偏头痛。针对偏头痛,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例如,抑郁、焦虑、不安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据相关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
目前,市场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多种多样,例如,谷维素、西比灵、心得安等,但其效果并不显著,且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在此背景下,作为中药制剂的养血清脑颗粒得到临床治疗的关注与重视[5]。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偏头痛被归为脑风和偏头风范畴,常见于脑部一侧,疼痛发作时,患者耳朵与眼睛会受到影响,阴血亏虚、肝阳偏亢是偏头痛的产生机理。养血清脑颗粒,属于中药性质,白芍、当归、熟地、夏枯草、钩藤、决明子、细辛、珍珠母、延胡、川芎、鸡血藤是其主要成分,且各自存在不同的功效。例如,夏枯草和决明子主要作用在于通经散结、泻火清肝;当归不仅能够止痛、活血和养血,而且能降低血小板凝聚;白芍、鸡血藤以及熟地具有养血补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细辛则能够达到醒神开窍、祛风止痛的效果。基于多种中药结合使用条件下,达到调节机体的目的,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偏头痛治疗效果[6]。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方式作用下,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通过颅痛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通过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3.4%、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8.4%。可见,养血清脑颗粒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偏头痛患者,通过养血清脑颗粒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富超,穆玉琴,彭林,李鹏,钱浓,冯理兵.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Meta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2:146-148.
[2]晏淑荣.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5:70-71.
[3]张钟少,邝素雅.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4:766-768.
[4]石敏,张淑青.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18:27-29.
[5]陈钢,高晓艳,刘爽,周萍萍,谷艳.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4,02:115-116.
[6]周华祥,陈春富,许亮,王维,王国卿,曹玉玲,阎志慧.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老年偏头痛性眩晕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4,22:83-85+87.
论文作者:成恺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偏头痛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颗粒论文; 养血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