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及体会论文_王海升, 闫金红

PICC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及体会论文_王海升, 闫金红

王海升 闫金红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262737 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心卫生院262603

【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由于神经内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10天以上。三是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常用的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尼莫地平)可加重外周静脉的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有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PICC 神经内科 高渗脱水剂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常用的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尼莫地平)可加重外周静脉的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有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它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10月对18例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进行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护理,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0.7岁。脑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瘤3例 ,大面积脑梗塞1例。

1.2材料

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穿刺包。

1.3方法

1.3.1插管前的告知,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方法,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置管后的常规护理,征得同意后签知情同意书。

1.3.2插管前的皮肤准备及血管评估对穿刺侧上肢用肥皂液清洗干净,如病情不允许,局部用温水毛巾擦净。通常选用健侧的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

1.3.3插管时的体位 病人平卧于床上,插管侧手臂外展90度,指导患者头偏向同侧并贴近肩部。

如患者不能配合,则请助手协助摆体位及肢体的约束。

1.3.4测量置管长度 置管长度为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1.3.5操作步骤 消毒穿刺点周围10厘米范围的皮肤两遍后,戴手套,铺洞巾,建立无菌区。助手在穿刺点上方10厘米外结扎止血带,穿刺插管鞘成功后抽出针芯,送入PICC导管,导管至测量长度后抽出导丝,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接肝素帽,穿刺点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压迫外加一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穿刺处,术后拍片证实导管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置管的护理

1.4.1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洗手,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术后24小时更换贴膜1次,如无渗血以后可5—7天更换1次贴膜。更换贴膜时,由下向上撕去贴膜。用碘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要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应高度警惕导管源性的感染,必要时拔管,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转贴于

1.4.2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该统一学习,对家属应指导到位,在输液完毕勿慌,勿夹闭输液器,翻身后应及时检查理顺管道。此外,应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及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液体,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及通畅度。统一护士封管方法,采用20ml注射器抽取20u/ml肝素盐水10ml行脉冲式的正压封管。如输注液体为甘露醇、营养液、血浆等黏滞性药物后,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

1.4.3进行安全评估,预防导管脱出 对病人的意识情况、合作程度等及时作出评估,并采取约束措施,加强导管末端的再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管道的牵拉折曲,班班加强对导管的重点交接班,检查导管的留置刻度,发现贴膜固定不牢靠时及时更换贴膜,重新固定。如导管发生移位时,应密切观察导管功能,及时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

1.4.4局部渗血的护理 我们通常采用一8×10厘米的8层纱布覆盖外加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行加压包扎期间指导抬高穿刺侧肢体,观察穿刺侧肢体有无水肿,并及时调整松紧度。对躁动患者进行肢体约束以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损伤,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 结果

本组置管18例中,1例导管堵塞,使用尿激酶溶栓负压冲管抽吸后再通,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其余导管留置时间在14-52日,均达到了治疗周期,并无其它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常用的高渗脱水剂(如甘露醇,尼莫地平)可加重外周静脉的损伤且不易恢复,轻者有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PICC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它避免了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治疗途径,同时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人员被感染机会,值得在今后工作中推广。

参 考 文 献

[1]车杰.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要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0(8B):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3] 张永恒!835000伊宁,石瑜岚!835000伊宁,朱海琳!835000伊宁,付振超!835000伊宁,陈敏!835000伊宁;以严重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抢救与护理[J];急诊医学;2000年02期

[4] 邓健,徐廷惠,李成琳,范雪莲,叶露,谢蔡华,冉崇丽;PICC导管在肿瘤大剂量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9期

[5]吴永杰;靖冬梅;;双相置管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A];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陈红燕;龚新环;李俊彦;吴春云;朱慧;诸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论文作者:王海升, 闫金红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4

标签:;  ;  ;  ;  ;  ;  ;  ;  

PICC在神经内科的应用及体会论文_王海升, 闫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