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门诊艾滋病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对服药依从性的观察。方法:选取260例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门诊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予以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有差异(P<0.05)。结论:根据艾滋病患者情况,加以护理干预,使患者在服药依从性高于常规护理,对于治疗艾滋病有着明显效果,使患者应对疾病更加有信心,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服药依从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288-02
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教育对个体治疗还是整个治疗工作的成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确保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应至少保证95%以上的治疗依从性[1]。目前,艾滋病感染者面对多重的压力,多数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对治疗依从性普遍低下,影响治疗疗效[2]。我关爱中心通过对HIV/艾滋病患者的个案管理的照顾,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提高CD4细胞数,控制病毒,减少机会性感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60例2015年6月—2016年12月门诊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门诊均已被确诊为艾滋病,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能独立服用药物,无任何严重心、脑、肾疾病存在。观察组130例患者中,男81例,女19例。年龄25~62岁,(34.2±5.6)岁,对照组130例患者中,男83例,女17例,年龄23~66岁,(37.5±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3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通过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等,由专门护士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观察时间为1年,护理干预主要内容:
1.2.1疾病认知 艾滋病确诊患者,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动员,确定关系,建立档案。与患者建立咨询关系后,在单独环境之中指导,介绍个案管理师的作用,提高患者之间的信任度,告知疾病相关知识,清晰告知患者在用药前所需做好的准备工作。
1.2.2情绪管理 心理干预,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于家属和朋友的关心一律进行拒绝,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对于自己的疏远和歧视,对于心理护理是艾滋病患者重中之重,我们应当通过对患者、患者家属宣教,积极解决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耐心解决回答患者存在问题,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1.2.3服药前依从性评估 评估患者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抗病毒治疗政策的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意愿评估,生理评估、心理评估、社会支持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服药计划。
1.2.4依从性支持 持续性的依从性咨询,保证患者终身按时按量服药;在不同的用药阶段给予患者相应的咨询与支持。通过QQ群、微信、还有二位艾滋病感染者作为志愿者咨询员;患者有问题都能得到我们的帮助与支持。
1.2.5用药指导 个案管理师对患者进行专业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目前身体状况,以及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告知患者抗病毒依从性好坏的后果,并且药物不能间断性服用,让患者充分了解之后进行治疗,让患者每天设好闹钟,定时提醒,保证每天准时准点服药。
1.2.6生活行为方式改变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禁止与他人合用牙刷、剃须刀,正确使用安全套,严格控制体液传播。
1.2.7对患者进行随访 并且做好相对应电话随访记录,两周一次电话随访,持续时间为1年,对于患者服药依从性、服药过程中产生问题解决能力、服药后病情变化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以及对患者合理指导膳食,积极听取患者及患者家属意见,给予正确引导和建议。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的判断:根据艾滋病患者服药随访表标准,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并按规定时间定期随访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遵照医嘱服药,偶尔不按规定时间随访者;不能依从:治疗中时常不遵从医嘱服药,不按规定时间进行随访或自行中断治疗者。随访1年结束后,所有患者发放门诊自制调查问卷对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完全不依从,两组患者进行比较[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130)
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0.05,提示HAART后6、12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上升。
3.讨论
由于艾滋病患者特殊性,大多数艾滋病患者被人歧视与排斥,患者多存在抑郁、沮丧、抑郁等情绪。因为目前大多数患者除了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之外,还要承受各种心理负担,加速了疾病的进展情况,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心理支持之外还需要规范治疗[3]。护理干预就是通过对于患者心理疏导、给予患者关爱,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上压力,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和勇气。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坚持过程,患者对于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依从性对于患者耐药性会有更好的效果,抗病毒作用更为明显,从而可以达到更好治疗效果[4]。
结合本文作者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通过护理干预,可以让患者充分了解了服药依从性对于治疗疾病重要性,让患者主动自觉进行用药,减少因擅自停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家庭以及社会支持,使患者治疗更加具有信心。让患者了解药物机制以及如何进行服药并观察其服药副作用情况,同时可以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互相进行鼓励,得到家庭支持和帮助,了解患者真实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使患者提高疾病认识度,获得家庭支持帮助。艾滋病专科门诊、艾滋病关爱中心方便患者进行就医,保护患者隐私情况,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即利于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沟通,又使患者自尊得到一定尊重与保护[5]。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后,不仅提高了门诊艾滋病服药依从性,使患者对于治疗疾病信心增加,从而使患者治疗效果有所提高。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显著影响,对艾滋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和家庭、社会支持度有促进作用[6]。
【参考文献】
[1]徐六妹,吴宝红,陈素青,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HAART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4,28(3):224-226.
[2]谢艳光,许鸣,金慧心,等.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干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95-1497.
[3]李玉华,孙盈红,张宏伟,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7):1195-1196.
[4]李真,绳宇.儿童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485-487.
[5]马雪莲(综述).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1441-1444.
[6]范春红,柏春琴,王慧群,等.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046-1047.
论文作者:张春兰,杨晓静,周新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患者论文; 艾滋论文; 病患者论文; 抗病毒论文; 疾病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