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陈勇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陈勇

陈勇 合肥润安公学 230601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了各阶段歌学科教育中。高中生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时期,体育教学不仅为高中生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更加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高中体育教师需要找到体能训练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以此促进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17-01

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就寓意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理健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高中生作为青年中的重要群体,各方面的发展正在趋于成熟,面对学习压力、社会竞争、家长期盼的环境下,他们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技能与体育精神的培养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提升高中生的自我心理舒缓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养成,助力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师生关系的适当调整

首先,需要构建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下,高中生对放下心中的包袱以及对教师的芥蒂,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设计,让高中生在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激发高中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副课,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缺乏创新精神,通常采用“放羊式”的教育方式,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的改革与创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关系,使高中生在遇到生活、学习问题时,可以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接触高中生的困惑,以民主、平等的身份,与高中生交谈。

2课堂教法的灵活把握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动态平衡。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环境的干扰性,教材的难易性和组织教法的多样性,以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无不影响着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变化,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参与到其中,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轮换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团队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采用个人技术展示和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课程安排计划时,尽量安排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兼顾到男女学生的运动需求,争取每人都有一到两项擅长的运动项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是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成功的教学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更是良好同学关系的体现。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育课堂,能带来积极情感和合作支持的态度情绪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由于体育教学的多数内容具有群众性、协同性和交往性,只要进行精心设计组织实施,就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耐力跑教学训练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我把学生分小组进行比赛,规定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次序得分,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和意志品质。再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

4精选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克服学生不良心理障碍

高中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还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心理健康,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发展。

例如,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鼓励,从而促进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又如,让体育素质较差、但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秉公执法,同学也不会轻视他,让学生养成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体育素质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而进行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教学,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飞镖等项目教学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提高注意力、克服焦虑心态和情绪不稳、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结语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终在体育教学中达到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品质[J].宋金刚.学周刊.2015(02).

[2]浅析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影响[J].冯志宏.才智.2016(12).

[3]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策略[J].马强.甘肃教育.2017(18).

[4]高中体育教学融入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研究[J].高进.中学课程资源.2014(06).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