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_杨艳梅

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_杨艳梅

杨艳梅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妇科 233004)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血栓 (DVT)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妇科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 (DVT)的 临床特点。结果 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有年老体弱、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脱水、术中输血、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等。结论 对有DVT高发因素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宫颈癌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38-02

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手术是其首选的治疗手段,下肢深静血栓 (DVT)的形成是宫颈癌根治手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因栓子突然脱落而导致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和猝死。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不正常地凝结,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麻木。19世纪中期Virchow首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3大因素:血液高凝、血流缓慢和血管壁损伤,这个理论至今仍被医学界公认[1]。近来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达7%~45%[2],而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发生率及死亡率也高。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我院肿瘤妇科2012年6月 到2013年6月通过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对67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现就其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妇科手术900例,其中宫颈癌根治手术67例,发病年龄为27~79岁,平均58.12岁,体重47~68kg,鳞状细胞癌56例,腺癌11例,其中Ⅰa期30例,Ⅰb期15例,Ⅱa期19例,Ⅱb期3例,均实施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手术时间120~300分钟,术中输血3例,术后均予以白眉蛇血凝酶静脉应用3天。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3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血栓发生机制

血栓形成在宫颈癌术后的发生率仅次于膀胱功能障碍,约为20%,其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和疾病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3]。宫颈恶性肿瘤常累及盆壁及盆腔脏器,与周围组织粘连,术中为了避免伤及肠道及便于操作,术前常需服导泻药或清洁灌肠。术前禁食水、腹泻、灌肠及补液量不足,均使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宫颈癌根治手术范围大,出血多,术中需输红细胞,库存血中颗粒,细胞碎片较多,粘稠度高,促进了DVT形成。恶性肿瘤分泌的癌性促凝活性物质及纤溶活性抑制物以及恶性肿瘤病人高代谢产物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都促进了DVT的形成。手术时由于麻醉、创伤、应激、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且有强烈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宫颈癌根治术由于手术范围广、难度大、常需全麻,而且手术时间长、全麻时肌肉松驰,术中长时间仰卧、制动,术后腹胀,长期卧床等使静脉血流减慢。手术不可避免的造成血管壁损伤,激活了内源性凝血系统。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对盆腔淋巴结清扫可导致淋巴液回流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术后留置导尿7~14天,给病人下床活动造成不变,影响了病人活动的积极性,以上种种因素都大大增加了DVT的形成.

3 护理方法

3.1 术前护理

加强评估和宣教,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龄的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向病人及家属细致的讲解,讲授血栓形成因素及防治知识,告知血栓危险性,以提高重视度.教会患者如何自检:平卧屈膝,腓肠肌是否有酸、胀、痛,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若发现以上任何症状后应先抬高患肢并卧床,再行进一步检查。指导其低脂、低胆固醇及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并告知术后肢体运动的方法指导其进行肢体锻炼。

3.2 术后护理

3.2.1 病人回病房去枕平卧6小时,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麻醉未醒之前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者足关节、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指导家属用单手掌沿小腿自下而上环形按摩并轻捏小腿肌肉,并鼓励督促患者1小时翻身一次,胭窝处避免垫枕,以免影响静脉回流。术后6小时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主动活动,如用力蹬床足背屈伸、深呼吸、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术后48小时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3.2.2 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穿刺,如果必须选择下肢静脉,须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在穿刺时,避免在同一血管上反复穿刺,要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 注意保护血管。研究认为,留置针按输入的药物、血液制 品、输液速度等要求,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降低机械性损伤和血栓的形成[4]。持续静脉输液不超过48 h,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3.2.3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状态,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清淡易消化 、粗纤维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3.3 特殊护理

3.3.1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科室应加强护理力度。全科护理人员对此类病人作为全科的护理重点,科室有醒目提示,有特殊交班各班护士应经常下病房,认真听取病人的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肤色、温度、感觉,询问有无肿胀、疼痛等异常症状,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指导病人注意下肢保暖 保暖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回流,如用热水泡脚。如发现病人有咳嗽、咯血、胸闷、发绀、烦躁等症状,首先考虑发生肺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3.3.2 使用抗凝、溶栓治疗时护理上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生活规律,掌握抗凝、溶栓药物的用药时间、方法、用量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

3.3.3 休息与体位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严格制动,切忌按摩、热敷、理疗,禁止有压迫的检查,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周极不稳定,极易脱落,故从发病开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体位可采取床头、床尾均抬高 l5-20度以控制血流,减轻下肢肿胀 ,防止脱落的栓子向上行。指导免穿紧身衣服,避免咳嗽,防止静脉压、腹压升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待肿胀及疼痛缓解后可逐渐下床活动,注意要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3.3.4 皮肤护理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肢体限制活动,使患者的皮肤成为发生褥疮的高危因素。在护理上应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加强巡视,建立床头翻身卡,每 2—4 h翻身一次,严格细致的交接皮肤,防止褥疮的发生。

3.3.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做好术后相关护理工作,如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其不良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5]。患者因癌症给心理上带来严重的负担,再加上发生下肢深 静脉血栓,加重了患者的焦虑与紧张情绪。护理上应及时向其解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在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时,也应重视家人的心理状态,向他们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治疗信心,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4 结论

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DVT的形成过程与多因素有关,而且发展的后果极为严重,即使能治愈也可不同程度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延误下一步的治疗,因此,对于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我们要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尽可能避免术后DVT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J].实用护理杂志,1997,1 3(12):637-638.

[2] 吕新生。实用临床普通外科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68:1.

[3] 汪美香,汪学兰.早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4(1):66—67.

[4] 彭翠香 .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科输液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0,15(7):420-421;2003,19(11):1-2..

[5] 袁晓燕.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及护理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2,21(11):48—50.

论文作者:杨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论文_杨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