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轻基层院前急救护士压力的有效措施。方法:通过分析院前急救护士的压力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我院院前急救护士经过培训、疏导、各级领导及社会系统的有效支持,不论身心、专科技能等稳定发展。结论:通过对院前急救护士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后,明显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关键词:基层 院前急救 护士 压力源 应对
随着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建立,急诊医学及急救护理学已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院前急救是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总称[1]。目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把最有效的服务医疗提供给伤病员。院前急救是体现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的护理,是一项充满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院前急救护士需承受更多、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1.院前急救护士的压力源
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我院是一所综合二级甲等医院,院前急救起到一个承上启下、下接上送的“纽带或桥梁”的位置和作用,故给基层院前急救人员带来巨大的风险和压力。
1.1特殊的工作环境:
院前急救护士长期在充满危急、突发、多变及开放的环境中。我院处在滇西边远山区,道路蜿蜒崎岖,各乡镇路面危险重重,院前急救多在非医疗条件或不理想的环境下进行,地方狭窄,光线暗淡、不易分辨。如抢救有时在车上、家中或野外、山沟、路边进行;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晚进行;随时随地、无计划、无规律,围观人群拥挤、嘈杂;运送途中,救护车震动和马达声及不可预计的意外等特殊的工作环境,又最有可能遭受暴力袭击的最危险人群[2]。极易出现心理应激。
1.2特殊的工作性质及特点
所谓应急就是针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和处置过程,而应急能力反应的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和效果,由此可见,应急与突发事件紧密相连,互为因果。院前急救护士在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现场面对的患者病种杂、病情重、伤者多,出诊前预见性差、现场救护条件有限、社会性强、随机性强、时间紧急、病情复杂多样、流动性大、体力强度大[3],一到现场必须迅速施救,不容迟缓,这不仅给护理事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也将护士素质提高到了另一高度,长期工作在精力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易导致身心疾病。
1.3过硬的自身素质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仪器的更新越来越快,院前急救护士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湛的业务技能;还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反应力及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造成护士智能、体能及心理上的压力。
2. 压力对院前急救护士的影响
我院院前急救护士全部女性,工作环境特殊,怀孕期间不能胜任急救工作,加剧了人力资源不足,频繁的倒班和24小时值班,尤其是夜班扰乱了正常生理节律,不能照顾家庭及孩子;身兼女儿、妻子和妈妈的角色,情感丰富,这些给院前急救护士造成生理、心理及情绪上的伤害,给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加之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特殊的急救服务、开会等因素,护士加班加点较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
研究表明,过高的压力不仅会影响院前急救护士身体、心理、行为和情绪;造成工作满意度、出勤率、护理人员的流失;而且还影响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院前急救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一是工作压力大,风险大,夜班多,待遇低,加上社会“重医轻护”思潮的影响,护士离职倾向较重,护理人员不断流失。二是院前急救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工作,身体与情感透支严重,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肯定,造成护士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兴趣低落,事业心不强,出现职业疲溃。
据报道,80%以上的护士不愿从事急救护理工作,从事急救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80%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72%有疲劳感,40%情绪不稳定,20%易激怒。
3.应对措施
了解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培养技能娴熟、身心健康的院前急救护士。
3.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1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根据现代院外急救模式及社会性和协调性特点,需要政府、医院不断投入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医疗急救资源(包括人、财、物),才能适应社会医疗急救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及相关法规、明确各自职责。对于院前急救的规范运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及维护医护人员的权益,稳定急诊队伍,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3.1.2工作中努力营造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团队和工作氛围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同事、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噪声管理和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能以保证行驶安全并注意对工作人员作息调整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注重加强职业修养
3.2.1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培养专科或复合型急诊、急救人才即通科或专科医生和护士;构建通科急诊医疗体系等来体现急诊专科特点,利于急诊复合人才的培养。由于院前急救具有紧急性、责任性和技术性特点,急诊人员只有知识、技能结构合理、做到博中有专,才能适应现代急诊医学多学科,跨专业的学科发展要求[5]。
护士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刻苦钻研业务,定期开展系列的抢救应急训练,制定系统理论培训计划,提高急救操作技能。通过继续教育、业务学习、病案分析、经验总结等及时更新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急救技能,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院前急救护士还应拓展学习范畴,参加心理学、社会学的学习,缓解自身心理压力。
3.2.2提高身体、心理素质院前急救护士工作量大、时间长、强度强,需要提高身体素质,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增强免疫力,保持强壮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在夜班前后尽量补充睡眠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处理垂死与死亡患者带给护士的心理应激可实施自我调节。开设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课程,建立有效的疏导机制;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选择适合的放松技巧,尽量看一些美好的事物以减少不良事物对自身的刺激,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准确定位,对年轻护士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在工作时尽量全身心投入并将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将女性的感性面稍稍收起尽量减少对自己心理和情感上的伤害。
3.2.3减轻病人和社会带给的压力学习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和谐良好的有效沟通,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尊重、理解和肯定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加强护士的慎独修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是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使自己面对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疑难杂症时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减轻精神压力,减少身心疾病。
3.3 加强安全工作出诊时视100%可能接触到传染病患者来进行标准防护,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安全注射制度及职业暴露的规范处置、保持车内清洁,每日消毒。夜间出诊穿上反光背心或急救服;接诊狂躁、醉酒患者时,适当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加强自我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识别潜在的暴力行为,积累与情绪激动的家属和病人沟通的技巧,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强化护士职业法律意识,在尊重维护患者权利的同时,强化自我保护能力。
3.4 合理运用人力资源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强调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根据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心理、身体、家庭状况进行弹性调班,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出现突发事件时,求助职能部门增加人力,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充分发挥人力、物力最大化以减轻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放松。
4.小结
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护士的工作得到肯定,其工作情绪和态度得到改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得到缓解。注重加强职业修养和专科培训使院前急救护士获得娴熟的专科急救技能,从而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重点加强专科培训,制定、培训及演练完整的灾害事故、突发事件并形成流程,在院前急救护士中普及及培训将有助于护士临危不乱、井然有序的完成院前急救,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快速准确判断,妥善处理各种问题,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的抢救护理方法、措施。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有力的社会、家庭支持可利于院前急救护士身心健康,助于减轻工作、身心压力,缓解带来的焦虑,保障工作的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好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傅一明. 急救护理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3
[2]鲁龙光.心理疏导疗法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
[3] 赖青.周浪舟.急救护理学第2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1
[4]、[5]谭春萍.急诊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和急救护理工作内涵、特点。云南省急诊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2015,14,05,117
论文作者:雷全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护士论文; 工作论文; 压力论文; 急诊论文; 突发事件论文; 环境论文; 专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