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你为什么总是觉得疲惫不堪?
文/毕霞
为什么上班经常会感到疲惫不堪呢?不排除有生理原因导致的,比如久坐对颈椎的压力,封闭环境里空气的流通……但最本质的,还是心理的因素:情绪和压力。
司伟、李雷利用Nerlove供给反应模型估计了东北、黄淮和其他产区的供给弹性,分别为0.98、0.44和0.32。由于查找的文献中,只有司伟和李雷的研究结果涉及目标价格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价格弹性,因此本文将他们的研究结果作为大豆供给弹性的基准值[13]。
能够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和事由有哪些呢?我们如何去规避其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呢?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每天一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脑子里就闪过堆叠如山的任务,仿佛永远都望不到头,心情立刻沉重起来;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好好学点东西、做点事情,但实在是提不起精神;面对即将截止的任务,自己也知道不能再拖,但对着空荡荡的屏幕,就硬是敲不出一个字。
那为什么上班经常会感到疲惫不堪呢?不排除有生理原因导致的,比如久坐对颈椎的压力,封闭环境里空气的流通……但最本质的,还是心理的因素:情绪和压力。
能够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和事由有哪些呢?我们如何去规避其对自身的负面影响呢?
表4中每一个数字序号为一本留学生博士论文信息,其中上一行为教育部博士授予名单上的信息,下一行为同一论文纸本封皮信息。由上表可见,留学生上交至国图的博士论文纸本封皮信息与教育部授予名单上论文信息经常在题名、作者名、导师名上面存在差异,导致检索困难。
1)情绪衰竭: 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社会心理学家 Christina Maslach以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而闻名。她指出严重的职业倦怠,主要有三种表现:
我们再对故意无视维度(Q13~Q15)和默认补偿维度(Q16~Q18)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其KMO值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Sig.值分别为0.635和0.000,0.643和0.000,说明这两个维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别作为因子来反映旅游者的故意无视与默认补偿行为(如表2所示)。
小雨是我班一个成绩十分优异的女孩儿,露露和小雨一直以来都是最要好的朋友,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梓轩是我班的班长。莫非小雨和梓轩有早恋倾向?细想又不对,小雨这么文静,这么乖巧懂事,梓轩是班长,做事懂得分寸,爸爸妈妈对他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可是班上的榜样,怎么会早恋呢?或许就是一个闹剧吧!这么一想,我也就没太在意这件事了。
相信大家都听过“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这个说法,这就是一种引起负面情绪的主要途径之一。
2)非人性化: 冷漠对待人际关系,容易暴躁、失去同理心。
3)低成就感: 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得过且过。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线或者是3A招录而来的。生源的情况差异,导致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难以兼顾。如有些学生是高考失利进入高职院校,这些学生学习程度较好,学习自觉,目标明确。而有些学生是通过3A招录进校的,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同时学习积极性较低,目标含糊。随着现今为了促进中高职衔接,国家鼓励高等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学生生源的差异,使得英语课堂教学难度加大。
那么,我们如何面对产生的职业倦怠引起的负面情绪呢?
需要注意的是:职业倦怠并不是一个病症,而是一种现象的描述。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轻微的倦怠表现,并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 几个月、半年、一年,每天都过得非常累,却又不得不挣扎着去上班。
《乌合之众》一书中,曾经提到:我们个人在团体中会严重被团体同化,失去自己的思维能力。初入职场之时,很有热情,是因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努力得到自己想要什么。但是随着时间增加,我们会越来越服从组织目标,慢慢失去自我理想。
在职场中我们是共同体的同时,又是利益个体,这种竞争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利益,但是同时又会空洞我们的心理需求。
改变方法: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且给予自己目标,阶段性完成给予自己奖励,让自己拥有更多成功感的体验。尝试不带目的性地在公司中交朋友,一起参与良性的娱乐活动。
职业倦怠就是一种因工作而导致的身心失衡状态,是个体内心的情感体验。职业倦怠就是以最强烈的手段来提醒你需要及时思考问题所在,从而改变这种状态。
改变方法:换个角度看待倦怠,可以发掘职业倦怠积极的一面,而不总是纠缠于它的负面作用。这样我们就会从工作中得到乐趣,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根据自己的特征和优势,扬长避短,恰当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