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张文娜论文_张文娜,

张文娜

(甘肃省山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山丹7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2019年7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将40例患者分别成立两组,即对照组20例与实验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将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加强行为干预,能有效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及负性心理,从而降低流产率,该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为干预;先兆流产;护理效果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1],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引发阵发性下腹痛、腰痛,经盆腔检查宫口未开且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同时,子宫大小与孕周均相符的情况称为先兆流产[2]。临床相关资料表现,因孕妇对先兆流产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多数先兆流产患者伴有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并而增加胎儿流产几率,因此,应对发生先兆流产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0例先兆流产患者分别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皆在探讨其在先兆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两年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伴有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20)与实验组(n=20)。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40岁,最小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32.5±1.6)岁,孕周为(24.52±1.43);实验组20例患者中,最大年龄为39岁,最小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32.5±1.6)岁,孕周为(24.78±1.37),将以上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开展临床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行为干预,方法为:①健康教育干预:于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讲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以及注意事项,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知程度。②心理干预:因先兆流产患者伴有阴道流血现象,此时,多数患者因害怕发生流产而产生抑郁心理以及焦虑情绪,尤其是初产妇,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对其实施心理疏导,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及抑郁心理,增加其依从性。③运动干预:因先兆流产患者运动量过大或发生剧烈运动易导致流产现象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避免过激运动,应卧床休息,适当进行散步,避免长期卧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④饮食干预:指导患者以易消化、富含膳食纤维食物为饮食原则,禁忌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同时,多摄入蛋白质及维生素,保证胎儿营养充足。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自制后焦虑情绪及抑郁心理评分量表,满意为100分,其分数越高代表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核实无误后将其输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组间经x2检验,计量资料(年龄)应用(士s)描述,组间经t检验,差异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对比

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评分对比(士s,分)

3讨论

先兆流产为妇产科常见病,该病主要发生于28周前。临床相关资料显示,先兆性流产发生的主要病因为染色体异常[3],该疾病伴有典型的阴道出血、停经以及腰痛、腰背痛等症状,因先兆性流血患者与运动也有一定关系,因此,伴有先兆性流血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临床在对先兆性流产患者进行指导时发现,因患者表现出流血、停经等不同症状[4],致使患者产生严重恐惧心理,其非常不利于胎儿健康情况,同时,因患者自身应激反应,极易导致先兆性流产症状加重,促进胎儿流产,因此,应给予先兆性流产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行为干预为临床新型护理干预,指以减轻患者病情为目的的一组纠正患者不良行为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先兆性流产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对患者发生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以及饮食干预等行为干预方法,使患者焦虑情绪以及抑郁心理得到明显缓解,从而增加患者依从性,降低流产事件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对先兆流产患者实施加强行为干预,能有效降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以及负性心理,从而降低流产率,该方法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君.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5):302-303.

[2]罗朝荣.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3):114.

[3]程志英.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5):5057-5058.

[4]陈荣英,冯敏.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4):107+109.

论文作者:张文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张文娜论文_张文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