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经营战略的转换与战略协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战略论文,作用论文,战略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企业经营战略的转换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谋求长期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选择。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需要一种动态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转换能力”,利用这种“转换能力”实现企业在充分利用潜在的机会条件下原有战略的转型和新战略接替。企业战略的转换是在竞争过程中转换,以不断培育和创新企业竞争优势为前提。美国学者申德尔(Schendal)和霍弗尔(Hofer)所领导的“战略转换”研究小组在研究模型中提出,衰退企业的绩效恶化是由于企业人员未能成功诊断企业衰退原因并作出不恰当的决策,使其战略转换无效,原有战略的行为惯性使战略转换遇到阻力。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如何在战略目标的牵引下在恰当时机进行战略转换并保持与环境容量的匹配性,使其在战略转换过程中保持与原有战略的“协同效应”,成为许多企业实施战略转换所考虑的主要因素。由于动荡的市场竞争,企业战略调整的时间在不断缩短、战略转换的频率不断提高,战略转换的衔接不当。战略协同作用失效,企业将失去有利的地位和时机而陷入困境。
2 企业经营战略转换的过程与形态
战略转换是对组织的未来发展蓝图和前景进行描述,是对战略目标实现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进行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过程。战略转换的价值取向依存于企业对未来目标的充分认识和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同时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和市场优势为战略转换的出发点。古典的战略理论是从产业市场出发,其实质是在已经结构化的产业中寻找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波特利用产业组织理论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其核心是在已经存在的产业中进行产业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哈默尔提出创造未来产业的概念,提出培育核心竞争力或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以未来产业为导向对自己最为有利为出发点的战略设计思想。上述战略理论的思想为我们构造经营战略转换提供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选择方向。其战略转换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第一,企业以现行的战略形态基础,重新评价企业战略环境和战略能力,在已有的产业或企业相关联产业重新寻找战略方向,从产业规模、成本、效率和技术创新上获得企业相对优势。这种战略转换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渐进式战略调整过程,而不是战略突变和战略创新的过程。这种渐进式战略转换,以企业现有战略资源和所具有的优势为基本前提。实现渐进式战略转换的战略机会,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变化严重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而采用的一种自然战略或机会战略性的选择,或者因为企业产品老化、市场出现萎缩和衰退而被迫采用开发新产品的随机战略选择。客观地讲,战略转换的方式可能不同,但不是在战略方向上产生重大一步式变革,而是偶尔才进行的转型式战略变革。这种渐进式战略转换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文化背景、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日常习惯、控制与管理系统和组织系统的行为惯性等所形成的阻碍,同时考虑到战略转换进程过快所带来的风险或避免企业战略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因此,这种战略转换的方式使企业错过最佳的战略转换时机。
第二,企业以未来战略目标或产业目标为导向,在充分认识企业经营环境潜在变化对公司影响程度的前提下,为获得更大的潜在发展机会而重新评价企业长期战略能力,在未来市场潜力较大的发展产业中寻找企业战略发展方向,超前调整战略来抢占企业发展先机。从产业领先、市场领先、技术领先上获得独有的绝对优势。这种战略转换的过程是为摆脱企业相对劣势而进行的突变式战略变革。这种突变式战略转换,是在企业不完全具有资源优势的前提下通过超前进行战略资源投入来培育未来的优势。当然企业选择突变式战略转换需要充分考虑到短期盈利能力对未来发展能力的有效支持,必须在企业短期和长期利益的结合上达到完全平衡。突变式战略转换最大风险是企业适应战略转变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视角不断培育这种适应能力。
企业战略转换的实现以动态核心转换能力为前提,在这种转换能力推动下,企业现行的战略形态向新的战略形态转换过程中可以规避转换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企业战略转换的有机对接。
企业战略形态的成功转换需要企业把握好以下要素:战略转换的需求、转换时机、现有资源状况、高层人员的战略领导能力、战略转换动力和战略环境,上述因素也是形成战略转换能力的关键因素。这客观上需要企业对经营战略进行动态管理,不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来对现行战略的有效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估和推断,以使企业把握住机会,通过企业战略形态的转换获得优于现行战略的转换效益和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建立起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从企业现有战略有效性的意义上讲,企业战略转换存在类似于企业寿命周期的现象,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对战略转换的成功率影响较大,这涉及最佳的战略转换时机选择问题。
3 战略转换中的企业战略协同
企业战略对企业所产生影响由于战略对经营过程影响程度大而超过其他企业的决策行为。美国著名学者安索夭首次提出“1+1>2”的协同概念解释以来,协同理念一直是企业制定多元化战略、企业并购与重组以及进行战略联盟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协同的核心思想是强调系统的关联性,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一系列企业行为的整体协调运动。企业战略协同是指企业战略形态转换、战略体系在转换进程中保持相互协调能力和处于相对和谐的状态。因此,企业战略协同具有两层含义:企业现行战略形态与新战略形态在战略体系进程上的协同性,以保持企业战略安排在时间顺序上的动态协同;二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的战略体系的横向静态协同性。简而言之,战略协同具有“静态横向协同、动态的进程协同”特性。企业战略协同效应的追求使企业有限资源在战略作用下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提供战略方向。
企业战略转换中的静态横向协同要求企业在经营战略制定的时候充分考虑战略体系内子战略相对均衡,充分发挥战略功能的协同机制,使企业产品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人才战略、技术战略在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的作用下服从经营战略的目标,并作为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和优化的主要依据。
企业动态进程协同要求企业随时把握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把战略制定与转换看成系统演化的动态循环过程。通过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准确把握来进行新战略的制定和对原有战略的调整,这标志着一个战略的终结是下一个战略的开始。使企业在战略转换过程中企业的战略使命和目标、战略转换的风险、战略实施的进程安排与原有战略保持适度的协同功能,最大程度地控制企业战略转换的风险和提高战略转换的成功率。
从战略分析的系统性角度考虑,企业战略转换的协同效应必须按照“在战略协同中转换,战略转换中实现协同”的原则进行战略的有序推进与持续改善。这涉及到企业战略转换中的企业环境改造,一般意义上讲是通过企业战略决策、战略变革和战略环境创造实现的。这需要在企业建立持久的学习机制和动机机制。利用学习机制用新的知识和经验去淘汰旧的知识、利用动力机制去推动企业战略转换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战略转换的自主意识和超前意识,增强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求企业战略转换的最佳机会。
企业战略转换中的战略协同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企业进行战略流程、管理流程的再造、资源重组和战略管理一体化,并通过规范的战略管理程序和战略转换的评价系统来识别战略转换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战略功能与资源效用的发挥达到总体上的均衡。
4 结论
企业战略转换是一个具有生态特征的战略演变过程,表现为企业战略具有周期性、实效性特征。在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战略转换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战略转换能力,这种转换能力以企业战略环境创造为前提,强调企业战略的学习机制和动力机制,增强企业从复杂环境变化过程中识别战略转换的机会与最佳时机的能力。在战略转换的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建立规范的企业战略管理程序,及时评价战略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程度,在充分考虑其战略协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内部流程再造和资源重组,实现企业战略转化的动态循环。为企业追求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竞争力创造良好的企业战略转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