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危机论与当前经济危机:经济衰退或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危机论文,经济危机论文,结构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经济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占据重要位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相信,经济发生严重危机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起着关键作用。早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危机崩溃论,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再生具有绝对性的障碍①。事实上,我们并不需要机械性地将经济危机看成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关键,更合理的看法是,持久的严重积累型危机很可能对过渡有利,但是无法绝对保证其实现②。
马克思主义分析家普遍赞同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危机。一种是定期性的经济衰退。这种危机一般在资本主义的正常机制下经过一个短时期就会解决,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通常实施货币与财政政策来加快结束经济衰退。另一种是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如果想要在资本主义内部解决并恢复资本积累,那就必须进行重大重构。不过,尽管分析家们一致认为这两种危机属于不同类型,却还没有普遍认同的术语称呼它们。在这里,本文使用“周期性商业衰退”和“积累结构型危机”来分别指代第一种和第二种经济危机。
最近,各大媒体经常用“严重衰退”一词指代始于2007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该词暗示了当前危机的性质是周期性衰退,只不过程度比较严重。如果此观点正确的话,那么,不需要任何结构上的大调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在本文作者看来,目前的危机并不是周期性衰退,而是积累结构型危机。
历史表明,积累结构型危机的严重程度有高有低,下文将进行讨论。在这里,我们的目标是分析造成严重危机的条件,因为只有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才可能对资本主义的终结起着重要作用。一般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就属于该类严重危机。我们目前这场危机,虽然还处于早期阶段,却已经显露出其严重性(见文章第二部分)。比较来说,20世纪70年代的结构危机程度上要缓和一些,这一观点在下文中会有所阐释。文章将对目前的经济危机进行分析,比较前两次结构危机,并推断导致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的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本源来自资本主义的内部机制,该机制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进程中的矛盾。有关马克思主义危机论的文献对导致经济危机的内部机制进行了分析,传统上称为“危机趋势”,其中包括消费不足,由生产资料价值相对于劳动力价值的升高造成的利润率下降趋势,劳动后备军减少带来的利润挤压,过度投资或过度积累等等。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危机趋势是分析导致严重结构危机原因的必要出发点。但是就本文的研究目的而言,传统的关于危机趋势的一般性分析显得过于抽象。本文认为,严重结构性危机通常源于某一特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如果只是分析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危机趋势,但是无法决定是否一种特定危机原因必然导致轻微的或严重的经济危机③。
文章第一部分简要总结了资本主义危机下的社会积累结构(SSA)理论,指出该理论阐释的对象是结构危机,无法对严重结构危机的产生原因作出满意的解释。第二部分考察了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源,重点放在危机的源头——美国经济上,同时得出结论,最近几十年盛行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这次危机如此严重的原因。第三部分将当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的结构危机进行对比,指出当前危机与30年代危机的相同之处,以及与70年代危机的不同。最后,第四部分给出了总结性评论。
一、SSA理论和严重结构危机
一般来说,在解释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重经济危机时,传统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倾向于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普遍分析的基础上,再考察特殊的历史事件或国家政策来对特定的危机原因进行补充说明。然而,这种修补性的方法走向了主流经济学中的“危机外因论”误区。资本主义从来都不是“一般”存在的,它总是采取这样或那样具体的制度形式,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替代性方法。
SSA学派认为,不管对于单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还是将全球资本主义看作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些制度结构相对来说更为持久,一般说来可以延续几十年(Gordon,Edwards,and Reich,1982; Kotz,McDonough,and Reich,1994; McDonough,Reich,and Kotz,2010)。这些制度结构都属于SSA。每一种SSA都是一套促进资本积累的长期而连贯的体制。最终,当制度下的矛盾加剧,无法完成资本积累时,便会引发长期的结构危机,一直到新的SSA建立起来危机才会结束。
SSA理论看起来解释了为什么会产生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但历史表明,SSA文献中所列举的危机,如20世纪70年代危机,并不都是严重型危机。许多分析家指出,1973年之后,高收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表现不如1948年到1973年间。1973年第四季度到1975年第一季度,美国经济遭遇了大衰退,五个季度的GDP指数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同样,70年代后几年也是以低经济增长率、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为特征。也就是说,这一段时期是经济相对停滞与不稳定时期。
7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代表了后战争时代的国家干预下的SSA的危机时期。最终,这一体制由危机走向了终结,被80年代早期指导思想完全不同的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取代。然而,我们看到,在经历了1974年到1975年的经济衰退后,GDP迅速增长,资本积累迅速恢复。SSA文献认为1973年到1979年是这场结构危机的主体时期,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这期间保持了增长势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0%,国内私人投资增长率为3.4%④。失业率在1975年6月升至8.8%,到1979年5月跌到5.6%,除在新自由主义早期即1982年底为10.8%之外,从未达到两位数的比率。这一时期经济仍旧增长的原因是政府实施了目的明确的政策措施,比如,联邦储备系统采用了超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利率拉到20%以上,目的是削弱劳动者对待遇问题讨价还价的能力,制止通货膨胀,促进美元升值。
20世纪70年代危机与30年代经济大萧条不同,前者不属于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类型。在1929年到1933年这三年半的时间里,美国的GDP下降了30.5%,十年后只恢复到仅高于1929年2.8%的水平。1933年商业固定投资额相当于1929年的28.7%,十年后的1939年仍然只有1929年的57.7%。1933年的失业率为24.9%,1939年维持在17.9%。整个银行系统在1933年崩溃。比较来说,在70年代,并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金融危机。
大量数据证明,我们当前这场经济危机实际上属于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它与30年代危机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到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才开始持续下跌,但行业萎缩从2007年12月就正式开始了。金融行业的危机势头更猛烈。从2008年春夏开始积蓄能量,到9月突然爆发,美国与其他国家大部分金融巨头纷纷破产。美联储和财政部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提供了大约12.1万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才使得整个金融系统破产的危险得以逆转⑤。
最近的研究表明,就全球经济而言,在当前危机的第一年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的萎缩速度不亚于大萧条开始后第一年的速度。目前在许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GDP和工业产值迅速下跌。一份来自联合国的报告预测,2009年日本GDP将下跌6.5%,德国下跌6.1%(UNCTAD 2009,p.2)。
在经历了2008年第二季度的下跌高峰后,美国GDP次年降幅为3.8%。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固定投资额骤降39.2%,速度之惊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从未出现过。到2009年9月,总就业率经历了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萎缩,降幅为5.8%,而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为2.8%和80年代早期为3.1%(Norris,2009)⑥。同时,失业率上升,从2008年2月的4.8%升至2009年10月的10.3%,远远超过了70年代危机时期失业率的上涨速度。尽管政府在2009年2月通过了7870亿美元的政府刺激计划,上述经济迅速恶化的状况还是发生了。
那些认为这场危机即将结束的文献资料实际上没有把周期性衰退和结构危机区分开来。根据美国政府最新报告(2010,2月26日),美国GDP在2009年第二季度以后停止下跌,并在第三、四季度分别以2.2%和5.9%的平均速度增长。然而,与通常周期性衰退后的经济复苏不同,这种经济回升的趋势非常缓慢。到目前为止,联邦政府庞大的刺激计划只是为经济复苏带来了些许的温度,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维持在将近10%的水平。
这里的关键是,经济出现结构危机的时期通常都会发生周期性商业复苏,正如1933年到1937年间,或者1975年到1979年间一样。导致危机产生的矛盾只能通过体制重构来实现,这种重构进程现在还没有开始。
传统的SSA理论把70年代危机看成是和30年代危机同样的经济现象,因此没有对引发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的因素进行分析。不过,SSA理论重点讨论资本主义制度形式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它所不足的是没有对各个制度机构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考察美国新自由主义下的制度结构如何引发这场新的严重危机,有助于我们分析造成这种类型危机的关键因素。
二、当前危机与自由主义制度结构
传统的SSA理论断言,每一个新的SSA体制在历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科茨和沃尔弗森指出,资本主义的制度结构只有两种类型:自由式和干预式。国家干预下的制度结构主要特征如下:(1)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对商业和金融进行调控;(2)资本与劳动,特别是大资本与劳动,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妥协;(3)大企业间的竞争有所节制;(4)主导意识形态强调国家调控的作用,资本与劳动间的合作,以及一种“文明合理的”竞争。相反,自由主义制度结构的主要特征为:(1)国家对经济、商业和金融的调控有限;(2)资本追求对劳动的完全掌控;(3)大公司间的竞争激烈残酷;(4)主导意识形态为自由市场或经典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自由和效率的敌人,崇尚无节制的竞争⑦。
新自由主义在1980年左右兴起,美国、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制度纷纷效仿。开始于2007年底的经济危机最早出现在美国,这场危机正是从美国及全球的新自由主义制度中萌生出来的。
通过考察当前危机产生的根源,我们可以推断出为什么自由主义制度结构会引发严重的积累结构型危机,而这一过程又是如何实现的⑧。文章分析的重点将放在当前危机的源头——美国经济上。总的说来,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美国资本主义在三个方面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这场危机:(1)工资与利润不平等以及社会成员间的不平等加剧;(2)出现一系列资产泡沫现象;(3)金融行业逐渐深陷投机与冒险经济活动中。
2000年至2007年,随着新自由主义结构的成熟,不平等状况愈加严重。资料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每小时劳动产出增加了69.8%,非管理人员每小时平均工资却降低了1.1%,这表明所有劳动生产所得都流向了资本积累。2005年左右,社会成员间的不平等程度达到了1929年以来的最高峰(Kotz,2009a)。
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造成利润无法实现的严重问题。上涨的利润刺激着资本积累和产出增加,然而,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的工资水平限制了消费需求的发展。收入向社会上层阶级倾斜并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提高,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大部分收入不是用于消费。
不过,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的某些特征延缓了利润实现危机的爆发。高利润引发的投资热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需求不足的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尚能促进经济的继续发展。但是,仅仅依靠投资远不能解决利润实现危机,失衡状况很快会再度发生。同时,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导致大量资产泡沫产生,使得利润实现危机的解决被拖长。
资产泡沫来自对资产未来升值空间的预计,泡沫不断膨胀,导致资产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举例来说,如果金融投资者估计房地产在近期内会升值,那么他们就有了购买房产从中获利的动机。一旦这种资产升值带来的利润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同时投资者的消费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资产升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循环体系。在美国,新自由主义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无不伴随了资产泡沫的存在,例如,上个世纪80年代西南部的商业地产泡沫,90年代的股票市场以及新千年的住房泡沫。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时期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82年到1990年,1991年到2000年,2001年到2007年。在这其中,资产泡沫起到了延长经济发展期的作用。具体说来,由于正在经历泡沫化的资产市场价值攀升,资产持有者的货币收入增加,消费力提高,从而暂时缓解了不平等引起的利润实现危机。
图1显示,从1960年到80年代中期,消费额与税后收入的比率呈下降趋势。80年代早期低迷的经济在中期开始复苏,此后比率飞速上升,一直持续到2005年。第一次影响到整个美国经济的新自由主义时期资产泡沫发生在90年代的证券市场。如图1所示,1992年之后,消费与收入的比率骤升,从92年的89.1%升至99年的93.8%。2002年住房泡沫出现后,比率进一步增大,02年为93.9%,05年到达顶峰,为95.9%⑨。1984年消费与税后收入的比率为86.0%,在随后的二十年间,该比率升高了大约10个百分点。消费与GDP的比率则从1981年的62.0%升到2008年的70.5%⑩。
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增大虽然推迟了利润实现危机的发生,却使得这场危机在最后来临时更为猛烈。面对消费率持续上涨的经济环境,企业在固定资产上投入重金提高生产能力。此外,资产泡沫使人们对房产投资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刺激了投资的增加和生产的扩张。一旦泡沫破灭(这是所有资产泡沫的必然结果),消费率随之下降,投资者对利润的预期也将无法实现。消费和投资的突然萎缩使隐藏在泡沫膨胀背后过剩的生产能力暴露无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投资低迷,持久而严重的投资过剩危机随之来临。
图1 个人消费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率
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2009,Table 2.1)。
2000年,美国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固定资产投资下跌了13.0%。但是,2002年出现的另一个更大的泡沫——房地产泡沫转移了这场投资过剩的危机。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复苏。2002年到2007年间,投资额上涨了29.1%;2007年,房地产经济开始崩溃;2008年后半年,消费率以高于3%的年平均速度骤降;2008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顶峰,从第四季度开始迅速萎缩,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总共下降了20.2%。
除了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和巨大的资产泡沫之外,金融行业的投机冒险活动也在当前经济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众所周知,2000年以后,美国金融业肆意从事投机活动,其中大部分与房地产投资有关。只要房地产泡沫还在继续膨胀,经济就持续升温。金融机构向住房购买者提供巨额贷款(其中包括信誉等级不足的顾客),从而使消费力迅速上升成为可能,但这种消费力的提高是以房价的升值为前提的(11)。如果人们愿意变卖升值的住房,房产泡沫可能不会继续。但是,金融机构的投机性贷款将泡沫越吹越大,房产的增值又进一步推动了房产持有者的消费。
这一过程导致金融系统越来越脆弱。美国金融行业贷出了上万亿化为乌有的不良资产,行业本身还借有外债,用于维持高利润的投机活动。图2显示了美国三大主要经济行业的总债务情况。非金融行业的债务在新自由主义时代稍有增加。房产业债务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猛增,2000年后增长速度达到顶峰。1980年至2008年三十年间,房产债务与GDP的比率翻倍。到2008年,居民的债务在房产泡沫破裂的情况下无法维持,人们只能不断地压缩开支。金融行业情况更加恶劣,同样在1980年到2008年期间,其债务增加了六倍之多。
在这种形势下,深陷高风险投机活动的金融行业于2008年开始垮台。金融业的崩溃加深了这场经济危机,使得国家更加难以控制整个局面。目前,媒体广泛披露金融行业危机的状况,因为金融业的垮台可以很好地解释当前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然而,这只是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总的说来,不平等状况加剧、一连串巨大的资产泡沫和高风险金融投机活动三大因素共同造就了2007年到2008年开始的这场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泡沫引发了投资过剩,而金融行业的垮台又加剧了这一过程。
图2 美国经济主要部门债务占GDP比率
数据来源:美联储(2009b,Z-1 Statistical Release)。
该三大因素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1948年到1973年,美国实行干预主义经济政策,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社会成员收入不平等状况不是特别严重(Kotz,2009a),不存在资产泡沫,大型金融机构主要从事借贷、出售股票与债券、提供保险等传统业务,没有出现严重的银行破产或金融财政恐慌问题。
该三大因素实为自由主义制度所特有。该制度下,劳动者在雇佣双方的讨价还价中处于不利地位,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利润却成倍增长。同时,国家基本不干预市场发展,使得资本家无限制地攫取社会产出。
新自由主义制度结构还带来了巨大的资产泡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不平等加剧造成富有人群收入剧增而社会再生产投资机会不足,一部分资金被用于购买股票或房产,资产泡沫由此产生。第二,新自由主义制度撤销了原先国家对金融业的管制,金融机构可以自由投放高风险贷款,从而推动了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
金融行业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是新自由主义的另一新发展,主要因为国家对金融业解除了管制。一旦金融机构脱离监管或控制,有权自由追逐最大利润,它们自然会投入与传统业务不同的高风险高利润的投机活动中。至少,在资产泡沫还能得以维持,冒险投资行情没有恶化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会停止这种投机活动。
三、动荡年月:上个世纪20年代,后战争时期SSA体制和新自由主义
据SSA文献记载,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的SSA体制发源于19世纪90年代。这种SSA体制以垄断企业和国家有力的调控为特征(Gordon et al.,1982,ch4;Kotz,1987)。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资本主义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在1900年到1916年进步时期成立的国家调控机构被企业接管,或者停止了一切监管活动。以1919年钢铁产业的大罢工为导火索,大企业与工会的合作关系开始让位于对劳动者的打压和攻击。J.P.摩根与其他金融资本家在19世纪90年代后建立起来的价格协商模式逐渐衰弱,原因是华尔街失去了金融中心地位,新兴的产业(例如汽车行业)不再归于华尔街的控制(Kotz,1978,ch.3)。同时,极端个人主义盛行。总的看来,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具备了新自由主义体制结构的特征。
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三大发展也体现在20年代大萧条中。当时,工资严重滞后于生产力发展,收入向社会上层集中,不平等现象极其严重。从1920年到1929年,制造业每小时工资只增加了19.3%,小时产出却增长了62.6%(12)。1920年,税后收入的11.8%流向了占总人口1%的社会上层,到192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9.1%。资产泡沫现象严重,首先出现在20年代中期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行业,几年之后证券市场出现了更大的泡沫。金融行业渐渐涉猎高风险的投机活动,先是中型金融机构,到20年代后期,银行巨头也卷入其中(Kotz,1978,ch.3)。
1929年秋,美国证券行业泡沫率先破灭,大萧条由此开始。随后,消费额与投资额一路下滑,最终在1933年导致了银行系统的破产。正如前文所述,在1929年后的十年间,投资都处于低迷状态。由于害怕新政,政府保守派将责任归咎于企业,但事实证明,这是一场由资产大泡沫引发的严重投资过剩危机。这种投资泡沫引发的投资过剩与金融危机的结合与我们今天的情况极其相似(13)。因此,通过分析大萧条的历史与当前危机的发生背景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制度形式为最终引发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创造了条件。
在“二战”后期资本主义干预主义下,爆发了一场与大萧条相比程度较轻、时间相对短暂的结构危机,这是因为干预主义体制下的危机因素与自由主义体制下的危机因素不同。在干预主义下,劳动者拥有更大的协商权,并且劳动后备军的减少使得工资上涨,挤压利润。这时候的经济扩张更容易导致一场利润挤压型危机(Kotz,2009b;Wolfson and Kotz,2010)。研究表明(Kotz 2009b),1948年到1973年期间,每一轮经济周期性萧条都是因利润挤压造成的(14)。
SSA文献分析70年代结构危机时通常将造成危机的关键因素看成是由制度引发的长期性利润挤压(Bowles et al.,1990,part Ⅱ)。根据这一论断,在干预主义时期的美国,劳动者及其他群体与资本家的力量对比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增强,并最终导致了资本家与劳动者(包括其他群体,如第三世界原料提供商)产生了一系列尖锐的冲突,从而动摇了干预主义下的SSA体制及其所支持的资本积累。
为什么70年代的结构危机不如20年代大萧条严重?如果危机的本源是因为劳动者及其他群体有了更大的与资本家协商的权力,那么随后几年由政策引发的高失业率和八十年代早期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惩罚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了。新兴的新自由主义进行了体制结构的重组,它重新肯定了资本的力量,废除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规模削减社会项目,从而解决了干预主义下的危机。
70年代危机不如20年代危机严重的另一原因在于,当这两种制度结构发展到后期时,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有所不同。当干预型资本主义遭遇危机时,政府已经掌握了调控经济的经验,有利于危机的解决。但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下,国家的经济干预权受限,几乎无力对经济进行有效的调控。尽管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大胆的新政措施,但直到“二战”结束,即危机发生的15年后,美国经济才真正从大萧条中恢复过来,走上一条资本积累的新道路。同样,在当前经济危机时期,我们看到,奥巴马政府由于缺少积极调控经济的经验而困难重重。2009年2月的经济刺激计划只提供了160万个就业机会,对于2009年底数目达到1500万的失业者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不仅如此,这一计划实施起来也异常缓慢(15)。
四、总结和评论
理论分析和历史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形式最终会导致严重积累结构型危机。这主要包括几层含义。
第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如前文所述,理论研究不应该只分析一般性的资本主义,或者仅仅在一般性分析中临时加入对某一特殊历史事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应该系统地剖析历史上出现的每一种资本主义制度形式,确定其本质特性和影响因素。长期以来,可能因为担心对资本主义单个体制的关注会转移对资本主义邪恶本质的注意力或者忽略取代作为一个整体的资本主义的必要性,所以,理论界似乎不愿意采用这种单个研究的方法。担忧是不必要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挑战资本主义,我们必须透彻地分析其在当代的制度特征。
第二,本文指出了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国家干预主义指导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力量增强。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就是证明。但同时,国家干预主义体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全面的社会服务,使得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挑战变得更加困难。考虑到这些历史现实,我认为,国家干预主义下的积累型危机相对缓和,这进一步降低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
与此相反,在自由主义指导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力量削弱,激进运动减少。新自由主义时期和上个世纪20年代都出现了这一趋势。自由主义体制可能引发严重经济危机,但是,伴随这种危机的还有工人运动和激进运动的削弱和分化。因此,虽然严重结构危机可能促进社会主义的过渡,但工人力量的不足会造成过渡无法实现。
不过,自由主义制度引发的结构危机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轻易解决。如果危机持续一段时间,新自由主义的反动员效应可能会被长期严重经济危机带来的激进效应取代。正如在20年代大萧条早期,美国出现了一些抗议活动,但工人运动和激进运动的高潮则出现在1934年到1939年期间。虽然我并不提倡完全拿历史做类比,但目前我们所处的阶段与1930年到1931年相似,也就是处于结构危机的头两年。
目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着手复苏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但是上文的分析证明,想要在短时间内复苏经济基本无望。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制度可能会帮助资本重新积累,但是,建立新的体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当前这场可能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良机,让我们有时间筹划如何真正取代资本主义。
注释:
①参见斯威齐著作(1970,ch.11)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崩溃论的叙述。
②历史证明,法西斯主义也是严重经济危机的一种可能后果。
③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商品生产与雇佣劳动的关系。
④除非特别说明,文中给出的GDP、商业投资、失业率、利率、工资、劳动生产率和不平等收入等数据全部来自下列文献: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 1967; 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2009 and 2010; 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09; U.S.Bureau of the Census,1960; and U.S.Federal Reserve System,2009a and 2009b。
⑤从2009年4月1日金融危机爆发开始,联邦政府就承诺向金融行业提供7.7万亿美元作为投资,2.3万亿作为借款,2.1万亿为金融业负债担保。在这12.1万亿承诺金中,2.5万亿已于4月1日正式启动(《纽约时报》,2009)。
⑥1945年“二战”后期,由于军队复员和经济的重新调整,就业率下降了10.1%。
⑦自由主义SSA不反对大企业影响政府决策并从中获利,也不反对其争夺垄断权。
⑧这段分析引自Kotz(2009a),其文对当前危机的根源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⑨2005年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95.9%并不意味着个人储蓄占到了大约4%。因为部分可支配收入用于利息支付和转移支付,实际上2005年的个人储蓄百分比降到了0.4%。
⑩90年代和2000年后资产泡沫对消费与总需求的影响分析请参见科茨著作(2003b and 2008)。
(11)2004年到2006年,美国家庭用于向银行贷款买房的支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9.5%(Greenspan and Kennedy,2007)。
(12)根据196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计算而来。
(13)今天的状况与30年代危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前的经济危机中,金融系统一开始就濒临破产,而在30年代,金融业的崩溃发生在1933年春,即在实体经济急速下滑的三年半后。
(14)相反,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以后,实际工资没有涨到能够挤压利润的程度。
(15)与此相反,中国长期运行的经济制度强调国家干预,因此政府有能力推进更大的刺激计划,保证其迅速有效的实行,从而恢复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过,中国实施的刺激计划是为了将投资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这一高度可能是难以维持的。
标签:资产泡沫论文; 金融风暴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泡沫论文; 房地产泡沫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经济衰退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新自由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自由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消费社会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