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与动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模型论文,层次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西方国家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同,这种思想暗合我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国策[1]。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个人、组织到舆论已形成社会责任的氛围,企业也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关注公众利益。在《财富》和《福布斯》杂志的全球企业排名体系中,“社会责任”标准是八项标准中的一项。目前,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全球500强企业在中国设立了企业或机构,中国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下的必然趋势。甚至可以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波峰已经来到中国。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结构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古典经济学观点
古典经济学观点主张企业惟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依照所有者或股东的期望管理公司事务,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即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在他看来:“只有一种企业的社会责任,即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情况下,使用其资源,并致力于设计完备的、能够增加公司利润的活动。”但是,弗里德曼并不是说企业不应承担社会责任,但他认为承担的责任仅限于在遵守基本社会规则下的经济责任[2]。
2.社会经济学观点
社会经济学认为企业的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这一立场认为企业并非只是对股东负责的独立实体,他们还要对社会负责,因为社会通过各种法律法规认可了企业的建立并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对其提供支持。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Robhins) 与玛丽·坎特(Mary Coulte)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3]戴维斯与布洛姆斯特斯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决策者们采取行动的责任或义务,他们采取行动以保护和改善那些与他们自己的利益相一致的整个社会的福利。”[4]刘俊海指出,“公司的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惟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5]
社会经济学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存在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企业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与慈善等方面的责任,而且这四种责任同等重要。狭义企业社会责任观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责任的一种,仅仅是指道德与慈善责任,而不包括经济与法律责任。
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
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既包含高强制性的经济、法律责任(社会对企业的“硬约束”),也包含强制性逐渐降低、自愿性提高的道德和慈善责任(社会对企业的“软约束”)。根据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制性程度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模型(图1)。
图1、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结构模型
1.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的最基本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是对企业的硬性约束,是维持基本社会秩序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道德。企业最基本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纳税、合法经营、不得严重污染环境等。这类社会责任是高强制性的。
2.基本企业社会责任
“基本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股东、经营人员和员工以及其他内部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石。这类责任应该是自发行为,是由企业和个人追逐经济利益的性质所决定的。企业通过履行这类责任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社会进步。企业基本社会责任必须建立在法律责任之上,否则,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企业往往会片面理解其责任,强调对股东的回报,而不能善待员工,这在我国企业大量存在,也是跨国公司“查厂”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国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必须强调善待员工。
3.中级社会责任
中级社会责任是企业对消费者、供应商、债权人、社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是狭义的外部责任,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仍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企业在履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顺畅的供应和销售渠道、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社区关系。
4.高级社会责任
高级社会责任包括两个层次:战略性责任和道义责任。战略性责任是企业基于战略考虑意义上的某些不能直接获得经济回报的“无偿行为”,如公益广告、无偿冠名赞助等,这类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长远的战略经济意义。道义责任则不以取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回报为目的,是为企业做出的无偿贡献,如为失业者提供培训。道义责任是企业自我实现的体现。
四个层级的企业社会责任相互关联,低层次社会责任是履行高层次社会责任的基础。外部责任以法律责任和内部责任为基础,企业内部的正常运转是承担外部责任的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发展性,要求企业先完成低级社会责任,然后逐步向高级社会责任过渡。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不断扩展的,其责任范围随着企业的成长而逐渐扩大,如图2。
图2、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展曲线
一些企业虽然积极履行战略性社会责任,但在中级社会责任和基本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并不彻底,企业的这种行为并不值得肯定。因此,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必须在完成法律责任、基本社会责任、中级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力有选择地履行高级社会责任,不能跨越企业发展的阶段和规律,否则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企业社会责任动因分析——资源竞争的角度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是什么?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获取利润是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无疑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没有内在动因或外在压力的作用,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不现实的。
1.Mark三圆交互模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驱动,这些因素既来自于企业内部,也来自于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Mark S.Schwartz(2003)提出了三个相交圆模型来描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经济、制度、道德,并指出同时满足经济/道德/制度的动因的状态是理想状态[6]。Mark的模型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是较为全面的,但现实中企业纯粹出于道德动因承担社会责任的十分少见,而纯粹出于制度动因承担社会责任则往往是对制度的被动适应。另外,道德和经济动因往往难以区分,因为很多道德的动因可以被解释是为了长期经济利益。
图3、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
资料来源:Mark S.Schwartz(2003)
2.基于资源竞争的动因
理性地看,企业如果没有利益,是不会推动社会责任的,这点在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成长期的现实情况下,更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实际上我国大约只有不到5%的企业认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是应该主动做的事情(刘开明,2005)。从成本效益角度来看,只有当所得超过付出,承担社会责任才是企业值得选择的策略。归根结底,尽管企业改善其社会责任绩效的意愿是由制度、道德、经济的因素共同驱动的,但经济动因才是最根本的内在动因。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因。
在资源有限的系统里,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受到稀缺性资源(如资金、技术、市场、顾客等)的制约,总会达到成长的“饱和水平”,即成长的极限,其成长的极限取决于系统中稀缺资源。因此,在系统中的企业成长遵循logistic规律,可以表示为[7][8]:
其中:x(t):企业在t时刻的成长状态(可以以市场占有率等表示);r为企业固有成长率;k是企业所处系统允许企业成长的最大规模。
logistic规律是用来描述系统中种群由于相互的资源竞争而出现的数量演变的过程的,当两个种群为了争夺有限的同一资源和生活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时,竞争力弱的种群会灭绝,竞争力较强的种群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数量。在生物种群中,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捕食能力,而对类似于生态系统种群竞争的企业间资源竞争来说,其竞争力则体现在竞争手段的强弱。本文着重考察的企业竞争手段是:履行社会责任。
本文假定在一特定系统中,存在两家企业A、B,如果它们单独存在,其成长都遵循logistic规律,两企业在系统中为了争夺有限的同一资源要素而进行生产竞争。为简化起见,本文假定企业争夺的是要素是顾客资源,在系统中顾客资源是有限的,其能容纳单个企业成长的上限也是一定的。企业A、B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争夺顾客资源。我们将通过模型来分析在该系统中,企业为了生存、成长、争
业实现的成长规模与其所能实现的最大成长规模的比例;
(5)则表示由于竞争的存在,两企业未实现的成长规模与最大成长规模的比例;
(6)δ(,A)表示企业B的成长对企业A成长的贡献,δ(,B)表示企业A的成长对企业B成长的贡献;
那么,分析模型(1),其关键变量为δ(,B)。δ(,A)表征了企业B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A的影响;δ(,B)表征了企业A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B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本文分析的重点就是二者的关系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倾向的影响。
为研究两个企业相互竞争顾客资源的结局,即t→∞时,X(,A)(t)、X(,B)(t)的倾向,根据微分方程的性质,分析模型(2)得稳定性即可。
解代数方程组
可得到四个平衡点:
对P[,3]而言,δ(,A)>1且δ(,B)>1,或δ(,A)<1且δ(,B)<1时具有实际意义。
按照微分方程判断平衡点的方法计算:
可得到四个平衡点稳定的相关条件,列入下表
结果解释:
(1)说明在对企业A的顾客资源的争夺过程中B企业弱于A企业,δ(,B)>1则说明说明在对企业B顾客资源的争夺过程中A企业强于B企业。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由于A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赢得了更多顾客的信任,B企业的原有顾客转向A企业,B企业赖以生存的顾客资源被A企业逐渐侵蚀,最终走向灭亡、退出市场。此时,在P[,1](N[,A]O)达到平衡,A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达到该系统顾客资源所能容纳的最大成长规模。
长规模,但却能够维持生存。这种状态在企业竞争中很少会出现,但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角度来说,此时,两企业都履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但由于平衡的存在,任何一家企业试图通过履行更多的社会资源的行动占据更大市场的行为都会引起对方的反应,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两企业共同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另一种是两企业维持相当水平的社会责任水平。现然,处于经济考虑,第二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更大。
本文构建的模型仅仅分析了顾客资源这种竞争要素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实现更大的发展。而那些不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被消费者抛弃,最终退出市场。事实上,不仅仅顾客资源能影响企业成长,员工、供应商、代理商、债权人、社区公众以及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也会影响企业成长。因此,只有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逐渐成长壮大,而那些不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被利益相关者放弃,产生负外部性,并导致其消亡。本文着重的是稳定条件的前两种情况,发现不履行社会责任或履行社会责任不足的企业会被淘汰,这也是其产生负外部性的根源。
五、管理的意义
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看:既有经济动因,也有道德动因和制度动因[9]。本文认为经济动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根本动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在于经济性。通过模型分析,认为在一定的经济系统里,企业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履行社会责任,而通过履行更多、更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会使企业获得有限系统中的更多竞争要素,推动企业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企业竞争要素之一。而不能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所占有的竞争要素会被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所侵蚀,最终退出市场。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而且,出于经济动因的考虑,会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转化为内在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我国企业正经历着一个逐渐觉醒的过程,但是,从整体上看,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足以对企业形成足够的压力,但是,通过宣传教育,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会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认为只有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才可能提供质量可靠的商品和服务,并逐渐转换为消费行为选择,对企业成长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公众意识强化到足以转化为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面临受到市场惩罚的“可置信威胁”,而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会提升企业形象,更会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利益,承担社会责任就会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内在动因。
总之,企业社会责任要靠市场力量的推动,要依靠利益相关者选择形成对企业的实质性压力。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首要的工作是加强社会责任宣传活动,营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氛围,使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个环节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要使企业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长远经济利益。
结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资源,中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履行社会责任,获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培养自身竞争优势,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发展质量。本文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追求经济利益和成长及社会责任的层次结构,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具体问题如标准体系的构建等有待深入研究。
标签: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社会责任标准论文; 企业责任论文; 顾客价值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利益相关者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慈善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法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