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哈佛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_哈佛大学论文

新世纪哈佛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_哈佛大学论文

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的若干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佛大学论文,新世纪论文,本科生论文,课程改革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609(2007)08-0085-05

2002年10月,哈佛大学正式启动了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本次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2.10-2004.4月)主要目标是集思广益,收集哈佛大学校内外教师、学生和社会同仁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第二阶段(2004年4月-)工作任务是深入讨论,通过教师团立法,推出新的课程计划。2004年4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哈佛学院课程改革报告》,标志着第一阶段工作结束。2004年6月起,哈佛大学文理学院①陆续组建了普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学生辅导和咨询委员会、写作和说话教学改革委员会、国际教育委员会、教育政策委员会、教学法改进常务委员会和元月短学期委员会,分别落实在2004年4月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2005年5月-2006年初,各委员会先后提交了工作报告。很显然,教学法、写作和说话、学生辅导和咨询、国际教育、专业选择、普通教育②等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前,除了普通教育之外,各委员会提出的大部分课程改革建议得到落实。

一、教学法改革

课程改革计划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如何实施,而课程实施离不开课程教学法的改进。教学法改进常务委员会在报告里提出了几点建议,归纳如下:

(一)鼓励教学创新

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哈佛学院大多数课程教学局限在50分钟的课堂里,集中在1天中的某几个小时,大型讲演或小型研讨课是主导的教学模式,2次考试和1篇论文也是大多数课程主导的评价方式。大型讲演典型特点是鼓励学生被动学习,往往是半梦半醒的学生利用漫不经心的笔记通过期末考试。此外,上课的地点也让人沮丧,要么是许多学生挤在一个很小的教室里,要么是很少的学生坐在空旷而昏暗的讲演大厅里。教学法改进常务委员会建议:

1.建立教学档案袋

委员会强调,哈佛大学对教学的重视不仅要影响课程设计,还应该落实到教师的招聘和管理上。哈佛学院应该招聘更多科研和教学都很出色的教授,不能再把教学看作是补充项目。教师应该确保自己重视本科生教学,与可能成为初级、高级教师的候选人多多交流。委员会建议,哈佛大学不能仅仅帮助研究生发展专业技能,把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培训放在次要地位,而是应该建立研究生教学档案袋,为他们将来的教学职业生涯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学档案袋记录理所当然成为教师职位晋升和终身教职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举办教学研讨会

委员会提出,哈佛学院应该举办系列研讨会或培训班,让教师团和其他教学人员共同研讨具体实用的教学问题(例如教学设计和考试评分),学习处理问题的更好办法。研讨课或培训班不仅是教师交流思想的论坛,也是学习理论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经验的途径。拓展2005年秋季启动的初级教师培训项目,让博克教学中心、哈佛写作项目以及哈佛计算机辅助小组成为教学法改革和培训的重要基地。每个系或课程项目推荐一位教师负责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培训。

其他建议还包括:启动多项计划,让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改造现有研讨课教室,新建装备先进、座位环行摆放的小教室,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加深对课程选择和教学法的理解,公开分享课程材料,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重视本科生校园生活(住宿制和课外活动)与本科生教育之间的关系;重视小班教学,小组教学、新生研讨课、专业研讨课都要小班化,严格控制师生比等等。

(二)改进教学评估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所有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难点问题。目前,哈佛学院本科生教学评估有两种形式:本科生教育委员会(CUE)评估和离校访谈。CUE评估已经开始电子化,广泛地应用于本科生课程选择,用于对教学人员的评估和奖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CUE评估中受到称赞的课程,往往在离校访谈中受到严厉批评。哈佛学院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更加有效、集中、深入地分析,找到适当方式如利用同行评估、校友访谈或其他手段弄清哈佛教育的优缺点。教学法改进常务委员会建议:

1.修订CUE评估问卷

哈佛学院应该着手修订CUE评估问卷表格,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负责修订任务的小组既要有咨询评估专家,也应该吸纳教职工和学生的建议,综合考虑三个不同群体的意见。重新设计评估问卷表格需要改进标准化问题,使之更清晰、更适切;增加选择性问题,便于教员从中选择;提供更简易的数据解读方法,让教师更加准确地做出判断;赋予教学人员更多机会与博克中心的专家们讨论评估结果;提供更简单、更灵活的方式组织并管理匿名期中评估,以便教师和学生加以改进。

2.替代性评估方法

哈佛学院应该开发更多替代性评估方法:比如,期中评估、同行评估(特别适用新任教师和研究生助教评估)、匿名在线反馈表(博克中心提供)、富有经验导师(mentor)的观察(与奖惩不挂钩,帮助小组讨论课老师改进教学)。今后的本科教学中不仅需要更好的教学评估工具,更需要分析评价收集的数据,因此数据分析和阐释是非常重要的。量化信息不能是评估过程的全部,应该让学生通过在线评估做出更多评论。哈佛学院应该整合现有的各种课程项目,应对更广泛的竞争性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让评估者更清楚需要提供什么信息。

(三)整合教学资源

哈佛大学对教学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各种支持资源很分散,没有得到很好整合。博克中心、写作中心、各系、宿舍楼、学习咨询处、教务长和校长等都提供某种教学支持资源。不同部门和个人的各种努力有利于创新和多样性,但也会让在众多办公室之间跑来跑去的本科生感到困惑,对于分不清博克中心和写作中心区别,搞不清各种“数字计划”差异的教师来说同样晕头转向。哈佛大学拥有全美最好的教育学院,拥有一流的专门从事学习方法研究的专家,但是大多数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教师对于人们如何学习的前沿性研究知之甚少。目前,哈佛学院还没有围绕提高本科生教育的共同利益,充分地把所有资源整合到一起。教学法改进常务委员会建议,哈佛学院应该构建各种学习共同体:

第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认同科学研究在本科生教育中的价值,倡导探究性学习,赋予学生更多责任,密切师生之间接触,鼓励教师、学生和其他专家建立更直接的教育联系。不仅是学生坐在讲堂里听教师讲演,学生还应该在更多场合中(如小班研讨课)直接和大师们产生思想碰撞。

第二,哈佛课程应该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应该为学生提供扩充的“巅峰体验”课程,鼓励学生探索跨越传统学科界限的主题,接触不同学科间存在的认知冲突和文化冲突。提供指导性工具,允许师生围绕某个主题或话题进行课程归类,鼓励在单个课程项目之间建立协调关系。哈佛学院还应该增加与其他兄弟学院的教育合作,采取措施把哈佛学院的使命与哈佛大学的使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全校范围寻找教育机会,让哈佛学院的师生从中受益。

第三,哈佛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哈佛大学有关学习方法的研究。建立新生入学教育单元,让新生直面如何学习的问题。动员教师、员工和学生共同努力,让所有人深入思考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什么的问题。

第四,哈佛学院应该邀请图书馆馆员、博物馆馆长、有关教学中心的专家(博克中心、写作中心、计算机教学集团等)作为课程开发小组成员,开发若干专门的普通教育课程。建立登录便捷的校园局域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计算机服务,配置训练有素的人员帮助他们获得各种资源。

目前,课程评估的过程已经得到修正和改进。完整的改革过程在2006年已经启动,2007年又开始着手解决一系列新问题。正在建设为教师提供反馈和数据的新工具,2006年秋季教师投票通过对所有教学人员都要评估。另外,通过委员会的工作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内就教学、教学法支持、教学人员培训、大学如何吸引更多对良好教学的关注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二、写作和说话课程改革

写作和说话能力是所有学术性活动都需要的基本技能,也是人类社会对受过教育的人的基本要求,在全球化社会和信息时代更具有现实意义。写作和说话能力与合乎情理的推理能力、明晰的分析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密不可分,也与复述技巧、思考质量、分析深度、掌握学科问题等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写作和说话能力是美国本科生教育古老而又永恒的根本目标。

写作和说话教学改革委员会认为,哈佛学院的写作和说话教学有很强的实力,但整体效果不够完整和彻底。哈佛学院没有充分地把写作和说话教学融合到各系、各学位课程设计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一年级说明文写作课一直是积极的领跑者,但是作为一个学期的写作课程它承载了太多期望,对其过度教学和监管容易疏离其他课程的教学,没有让各系及初、中级教师积极参与进来。教师花费在公众演讲和辩论的教学时间和努力是不够的,应该得到有效重组。另外,哈佛学院教学人员的写作教学能力培训也是不充足的,部分系、博克中心、哈佛写作项目做出了很好的努力,但是不够协调、不够连贯并且很脆弱。创新性写作课程数量不足,不能为所有能够从中受益的学生服务。针对上述问题,写作和说话教学改革委员会在报告里提出了18条建议,归纳如下:

1.口头交流能力

委员会建议,口头交流能力应该通过公众演讲、公开辩论和口头论证来培养,应该开设一门或若干门公众演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和各系专业课程也可以在分组课和更小的讨论小组中参与到口头论证或辩论的教学当中。从古至今,修辞学或公众演讲课程一直是普通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基石,应该开设一门或若干门修辞类课程,把修辞基本原理、古典修辞学词汇和新生写作辅导课融合起来,同各系专业课和各学位项目结合起来。哈佛学院应该招聘修辞学和公众演讲课程的教师,他们应该是教授、实习教授及具有教师团终身成员资格的高级讲师。

2.新生写作辅导课

委员会建议,把一年级学术性写作课的名称改为新生写作辅导课,保留其培养目标和传统评分方法,哈佛学院应该存档并向学生提供课程成绩记录单,成绩单上应该有优缺点评价和学生“平均积分点”(GPA)。新生写作辅导课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人文或者文学科目,应该包括数量充足的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效写作课程,每个学科的写作课都需要提供卓越范例和写作模式。新生写作辅导课的教师应该是讲师或初、中级教师,而不是级别更低的辅导教师,应该留住优秀写作教师继续任教,他们的工资待遇至少不低于其他机构的同等人员,并重新评估新生写作辅导课的分班过程,各班不要超过12名学生还应该尽早启动写作课,最好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要求他们进行写作课程选择之前和教师充分沟通交流,同时提供所有写作课程及教师的本科生教育委员会评估信息(CUE评估)。但是,不应该要求学生完成新生写作辅导课后,紧接着学习第二门学术性写作课,最好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末接着学习第2门写作课程,第2门课程可以是学术性写作课,也可以是修辞类写作课,还可以是以写作为主的新生研讨课,或者是以写作为主的普通教育课程。

3.KAP项目

委员会建议,哈佛学院尽快整合说明文写作、哈佛写作项目、各专业、博克中心、写作中心,以及学习咨询处等各种资源,让新生研讨课的教师也参与写作教学,把目前各种机构承担的职能全部放在名为“Keller-Adams写作和说话”(KAP)项目里。KAP项目最好设在同一屋檐下,同一栋建筑物里,在各学科教学场所的中心地带,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FAS)所有师生提供中心资源,便于所有职员、管理者和具体写作课程提供指导,KAP项目主任应该是“教育政策委员会”(EPC)成员。

4.教学人员

委员会建议,各专业共同合作,或者联合KAP项目至少安排两小时或半天时间对教学人员进行写作教学能力的强化培训,让他们熟悉并适应写作教学工作。各专业应该更加关注研究生教学能力训练,可以把研究生奖学金和助学金与各专业、各学位项目、普通教育、写作与说话课程中的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各专业应该指定一名教师负责所有写作和说话教学,这位教师应该是各专业或学位项目教师团的高级成员,应该和KAP项目密切联系,与本科生导师主任或本科生学习主任(DUS)共同工作,负责落实对教师写作和说话教学能力的培训,确保每位学生和适合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联系。

5.写作和说话证书

委员会提出,哈佛学院应该给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颁发写作和说话证书,并在毕业生成绩报告单上注明以下内容。获得写作和说话证书的资格要求:除了完成新生写作和说话必修课外,还要从以下课程中选修三门,即公众演讲和修辞学必居其一和以写作为主的新生习明纳课程、创新性写作课程、修辞学课程、以写作为主的普通教育课程、公众演讲课程中的两门课程。

2006年春,哈佛学院组建了新的写作和说话常务委员会负责评估一年级写作课程,以及在课程计划中融入若干门以写作为主的课程。常务委员会也在努力工作,鼓励开发含有公众演讲成分的课程,关注良好公众演讲技巧的重要性。

三、学生咨询和辅导改革

学生咨询和辅导是哈佛学院学术使命固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哈佛学院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目前,哈佛学院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机构和人员大致有:新生主任、专业导师、宿舍楼导师、就业服务办公室、学习咨询处、国际项目办公室等等。学生辅导和咨询委员会草拟了学生咨询工作细则,使师生更加明确学生咨询的任务和职责,呼吁哈佛大学校长、哈佛文理学院院长、哈佛学院院长高度重视并领导哈佛导师制改革计划,强调所有教师要更加深入地参与相关工作。委员会在报告里共提出了16条建议,主要内容有:

1.设立学生辅导办公室

委员会建议,哈佛学院应该设立学生辅导办公室负责协调新生主任、宿舍楼导师、专业导师的学生咨询和辅导工作,开发导师和导师制评估工具,识别并分享最佳实践经验,督促导师和学生在恰当的时间里完成重要的咨询和辅导主题对话,发布年度学生咨询质量报告,提高导师培训项目的有效性等10多项工作。委员会还建议增设学生咨询项目副院长,成立学生辅导委员会协助副院长开展工作。

2.改进新生辅导

委员会建议,哈佛学院应该增加1名新生主任助理(现在是3名),提高主任助理数和接受辅导的学生数的比例;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前的若干项目:例如新生户外项目(FOP)、新生艺术项目(FAP)和新生城市项目(FUP)等等。

3.优化导师队伍

各专业都应该确保所有学生都配有专业导师;开展过程性导师评估和咨询项目监管,利用收集的数据库评选最佳实践;招聘更多新生学术导师,在新生第4学期确定专业之前提供咨询和建议;教师团的领导积极参与学术导师的扩充计划,多方努力增加学术性导师的数量;建立覆盖所有一年级新生的综合性同伴咨询制度,为每位即将进校的新生配备专门的同伴导师,在新生到校之前就取得联系。

2006年2月,哈佛学院成立了辅导项目办公室,普林斯顿大学的Monique Rinere教授过来担任了首位辅导项目副院长。Rinere副院长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新生非住校的导师扩大了两倍,成立了同伴辅导项目,建设了一年级本科生辅导网站,2007年将扩展为所有年级,建设了所有辅导信息网站。2007年4月9—22日,辅导项目办公室组织了辅导双周活动,哈佛学院44个专业各自举办至少一个活动。目前,辅导项目办公室正在组织实施第三学期宿舍楼辅导项目。

四、专业选择改革

哈佛学院课程改革目标是为学生增加更多选择,让学生有机会尝试不同的专业课程,培育广泛的才能。由于课程其他组成部分有变动,专业课程也要做出相应调整。教育政策委员会在报告里提出了12条建议,主要内容有:

1.推迟专业选择

委员会建议,把本科生确定专业的时间从第二学期末推迟到第三学期末,让一年级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灵活性,拥有更多时间从事知识探索,发现自己的学术兴趣,减少对哈佛学院不必要的适应压力。所有专业都应该重新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重新调整必修课的数量,调整各专业课程项目的课程顺序和进度,保证专业必修课数量与五个学期的时间相吻合,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更好、认知发展更快。2006年,此项建议已经在2006级新生中开始落实,各专业开始调整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以适应这个新变化。

2.增设第二专业领域

委员会建议,为学生选修主修专业以外的集中学习(focused study)提供指导,并在学生毕业成绩记录上注明。这种集中学习统称为第二专业领域(secondary fields),是自愿的、选择性、不是毕业必须完成的课程。开设第二专业领域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学生把规模小的系作为专业,把经济学、政府等规模大的系(哈佛学院最大的两个系)作为辅修。建议选修的学生结合自身对两个专业的兴趣,选择综合性主题,但不应把第二专业领域看作联合专业(jointed concentration)或特殊专业(special concentration)。增设第二专业领域是1919年罗威尔校长推出集中与分配制以来,哈佛学院首次对专业教育进行拓展和创新,哈佛师生对此感到十分兴奋。哈佛学院专门为此建设了在线工具,截至2007年5月,相关网站列出27个系开设的49个第二专业领域课程项目,一般要求学生学习四—六门课程,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各个课程项目的具体要求。

五、加强国际教育

哈佛学院不仅有责任将在全世界所有角落的学生培养为本国公民,而且要把他们培养为世界公民,不仅要使他们具备理解他人的才能,而且要使他们具备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才能。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国际课程项目和国际活动应该符合哈佛大学的教育承诺,理解并尊重当地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当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法;应该着重学术质量和成长机会,让学生尽可能浸泡在当地社会里,发展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当地文化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对陌生社会和文化的宽容心。国际教育委员会在报告里提出了14条建议,主要内容包括:

1.创造国际体验机会

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应该高度重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研究学习,让所有哈佛学院的本科生有机会通过国外正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习、服务获得一定程度的国际体验,并在完成这项要求的毕业生成绩单上加以注明。国际项目办公室(OIP)要求各系调整专业必修课和课程顺序,减少一门核心课程必修课,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学期的国外学习。国际项目办公室要求各系配合,共同审批可以作为学位或专业学分的国外研究项目。委员会建议,国际项目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哈佛大学遍布全世界的校友网络,共同创造更多国际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让本科生尽早得到相关指导,为未来的国际活动奠定基础。哈佛学院应该为所有专业,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增加国际机会,从事实验室研究和国外田野调查,让学生融入到当地社会的科学研究共同体,获得其他地方没有的高水平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机会。

2002年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哈佛大学学生出国旅行、工作和研究的人数稳步上升。很多专业和国际项目办公室共同努力,寻找并识别对本专业有利的出国研究项目,几个科学项目已经找到了若干国际实验室或研究体验能与他们的本科生课程很好地融合起来。元月新学期、夏季项目、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夏季学院为师生增加了在国际背景下研究和教学的新机遇。

2.拟设元月学期

元月学期委员会认为,元月短学期有利于增加国外研修机会,实现国际教育计划。委员会建议,成立元月学期管理办公室,以创造性实验与选修课为指导性原则,每年元月份(3.5周)开设不同水平的课程,包括国际课程、医学和科学等就业前的实习、全课程的延展课程、类似新生研讨课的研讨课程、师生共同主导的课程等等,最大限度利用本科生宿舍楼和公共寓所,增加研究和公共服务机会。各系和各研究中心应该积极开展元月份国外研究、田野调查活动,特别是可以与秋季学期课程相联系的活动,或是可以作为春季学期课程导论的活动。

3.增加经费支持

委员会建议,增加通过国际中心和其他哈佛项目的暑期国际活动支持,加强本科生经济援助;增加夏季助学金和贷款,使得所有学生至少有一次机会获得国际体验,确保所有学生不会因为经济限制而失去国际体验的机会。设立国际教育委员会负责拨付的特别创新基金,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发新的国际项目和活动。国际项目办公室开发了中央数据库帮助学生发现机会和资助渠道。2006年,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资助和夏季奖学金也增加了,以便他们能够到国外从事研究。

4.完善辅导与管理

委员会指出,宿舍楼是本科生四年大学生活获得信息和辅导的主渠道,每幢宿舍楼要指定一名导师负责学生国外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通过国际项目办公室、地区学习中心和就业服务办公室获得相关信息。各系指定一名导师(可以是教师团成员,也可以是辅导教师)专门负责国外研究和学习,国际项目办公室理所当然地提供相关信息和支持,并继续作为学生获得国外学习咨询的主渠道。鼓励所有学生强化外语学习,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外国社会与外国文化研究,鼓励各系或宿舍楼的倡议计划,让返校学生分析并反馈国外研究和学习体验,让国际体验的影响最大化。

六、科学教育课程

据哈佛学院招生办公室的信息,哈佛学院刚入校的本科生对学习自然科学有热情的学生大约占50%,但是只有25%的四年级本科生最终选择了科学专业。很多学生在一年级选修科学导论课程后就放弃学习科学专业了。由此看来,科学导论课程没有让本科生对科学的兴趣得以保持。事实上,化学、物理和数学导论课程的学习者没有一人最终选择了这些专业。2004年9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比任命跨学科的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重审哈佛大学科学导论课程,以及为非专业学习者开设的科学课程。委员会每周开会一次,规划讨论如何设计这些课程。

委员会指出,需要开发能够展示各学科和各领域之间联系的课程,激发对学习现代科学的真实热情。从一开始,就让本科生接触各个科学领域,让他们做出有见识的学术兴趣选择。多学科交融的教学将激发更广泛的创造性思考,激发更深层次的知识综合。这些课程将是培养新一代的第一步,他们将具有更少传统科学界限的学术局限性。多学科基础将有利于培养能够在不同科学领域前沿做出新突破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让未来的公民能够用多视角处理科学事务,做出更有见识的决策。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选修和本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其他课程。

委员会强调:新科学课程必须是问题导向的课程,且不局限于某个主题;在学习基础课程之前,强调科学的背景;课程范围更宽广,更能让学生看到各种科学分支是如何融合的。委员会报告建议,开发新的、标准更高的科学导论课程,介绍重要的科学难题背景下的基础性知识。2006年开设了若干门新生命科学课程,一个学期课程综合了分子学、细胞学、化学和生物学,另一个学期课程综合了基因学和染色体组相关的知识。随着这类课程不断增加(2006年秋季学期,生命科学1a有600多名学生选修),2007年开始开设新的物理科学课程,物理科学1、物理科学2和物理科学3介绍化学和物理科学的重要概念和信息,以各种生命系统为背景进行教学。

七、结语

从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思路看,大致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特点:

1.点面兼顾,重点突出

本科生课程改革可谓是千头万绪,如果过分关注点点滴滴,可能会陷入数不清的细枝末节当中,最终找不到方向;如果一味抓大放小,可能会过于粗略,最终失之偏颇。2002年秋季学期末,哈佛大学任命四个工作小组于2004年4月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工作。2004年6月,哈佛大学又组建八个委员会,落实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普通教育是历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核心,2006年6月哈佛大学又任命了普通教育特别工作小组,负责起草普通教育改革的最终报告。2007年2月7日,特别工作小组提交了最终报告,普通教育改革计划将在五月份通过教师团立法程序。工作小组和委员会的设立既兼顾了课程改革的全面工作,又突出了课程改革的重点。各部门在课程改革中有分有合,既有明确分工,又彼此协调配合。各课程委员会之间没有形成刚性边界,而是彼此织成立体网络。

2.整合资源,措施得力

整合资源是此次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在写作与说话教学、教学法、学生辅导和咨询等课程改革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整合零散地分布在哈佛学院各个学系、研究中心、办公室的资源,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资源整合不仅是体现在哈佛学院内部,还体现在哈佛大学各个学院之间,强调把哈佛学院的使命和哈佛大学的使命整合起来,从其他专业性学院中为哈佛学院本科生寻找教育机会。更有甚者,课程改革者的眼光还投向毕业离校的全球校友网络。此外,哈佛大学没有纠缠于枯燥的理论探讨和争吵,而是从分析现存问题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各委员会提出的改革措施都很强调可执行性,也就是说改革者对于所提建议的执行并不是漠不关心,而是从组织完善、经费保障、人员配置等方面予以落实。

3.循证施治,决策有据

哈佛大学课程改革既注重“求证”的过程,也重视“用证”的环节。在“求证”的过程中,哈佛大学各课程改革委员会强调本身成员代表性的同时,深入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最大限度地动员哈佛大学内外的专家、师生和校友参与诊断、提供个人体验和建议,邀请了耶鲁、哥伦比亚、斯坦福、布朗等已完成本科生课程改革的高校介绍经验,检索并研究了大量美国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历史文献,从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营养,对人类社会的现实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冷静分析,为此次本科生课程改革准备了科学的“证据”。在“用证”的环节上,哈佛大学在2004年出台“哈佛学院课程改革报告”的基础上,重新组建全新的课程改革委员会,将最前沿的课程改革实践经验、科学的最佳证据和哈佛大学的校情紧密结合起来,慎重、明智而科学地制定课程改革决策。

注释:

①哈佛大学现设文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部(含医学院和牙医学院)、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所等10个平行的院(部、所)。文理学院设有继续教育部(含夏季学院和扩展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和哈佛学院,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全部集中在文理学院里的哈佛学院。

②普通教育是历次本科生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2007年2月出台的普通教育改革的最终报告另有专文介绍。

标签:;  ;  ;  ;  ;  ;  ;  ;  ;  ;  

新世纪哈佛本科生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_哈佛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