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巨匠的超级武器论文_李水兵

文坛巨匠的超级武器论文_李水兵

湖南省祁阳县长虹街道浯溪二中 426100

摘 要: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对比作为一种“超级武器”,备受作家的青睐。古今中外,大凡文学创作都十分注重对比手法的运用。鲁迅先生更是现代文坛上运用对比手法的圣手,本文就以《孔乙己》为例浅析鲁迅大师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作品主题的。

关键词:孔乙己 鲁迅 对比手法 运用

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关系。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清末下层中没落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典型形象。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抨击了国民精神的麻木和社会对苦难者的漠视,同时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谴责。

一、酒客之间的对比,为孔乙己的出场设置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小说一开头就写了来酒店喝酒的做工的短衣帮和穿长衫这两种服饰不同的人做对比:“做工的人”“多是短衣帮”“傍午傍晚散了工”“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这两类不同顾客的喝酒方式是一“站”一“坐”,一“外”一“里”,一“用钱并不阔绰”一“要酒要菜”,这些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种不同身份的顾客,一种是辛苦劳累,生活贫困,一种是悠闲自在,大模大样,有钱有势,含蓄地揭示了顾客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个等级的不同待遇,把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等级的特征展现在学生面前,孔乙己就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出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喝酒说明他穷,“穿长衫”说明他是知识分子,虽穷可又不愿放下“读书人”的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文化教育之毒很深,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想“上”上不去,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顾中的上层人和下层人都不一样,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二、人间温暖的对比,为孔乙己的结局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能给店里的顾客和小伙计带来快乐,可是孔乙己他们这些人中找不到丝毫的人间温暖,这些人嘲笑他:“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不气脑,来一些给人发笑的话语,把自己真诚的感情转移给孩子们,诚恳地教小伙计“茴”字的写法,小伙计对于孔乙己的诚恳和善良的回报却是鄙视和不屑,孔乙己“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这些对比,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之低,暗示着人世间世态炎凉,更说明了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孔乙己在这种背景下能不有悲惨的结局吗,众人的快乐与孔乙己的穷苦形成鲜明对比。“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里讲成人世俗的笑与小孩天真单纯地笑形成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描写对比,揭露了封建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和仁爱,而变得冷漠无情。“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表现出当时畸形社会对人的影响和毒害,没有同情,只有无情的嘲讽,把乐趣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孔乙己的命运可想而知。

三、描写对比,表现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孔乙己第一次出场,作者就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到最后一次亮相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第一次的出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身材高大”到“盘着两腿”,由“青白脸色”到“黑而瘦,已经不成样子”,由“长衫”到“破夹袄”,由“站着喝酒”到“盘着两腿……满手是泥”小说通过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外貌、服装、脸色和神态的对比,写出了孔乙己命运的变化,孔乙己具有谋生条件,却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积极谋生导致一顿饱一顿饿,生活无着落,导致穷困潦倒,衣不蔽体,到后来腿被打折了,不能走路,已经不成样子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孔乙己生活每况愈下,社会地位越来越低了,经济上越来越穷了。揭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生活的命运的悲惨。

第一次出场时酒客们故意地高声嚷道说孔乙己偷了人家的东西,孔乙己“睁大眼睛”“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这么说,其实等于已经承认自己偷书了,却又用文言的话语来狡辩,在孔乙己的心目中,偷窃不算什么,可是没考上秀才,很要命的,显出他的死要面子,和读书人的迂腐。最后一次出场时,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这里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说明孔乙己面对现实底气不足,被人家打了,不能走路,这是不争的事实,还说自己是跌断的,说明了孔乙己的思想还在顽固不化,越来越麻木了,一“偷”一“窃”显示了孔乙己性格多么迂腐,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灵魂和肉体。孔乙己最终在肉体的毒打和心灵的虐杀中孤独地死去了,但他不觉悟,致死都不明白是谁造成了他最后悲惨的结局。

四、同是读书人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描写,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

在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闻名天下知”的封建科举制度年代,丁举人是科举考试的获胜者,孔乙己是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两人同是读书人,丁举人中举了,孔乙己落榜了,孔乙己没有爬上统治阶层,从中举的台上重重地摔了下来,政治上毫无地位,经济上穷得叮当响,思想被毒害麻木无知觉,行为上迂腐,不受人待见,是典型的牺牲品。给丁举人抄书,仅仅家里丢了一点东西就认定是孔乙己偷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同是读书人,说不定还是同窗呢,怎么就没有一丁点同窗之情,可以打断孔乙己的腿,就可以“吃”人。而没有爬上去的孔乙己只得任人欺凌,只能被人“吃”。作者通过这两个人不同命运导致不同结局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五、个性化语言、数钱动作的对比,为下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推断埋下了伏笔

鲁迅先生还抓住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不同处境中的特定语言的变化描写,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满口的之乎者也”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多乎哉?不多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温一碗酒,酒要好”从破衣袋了摸出四文大钱,声音极低。这一系列语言前后的对比,表明孔乙己生活走向极端贫困,精神极端颓唐,既麻木不仁,自欺欺人,又迂腐不堪,可笑可怜。由此可见,他的肉体和精神,都已处于死亡边缘,这为下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推断埋下了伏笔。

此外,小说中还有很多对比,如:孔乙己的“出现”与“消逝”,酒客的“快活”与孔乙己的“孤寂”,孔乙己的“生命”与粉板上那“十九个钱”,原来孔乙己为了面子从不拖欠与后文反复出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都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些对比使得孔乙己的形象从他出现直到最后被黑暗社会吞噬,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久久不能磨灭。

参考文献

[1]仪征 《孔乙己》小说中巧妙运用对比.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6月,第6期。

[2]张新 对比鲜明 个性突出——浅析《孔乙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甘肃教育,2011年,14期。

[3]胡益民 在对比中彰显艺术魅力——谈《孔乙己》的对比艺术.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第15期。

[4]郭起瑄 略论《孔乙己》对比手法的运用.青年时代,2016年,第30期。

论文作者:李水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总第3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0

标签:;  ;  ;  ;  ;  ;  ;  ;  

文坛巨匠的超级武器论文_李水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