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权的初步理论_社会问题论文

解读人权的初步理论_社会问题论文

读《人权初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由孙纪成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人权初论》,给人权研究新园地又增添了一朵鲜花,值得赞赏。

《人权初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论为指导,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状况,对人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对人权与平等、自由、民主、人性、权利、主权、专政等对应关系;对两种社会制度的人权状况;对全面实现人权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产力发展的关系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坚持原则,旗帜鲜明,剖析了当代流行的“人权模式论”、“人道主义干涉论”、“人权无国界论”、“人权高于主权论”、“计划生育侵犯人权论”等错误观点,拨开了人权问题上的迷雾,戳穿了人权问题上的谎言,使人们耳目一新,真假分明。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系统分析了人权和人权理论的产生和演变。作者认为,人权和人权理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们都是历史、社会、阶级的产物。在原始社会,因生产力极其低下,无剩余产品,因而无等级、无阶级划分,大家目标一致、利益一致,相互关系是平等的、自由的,无所谓人权问题。只有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社会中,才有人权问题,而真正提出人权和人权理论,则是有了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剥削制度,因而人权是形式的、抽象的,只是资产阶级享有的特权。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人权才是具体的,具有丰富内容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享有。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观念确实是市场上等价交换关系的反映,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的那样:“一旦社会的经济进步,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到日程上来,……这种要求很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超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也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而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的真正实现是同人类的解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相一致的。恩格斯说:“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2页)这种分析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是合理的、科学的。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了人权与权利、人权与主权、人权与专政、人权与人犯等的对应关系。作者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和阐述了这些对应关系,既指出了它们的联系,产生于共同的经济基础、社会历史和政治条件,在存在阶级的社会中,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又指出了它们“不是一回事”,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经济基础、社会历史和政治条件的,体现了一定阶级的不同欲望与要求。从理论上阐明了人权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与权利、主权、专政等范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从而有助于引导人们对人权全面的科学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权观。作者还指出,讲自由、民主等人权,不能不讲主权、专政。自由、民主等都是有强烈的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因而讲自由、民主等人权不能不顾历史条件,不能不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三、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人权现实,详细阐述了两种社会制度的两种人权状况。人权的实现状况,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人权标准、实现人权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就有不同的人权状况,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这本书贯穿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立足现实,采用对比的方法,具体地分析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两种不同人权状况,给人印象清晰,泾渭分明。作者认为,妄图将一国的人权模式来强加于别国,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实际,也违背了人权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奉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虽然口头上标榜人人平等,实则它仍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社会主义中国,由于它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均优越于美国,尽管经济还不那么富裕,但它对它的成员来说,确实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文化等方面实现了人人平等”。作者还指出,《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中阐述的中国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特点是符合实际的,因而是正确的。它同西方发达国家那种狭隘的、虚伪的人权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四、坚持原则,旗帜鲜明。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敏感的问题。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它既涉及政治外交斗争问题,又涉及经济贸易交往问题。因而,西方某些国家往往把人权当作在思想文化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的重要武器。近些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协同配合,不仅在外交上所谓“人权问题”对我施加压力,逼中国就范;而且在文化交流上借用所谓“人权问题”,散布了种种资产阶级人权观点,妄图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对所谓“人权模式论”、“人道主义干涉论”、“人权无国界论”、“人权高于主权论”、“计划生育侵犯人权论”、“西藏人权问题论”等逐一作了剖析,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澄清了在人权研究问题上的迷惑。尽管有些观点学术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也体现了作者敢于探索的理论勇气,对推动人权问题的研究和我国的法制建设,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还就全面实现人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与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关系,作了分析和论证。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低,而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过高地要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奢望,都是脱离实际的,不现实的。

概而言之,《人权初论》一书有较大的理论容量,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较强;资料翔实,语言顺畅;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等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有的论证显得单薄,有的提法不够精确、严谨。然而,瑕不掩玉,它终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人权著作。

标签:;  

解读人权的初步理论_社会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