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研究论文

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研究

郑 觅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北京 100000)

摘 要 :通过介绍中日韩三国实施的多边教育合作旗舰项目“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构建、措施及经验,分析了三国在联合质量评估上的创新举措,认为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应注重构建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协同机制,制定凸显合作特色的质量标准框架,积极开发促进质量保障能力提升的系列工具,扩大参与国在国际及区域合作网络中的国际影响。

关键词 :多边教育合作; 质量保障; 协同机制

多边教育合作是指多个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优势互补而整合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的联合办学,培养跨国人才,现已成为国际教育合作的主要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和地区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催生了包含区域合作、多边合作、双边合作以及院校合作,多样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合作体系。当前,国际教育合作正在从扩大规模为主,朝着以提高质量为主的新阶段转变,各国都重视国际教育质量保障监控、强化品牌效应、保障学生利益贯穿于本国战略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之中。

多边教育合作的质量保障主要是通过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协作来推动,各国或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为多边教育合作的质量保障带来了挑战,多数多边流动质量保障仅处在初步的研究和实践阶段。中日韩三国实施的“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质量保障协同机制,其创新与实践,提供了多元性的、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一、 “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及其质量保障

“亚洲大学学生交流集体行动计划”,简称“亚洲校园”计划(CAMPUS Asia),是根据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和《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精神,由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的教育交流旗舰计划,旨在加强中日韩大学间有质量保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在亚洲校园间的自由流动,增进三国学生的相互了解,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以此提升亚洲高校的整体国际竞争力,为构建和巩固睦邻友好互信关系,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安全及发展做出贡献。该计划由三国高校组成联合体,基于既有资源和合作优势开发设计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交流项目。2012年,首批经遴选的10 个联合体项目开始实施,共26所知名高校参与其中(详见表1),试点期至2017年,之后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1980至2015年这36年间,北京的个人演唱会举办有四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出现在1993年,36场;第二次高峰期出现在2004年,32场;第三次是 2010年、2011年,分别为 76场、78场;第四次则是2013年、2014年,分别为88场、87场。

“亚洲校园”计划较之其他多边教育合作项目,有其特殊性:该计划由时任三国政府首脑发起,旨在选拔精英,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亚洲下一代杰出人才,计划起点高、参与学校水平高、选拔学生门槛高。“亚洲校园”计划突破了多数教育合作限于双边的局限,强调联合体内三个国家高校间的协作与融合,要求体现项目的“多边性”和“多样性”。“亚洲校园”计划的参与国家在文化上既有地缘共性,又因历史发展呈现出显著差异,在社会制度、语言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加之语言使用的多样性(涉及汉语、日语、韩语、英语)加大了实质合作的难度。

表 1“亚洲校园”首批试点项目

多边教育合作的质量保障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亚洲校园”计划的特殊性,对该计划的质量保障提出了特殊要求,具体如下。

3.强调“选优评价”“半程跟踪”与“持续改进”。“亚洲校园”计划起点较高,交流形式多样,不同于判断项目是否符合最低质量标准的“合格评价”,“亚洲校园”计划的质量观是“做到卓越与为达到既定目标的持续性进步”[1],质量评估强调“选优评价”,遴选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广,为拓展亚洲大学学生交流内容和模式提供经验,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半程跟踪”,考察项目的合作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性,并强调项目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不要让故事就停在那里,停在那个单一的、甚至是有些狭窄的理解上,一个被写出来的故事,所提供的其实是一个入口、一个邀请——邀请大小人儿,进入到故事的世界,然后,可以凭借想象,无需惧怕脱离既定的轨道,尽情地、自由地去寻找并踏入各种不同的路途。

1.突破文化差异的机构协作。亚太地区各国高等教育具有的多样性是全世界各大洲中较突出的,即使同一个国家内部的高等教育,都存在多样性问题,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成熟度均有差异。中日韩三国质量保障机构需要突破语言、文化、制度等差异性,建立质量保障协同机制,开展紧密深入的对话与合作,发挥平台作用,交换信息和成功实践,提高评估机构工作人员和评估专家的专业能力,即使在彼此关系处在低谷时,也能实现实质性的信息共享和对话。

PFD最常见的症状是POP、SUI,对女性正常生活影响最大。POP是盆底支持组织(肌肉和筋膜)松弛导致盆腔组织器官移位而出现的盆腔功能异常,子宫脱垂发生率较高,其次是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我国中老年妇女POP患病率为30%,美国老年女性POP患病率为50%[10]。71%POP患者伴有SUI,59%SUI患者伴有POP[11]。PFD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流行病学研究[12]显示,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妊娠和阴道分娩、便秘、肥胖、盆腔手术史等是PFD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年龄、经阴道分娩、多产是PFD独立危险因素,肥胖、便秘、雌激素分泌减少、慢性咳嗽是非独立危险因素。

二、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构建

为保障“亚洲校园”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对各项目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中日韩三国联合成立了由政府部门、大学、评估机构、产业界代表联合组成的“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制定发布了《中日韩有质量保障的大学交流合作指导意见》,促使参与方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探索建立大学交流与质量保障的有效运行机制。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总结三国大学交流合作情况,推进三国大学学生交流、学分互认互换、学位互授、质量保障与监控等各项工作。委员会下设大学交流工作组和质量保障工作组,大学交流工作组负责“亚洲校园”项目的遴选,质量保障工作组负责“亚洲校园”计划的质量监控和保障。目前,主要由中日韩三国质量保障机构协作会(由中日韩三国质量保障机构——中国教育部评估中心、日本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韩国大学教育协会大学评估院联合成立)具体负责质量保障工作组的相关工作。协作会下设三个项目组,分别是信息共享组、标准制定组和人员交流组,工作任务包括: 三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信息平台及“信息包”建设,三国质量监控标准方案制定和研讨,三国机构职员互访、评估专家互派、学术研讨等。

——联合监控委员会成员共享三国质量保障机构完成的监控报告。质量保障机构根据所有联合体的监控报告,拟定联合监控报告(草稿)。

图 1“亚洲校园”计划质量保障机构协作网络

围绕“亚洲校园”计划,协作会已组织两轮质量监控活动:在项目实施中期进行了第一轮(中期)质量监控,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分别对本国参与项目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中期质量监控属于诊断性评价,即对项目目标的适切性和达成度、项目执行情况、效率、效果等的阶段性审定,其目的是修正完善项目,以便调整项目后续活动[2]。在试点项目实施结束时,进行第二轮(终期)质量评估,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组织专家对参与“亚洲校园”计划的10个试点项目进行联合评估。

三、多边教育合作联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流程

5.实施流程。主要环节有:

1.共同制定统一评估标准。在第一轮评估过程中,三方评估指标各有侧重,例如中国强调项目适应性和附加值,日本强调学分转换和评分体系,韩国注重学生支持系统。通过几轮商议和退让,三方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学生为本、侧重审核、关注产出”的共识,提出了共同认可的核心指标,制定了包含5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的终期联合质量评估标准框架(见表2),这套专门适用于“亚洲校园”项目的评估标准体系,紧扣项目宗旨,强调每个联合体目标达成情况、取得的成绩以及值得宣传和推广的经验;强调参与大学在联合体内的共同管理、资源整合、质量保障方面的合作情况;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项目的质量持续改进情况。在监控方式上采取了联合体自评、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既具创新性又简易可行的方法。以高校自评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为主要依据,围绕标准框架,对试点项目“值得肯定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综合性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表 2“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标准

2.共同自评自查。联合体内参与学校共同统计核对人员交流数据、参照联合评估标准,共同查找问题、对项目实施整体情况和学校间的合作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共同撰写自评报告。联合体内自查自评的过程,增进了学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合作学校重视项目的共同--联合管理、资源整合和质量保障共建。

监控委员会根据流程的实际执行情况设立监控专家组。成员由各国质量保障机构指定,专家组的职责是:负责评审自评报告,撰写评审报告;进行实地考察;编写联合体监控报告。

3.专家组现场考察。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推选高水平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评估专家、学者、行业专家),实现三国专家首次实质性交流与协作。专家组对联合体自评报告共同进行材料评审,形成综合评审意见。在此基础上,从各项目中遴选部分样本,进行现场考察,结合材料评审意见,共同完成最终的质量评估报告。

4.成立联合监控委员会。此机构系实施监控的决策机构由3名专家组成,其职责,一是确认及完成最终联合监控报告,二是公布官方最终联合监控报告。

如何理解新内涵?需要我们从历史角度出发,以国际视野科学分析标准化发展动态,研判全球化背景下标准化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当下标准化工作国情,明确标准化的功能定位、地位作用和目标任务。而国情即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若要高质量提升、必须标准先行。结合当下标准化重点工作,要求全面实施新标准化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和突出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等新的建设内容。新时代的标准化工作有新视野、新蓝图和新理念,理解和践行新时代背景下标准及标准化的新内涵就是对其内涵的延伸和现代诠释。

“亚洲校园”计划与一般的双边国际合作项目不同的是,重视多边集体行动,强调项目联合体内中日韩三国高校间的协作与融合,鼓励各联合体内三国高校共同设置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进行项目建设。为从整体上考察三国高校在联合体内的合作程度,中国教育部评估中心会同日、韩质量保障机构作了改革探索,针对“亚洲校园”计划专门制定并实施了终期联合质量评估。与第一轮质量监控由三国分别对本国参与项目高校进行质量评估不同的是,终期质量评估采取“联合”模式,即由三国质量保障机构推选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组,基于共同制定的联合评估标准,对10个参与项目联合体进行材料评审和抽样现场考察,并形成终期质量评估报告。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三国在多个层面的“联合”,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于“亚洲校园”项目的质量保障新模式。

——为项目联合体提供有关质量监控目的及实施方式的培训。

——项目参与高校联合撰写并提交该联合体的自评报告,描述优秀实践案例及需要改进的问题。

——监控专家组成员审读所提交的自评报告。

——监控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考察,问询自评报告中尚未证实的问题,采访项目负责人、教职人员以及被纳入现场考察对象的学生。

2.超越国家层面的质量标准融合。三国现有的质量保障标准往往只针对本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不涵盖跨国教育交流合作项目,需要通过促进机构间的对话和合作,针对多边教育合作项目的特殊性,整合推出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超越国家层面的联合质量标准。

——监控专家组成员根据评审材料及现场考察结果,出具联合体报告(草稿)。

——质量保障机构督促项目联合体对监控报告进行确认,确保不含事实性错误。

本设计仍然有很多的可拓展之处,除了身份认证,还可以通过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更多功能,例如:房屋出租、契约、贷款平台等,能给使用者带来显著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科研效益。

基于以上设计、安排,形成了以政府宏观指导和规范、监管为主,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高校承担质量保障主体责任,企业及社会团体多方参与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质量保障协同机制,为促进“亚洲校园”计划高质量的学生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4)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立法和制度措施的制订。加强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的立法工作,完善水资源论证管理法律体系,加强制度措施的制订,严肃水资源论证程序。以法律为主,制度为辅,保障使水资源论证工作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行的局面,确保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顺利施行。

——联合监控委员会核准最终联合监控报告。

腹腔镜手术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技术,能够明显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助于促进术后快速恢复[4]。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对麻醉药物剂量的使用上,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若麻醉药物剂量过低,则无法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明显,诱发机体应激反应[5];若麻醉剂量过高,则极易引发清醒困难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6]。所以,麻醉药物剂量的选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手术的成功与否。

——利用包括网络及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联合监控报告。

由表7说明,土样1土壤中添加2%活性炭(B)化学修复剂时土壤中的重金属锌、铅、铬、铜、砷、镉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在种有马铃薯的土壤区域主要污染物锌含量下降幅度最大,下降值为99.6mg/L。在种有油菜的土壤区域主要污染物砷含量下降幅度最大,最大值为1.3mg/L。

双重介质渗流模型由前苏联学者Barenblatt G I首先提出,Warren J E等对其进一步发展。该模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拟稳态流模型,研究代表人物有Barenblatt G I和Rott等;二是非稳态流模型,研究代表人物有Zimmerman[11]。双重介质模型有许多优点,如: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优先流现象;考虑了裂隙系统和基岩系统的水流交换,符合实际。但是该模型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如:基岩被裂隙分割成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的岩块,过于简化;物质交换系数难以确定,在应用时也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判定[12-14]。

四、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作的经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EU)引导制订的全球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指导性文件《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导方针》,要求质量保障相关机构基于国际基准标杆、国际质量标准和程序,开展联合项目评估,增加不同质量保障和资质认可机构评估活动的可比性和一致性[3]。中、日、韩三国政府部门、质量保障机构、高校间基于“亚洲校园”计划开展的联合质量保障创新与实践,为各区域间、全球性的跨境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建,提供了以下经验。

1.构建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质量保障协同机制。中日韩三国政府高度重视“亚洲校园”计划的质量保障工作,由三国政府部门联合利益相关方组成委员会,纵向层层推进计划的实施,在委员会框架内,专业机构、高校、企业行业多方参与,分工明确,从“入口”“过程”到“出口”把关项目质量。横向上通力配合,保障计划实施的质量。三国质量保障协议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国家间、学校间、机构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在平台内交换信息、交流经验、传播知识,增加对国际发展趋势和挑战的了解,提高机构工作人员和质量评估专家的专业能力,共同制定质量评估方案,确保各项标准和过程的透明度、一致性,并考虑到不同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和范围以及对多边合作教育变化发展的适应性。

2.制定突显多边合作项目特色的质量标准框架。与一般合作项目相比,跨境多边合作涉及到的国家、机构和高校更多,协调的难度更大,在制定质量标准框架时,要避免把所有能够成为评价对象的方面片面理解为都要成为评价的对象,应根据目的和重点,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取舍。针对合作计划的特殊性,应注重考察参与各方的沟通、合作、融合的程度,不仅要关注单个项目或两两合作的效果,也应关注多边在伙伴关系上的深入融合;注重考察合作开发的课程与本国课程质量的一致性;注重挖掘推广先进做法和成功实践;注重考察合作项目的可持续性;注重考察项目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的“自我造血”功能及质量持续改进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满意度及项目带给学生的增值等。

3.积极开发促进质量保障能力提升的系列工具。质量保障机构发挥专业团体的作用,不断探索与实践,通过积极开发系列工具,促进质量保障工作在科学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上的提升。“亚洲校园”计划中,中日韩三方质量保障机构共同开发了一系列质量保障能力工具:一是发布质量评估报告。基于对“亚洲校园”项目的两轮质量评估,先后编制完成《“亚洲校园”质量监控中期评估报告》《优秀实践案例集萃》等基础性报告、以及《“亚洲校园”跨境高等教育项目质量报告》(中英文),对“亚洲校园”计划进行全面“体检”,为进一步提升跨境教育项目质量积累经验。二是联合制定指导方针。中日韩三方评估机构联合制定了《亚太地区跨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指导方针》[4],充分吸收“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成功经验,针对亚太地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合作的理念、原则、标准、方法、流程、相关各方职责等予以充分阐述。其中,重点总结了34条跨境合作项目优秀实践案例评价标准,为更好地指导亚太地区跨境合作项目提升质量、持续改进、挖掘优秀实践经验提供了指南。三是建立质量保障咨询专家库。在计划开展之初,三国质量保障机构合作开发评估专家库,遴选评估认证技术娴熟、学科专业背景过硬、外语能力精湛的高水平专家,所有注册专家均需经过三国评估机构的培训和评审。

4.扩大国际及区域合作网络间的国际影响。依托跨境合作项目,参与国应积极保持和发展国际和区域间网络和合作伙伴关系,避免合作流于形式,保障合作的实质性,积极建立区域间的相互信任,增加各种不同质量保障和资质认可制度之间的相互对接,保障跨境开设课程和跨境办学机构的质量,推动大学间学生交流与学历互认。在多元化的合作背景框架下,积极发挥本国质量保障优势与作用,传理念、讲故事,加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确保各项标准和过程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尊重各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式和范围,以及对不同跨境合作变化发展的适应性,构建并主导国际或区域间质量保障新秩序。“亚洲校园”计划中,三国共同实施的联合质量评估活动,将多边质量保障合作经验推广到整个亚太乃至全球,对国际多边合作质量保障提供了借鉴和指南,传播共建质量的信念,分享先进理念和优秀实践,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三国评估机构也从百余家评估机构中脱颖而出,荣获亚太地区质量保障联盟(APQN)“质量保障国际合作奖”。三国充分发挥教育在国家关系发展中作为粘合剂和润滑剂的独特作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撑,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增添“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吴岩.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新视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

[4] 周爱军,刘振天,郑觅. “亚洲校园”跨境高等教育项目质量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中图分类号: G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33X( 2019) 03- 0176- 05

收稿日期 :2018-11-16

作者简介: 郑觅,女,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责任编辑 田孟清)

标签:;  ;  ;  ;  

多边教育合作质量保障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基于“亚洲校园计划”联合质量评估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