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给予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位96.67%,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位78.33%,优质组患者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脑血栓;护理;效果
脑血栓是脑梗死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具有起病快、发展快等特征。病理学认为脑血栓是由于患者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继而引起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目前主要采用溶栓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安全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共选择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应用在脑血栓患者护理的效果和价值进行了探讨,详细内容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共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均经CT、MRI检查,并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优质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4:26,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3±5.8)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35:25,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6±5.9)岁,排除脑出血患者;排除脑血栓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患者。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而与常规组对比,优质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含医院环境熟悉、健康教育等。
1.2.2 优质组
给予优质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包含:①基础护理,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心率及瞳孔等状态,并依据患者状态及时给予其相应的对症护理。②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首先需要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并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含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能够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③心理护理,由于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均会因为疾病而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继而影响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根据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如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专业且温和的态度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来源。此外医护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良情绪状态对治疗效果的不利影响。④环境护理,为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患者,如做好病房温湿度调整、消毒处理和通风处理鞥,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患者睡眠质量是影响其情绪状态的重要因素,加强对患者的夜间护理,降低机器及护理声响,确保患者睡眠环境优质具有必要性。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⑤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同时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患者必须降低脂肪摄入,并禁烟禁酒,指导患者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鱼类和豆制品。⑥康复护理,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于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并给予患者对症护理。此外对于逐渐恢复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确保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神经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字号中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以患者主观评分为主,总分100分。分为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三类。神经缺损状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缺损状况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日常生活功能(Barthel)指数评价,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生活能力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优质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以t进行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位96.67%,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位78.33%,优质组患者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观察表1可知。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3 讨论
脑血栓患者疾病较为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而老年群体作为主要发病群体,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脑血栓发病率明显增加,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由于脑血栓发病较急,且神经细胞损伤严重,若不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则患者会出现神经细胞功能下降,严重影响预后。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主要由于治疗时间较长,通过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预后。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做好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及饮食控制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优质组患者满意度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此次研究中,优质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能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即护理中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加强对患者护理内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对患者心理、疾病知识、病情监测、日常生活、饮食、用药护理,保证了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促进患者神经缺损状况及日常生活状况改善,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8]。
参考文献:
[1]陈秀英.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35-236.
[2]倪红杰.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0):574-575.
[3]张娟.浅谈优质护理在护理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196-197.
[4]王形花,于文源.脑血栓病人的优质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294-3294.
[5]蒋蕊,沈铁军.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4):278-279.
[6]黎娜.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21(z1):58-58,59.
[7]刘金兰.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127-128.
[8]于英霞.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3):120-121.
论文作者:施玉兰,程景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患者论文; 脑血栓论文; 满意度论文; 常规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