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_亚洲四小龙论文

“亚洲四小龙”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_亚洲四小龙论文

“亚洲四小龙”高校道德教育特色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教育论文,亚洲论文,启示论文,特色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而代表人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格。高校道德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既是塑造大学生完整人格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人格的基本途径。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改善他们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言行符合本国社会道德标准,是世界各国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比较向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日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高校道德教育,吸取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对我国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亚洲四小龙”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亚洲四小龙”的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概括为政治教育,道德观、价值观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

1.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也叫政治社会化或公民教育。所谓政治社会化,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治制度,为社会成员认同和接受。公民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青年符合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行为,明确公民的权力和责任,做一个忠诚于服务于国家的、适应本国文化的“合格的公民”。1985年8月,香港教育署颁发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引》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既将个人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而又能促进个人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2.道德观、价值观教育。重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导向一直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发达国家德育工作的特色之一。他们认为,学校首先应该让学生建立一个符合本国政党意愿的基本观念,这是其他道德观念的核心和基础。

3.健康人格教育。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及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是随着西方各国大学教育目标的改变而提出的。

加强健康人格的教育和指导,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证明,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怎样运用及是否能有效地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很好地发展了心理和人格,那么他在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时就会更富有成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亚洲四小龙”高校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人格发展倾注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引向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的范畴。他们认为:大学阶段是学校教育影响下一代社会公民的最后机会之一,大学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得到发展。

4.品德教育。香港学校的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品德教育却明显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香港中文大学的校训“博文约礼”,就取自孔子的教育规训,即知识广博、精深,遵守道德,注重礼仪。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则取自“四书”之一的《大学》。香港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教育,采用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香港有些学者在论述品德教育时就明确指出:“低层次的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规范的遵守,高层次的品德教育是启发学生对人类行为作理智的反省。人类社会的一些良好品质(如礼貌、勤劳、信实、宽恕、友爱、正义等)是维系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应培养学生去遵守。”

二、“亚洲四小龙”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式

学校的任何学习和活动,只要安排恰当,都可以成为德育的载体,他们的道德教育主要途径和方式包括课堂教学、校园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

1.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不管是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实际的教育情况,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主要的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同时采用讨论、阅读、录像、表演、辩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外活动。香港《学校公民教育指引》认为:“一所好学校的全面而正常的生活,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节更能使学生建立理想和培养健全的性格。”

课外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社团活动。各个高校为了培养适应本地政府所需要的人才,组织、支持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仅东京市就有近700个俱乐部、学会或协会供学生相互联络,发展共同的兴趣、才能和业余爱好。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也可以从中反映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从而起到交流学术思想的作用。(2)校园文艺和体育等课外活动。大学生从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学会”的不只是公平竞争与集体协作等观念,也有关于诚实、正直等方面的品性。如香港高校十分重视校园课外活动的德育作用,把它作为正规课程的有益补充,普遍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精心设计的课外活动,如《外星人看人类社会》、“发展领袖才能培训班”、“社交技巧培训”等等。(3)全校性活动。一些学校还非常重视仪式性活动,如校庆、国庆等节日庆典、入学毕业仪式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精神。

3.多层次、着重参与及角色预演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普遍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如鼓励、组织学生在假期参加政府的各部门、各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的一些具体工作,或参观工商企业,或到社区调查,以帮助学生关心社会,了解民众疾苦、立志为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早日认识未来的就业环境,为以后的就业作一定的心理准备。

4.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作为一项专业事业,因其在帮助、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与冲突,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开发与发掘学生自身潜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加速人格成熟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而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因而成为各地高校德育工作的又一条途径。“亚洲四小龙”中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相对独立的咨询指导机构,负责学校学生的指导工作,并在组织上、人员组成上、活动经费上、活动场地上都有妥善的安排。

三、“亚洲四小龙”高校道德教育的特色

1.政府部门对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重视,经济发展德育相伴。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激发了人们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的精神,以及极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学校偏重智育而忽略德育;缺乏公德观念;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刑事犯罪率逐年升高,而且越来越低龄化等。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表示谴责:“现代社会什么都有,就是缺少德行。我们有知识,有技术,有各种物质便利,就是没有那由德行所陶练出来的自由的胸襟。”

从世界范围看,国际教育组织十分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了对道德教育改革极大的热情和莫大的关注。1986年的国际大会中指出:“要通过提供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来教育青年,促进个人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亚洲四小龙”均将德育教育放在与经济建设几乎同等的地位。新加坡的政府部门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前总理李光耀在1982年的华人农历年致词中,明确号召新加坡人要发扬传统儒家伦理中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内容,他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新的内涵:“忠”就是忠于国家,要有国家意识;“孝”即孝顺长辈,尊老敬贤;“仁爱”就是要有同情心和友爱精神,关心他人;“礼义”就是礼貌信义;“廉耻”是指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并视为每个新加坡人都应谨行地8种美德,以此来诊治当代国民中那些单纯追求一己私利、享乐主义的病症。

2.培养独立生存意识和能力,使“自强、自立、自信”成为多数公民的内在品格。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都要求培养青少年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独立生存的意识及基于此意识而不断强化的生存能力。各国道德教育的这种特色不仅体现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中,而且渗透到社会、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13岁即开始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父亲在临终前曾嘱咐他:“人生在世,做人做事,要有骨气。好汉不怕出身苦,勤学苦斗有来日。”正是在这种“自立、自强、自信”的道德教育方式下,港台地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华人实业家、艺术名人等,向世界证明华人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华人是征服命运的强者。

3.开放性教育,促进四方交流,培植宽容心态,他为己用。“亚洲四小龙”的开放性都很高,贸易往来四通八达,科技、文化、经济、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特别是国际性交流活动频繁,与世界各地联络的信息渠道多而广,旅游业发达。因此,努力培养宽容的文化意识、不卑不亢的态度以及与人友善交往的品性和技能,遂成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来的各方思想、文化持宽容的态度,加强学术性交流,特别是高校间的学术交流,经过一定的整合,决定其取舍。另一方面,对世界各地的宾客,以高效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接待体现本国本地公民良好的德育素养。开放性德育教育完全符合当今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潮流。

4.完善法制建设,与德育工作相互补充。各地经济长期发展、社会相对稳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健全的法制,它与德育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如香港的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类行为,一律受到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这不仅针对平民百姓,而且要求各级政府官员和职员身体力行。法律条文详细、具体、明确、严密,使民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自觉遵守法律为己责,通过法律程序解决纷争和矛盾,已成为人们的习惯行为。

四、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之中,高校的道德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纵观“亚洲四小龙”的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有以下几点启示。

1.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越是改革开放,越需要牢固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日本作为亚洲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加快了道德教育改革的步伐,称为第三次教育改革,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新加坡也在大力推行中国的儒家思想教育,提出了国民应具备的8种美德。各个高校共同加强道德教育的趋势,决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体现了市场经济、信息时代对道德教育的特殊要求。只有强化道德教育,不断改革道德教育中的不适因素,才能使道德教育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意识形态领域的主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德育是关系到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新人的百年大计,因而我国更需要牢固树立重视道德教育的观念。

2.树立道德教育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的观念。“亚洲四小龙”的道德教育都很好地在本地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如对公民进行做社会合格公民的教育、民主自由教育以及振兴本地的教育,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使得“亚洲四小龙”在短短的30年中,经济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考虑经济发展的现实和需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使得道德教育必然要走出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我们在讨论道德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不能不强调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功用价值,不能不强调它的经济意义,这一点正是传统的道德教育与现代道德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要紧紧围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定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3.树立道德的开放性教育的观念。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渠道和方式空前增多,大众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扩大,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因此,高校的道德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要避免把学校与社会分开、关门搞道德教育,要以宽容的心态来接受西方的道德形式,注重在批判的基础上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这一点香港的高校道德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4.正确分析我们的道德现状,进行适当的高校道德教育改革。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主要采取的是以直接灌输为主的德育教育,注重的是系统的教育和理论灌输,传授给学生既定的公认的价值和信仰比较多,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去体验品味、独立思考的少。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和德育理论的发展,我国高校已经对传统的灌输教育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力度远远不够,还存在着形式化和命令化的倾向。

未来的高校校园,学生的成分将突破单纯的年龄界限和职业界限,各种年龄段和多种职业的人都有可能同时进入大学学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高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是“两课”,必须坚守,但是要增强适应性。高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应该放在“塑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一基点上。围绕这一核心,高校道德教育要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德、智、体及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上做文章。德育的内容应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之中,融合在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强化道德教育的潜隐性和渗透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校道德教育改革上,应该注意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必须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进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三是进行西方优秀的思想和文化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青少年教育的偏颇,都会导致青少年道德状况的失衡。在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的改革上,一定要力求道德教育形式新颖、多样化、科学化、现实化以及生动性,且要方法得当、具有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高校的道德教育在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都已经采取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改革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化。

标签:;  ;  ;  ;  ;  ;  ;  

“亚洲四小龙”高校德育的特点及启示_亚洲四小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