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站在电力输送内,需要对电压进行转变,进而满足人们对不同等级电压实际需求,为城市提供供电服务。但是变电站在实际运行内,由于电压稳定情况存在显著差别,借助无功补偿设备,变压器损耗可以有效降低,提升变电站运行稳定性。35kv变电站在运行内具有良好稳定性,在应用无功补偿技术之后,无功补偿作用十分显著,特别是偏远地区内。因此,农村地区电网普遍应用35kv及以下变电站,但是由于35kv及以下变电站自身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在无功补偿上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对35lv及以下变电站无功补偿上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索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变电站;35kv及以下;线路;无功补偿
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感性负荷,所以会出现一定程度损耗。要是可以配备合理无功功率,线路变压器损耗就可以得到有效降低,进而实现无功补偿。35kv及以下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功率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在偏远地区输电线路内应用,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电量应用存在较大差值,变电器运行负荷会受到影响。因此,对35kv变电站无功补偿进行分析研究,提升变压器电力容量科学合理,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线路无功补偿设备
1.1发电机
发电机所产生的电流质量直接决定着电网电压负载,主要原因是由于发电机所产生的动力,借助无功补偿功率在调整之后,电网电压可以得到有效保证,保证电网稳定输送电能。电网电网负载效果主要表示在三相是否平衡上面,发电机电流在进行调整内,无功功率也需要进行针对性转变。一旦发生励磁下坡过,发电机负载就会增加,无功补偿功率也就会随之增加。因此,发电机在无功补偿内具有重要意义,电网电压可以通过无功电源,进而满足变电站技术要求。
1.2电容器
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在电网电压内主要作用是保证无功补偿相平衡,进而降低变压器线路在实际运行内能耗数量,提升电网电压质量。电容器在进行无功补偿平衡内,首先借助补偿负荷保证电容器两端极板在通电之后出现电势差,继而推动电力系统功率参数发生变化,保证电网电压数值科学合理,进而降低电网电压能耗数量,变电站内电流及电压稳定。不同电容器所呈现的性质存在一定差别,因此电容器主要具有两种连接方式,分别为串联及并联。其中串联电容器主要在输电线路相对较远的地区电容器内应用,通过阻抗补偿的方式,对所需要补偿功率进行计算,继而了解电容器电容。因此,无功补偿前后全部参数都需要进行计算,提前对有功负载率及感性负载率进行了解;并联电容器主要采取调节无功功率方式,有效降低输电电力内感性负荷,减少电网电压能耗[1]。
2、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无功补偿存在的问题
2.1无功倒送
无功倒送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容器所投入的电容数量过多或者是过少,无功功率存在多余情况,进而向电网内传输过程。用户要是采取固定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力系统能耗就会增加,变电站线路运行负荷增加,造成输电线路出现无功倒送问题。在对无功到送问题解决内,主要采取提升无功补偿功率的方式,并且也是变电站电力系统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容量补偿问题
变电站所进行的无功补偿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分别为功率及线路。正常情况下,电容器在进行低压补偿内,可以通过提升无功功率的方式,降低变压器功能。要是从线路层面进行分析,所降低的无功功率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无功补偿容量度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影响较为严重。与此同时,目前电压方面所进行的无功补偿,在输出电容上面都存在一定问题[3]。
3、无功补偿设计
3.1低压补偿
配电网能耗比例较高,就会造成无功补偿功率出现偏差问题。因此,提升用户功率参数,对电网电压质量进行改进,最为有效解决途径就是采取低压补偿的方式。低压补偿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分别为计算机监控及跟踪负载波动,低压补偿可以有效降变电站线路能耗,同时降低电能应用数量[4]。
3.2集中补偿
集中补偿在35kv及以下变电站应用十分广泛。集中补偿主要借助补偿装置并联电容器,将其安装到变电站母线上,进而提升电网电压质量,保证补偿功率因素平衡。由于变电站无功补偿与电容器电容之间有着十分紧密关联,因此必须对变电站运行情况及无功不产进行全方位调控,保证无功功率平衡,有效降低变电站能耗。
3.3杆上无功补偿
杆上无功补偿在35kv及以下变电站内应用,主要是借助线路无功基荷补偿,主要原因是由于无功补偿短缺情况下,变电站线路所承受的负荷将会提升,提升变电站电能消耗数量。杆上无功补偿可以有效减少电网输电线路能耗,进而对配电网线路进行完善,填补无功补偿缺额。杆上无功补偿方式在应用内,补偿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后期维护十分方便,经济成本较为低廉。因此,杆上无功补偿将是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今后主要无功补偿方式,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可以长期进行补偿[5]。
结论:按照上述分析研究,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进行无功补偿,将会是我国变电站进行改革建设重点项目及内容,提高变电站功率,减少能耗,推动电网电流平衡,这些都是无功补偿之后所具有的优势。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今后在进行无功补偿内,可以通过上述三种形式进行设计,按照电力系统实际性质进行针对性设计,科学合理对无功补偿方式进行搭配,借助不同无功补偿优势,提升35kv及以下变电站线路无功补偿质量,提升变电站运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车仁青,刘凌波,宗占谊,付峰任,曲燕燕.电缆线路对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设计计算的影响[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1,01:13-15.
[2]姚明,徐涛.35kV及以下变电站与线路的无功补偿分析[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1,06:27-30+46.
[3]梁碧峰.35kV变电站及线路无功补偿设计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0:106.
[4]陈小红.线路充电功率对变电站无功补偿影响的实例分析[J].电工技术,2015,11:13-14.
[5]王海涛,李晖,林莉,林斌,王凯佩.计及线路无功的超特高压变电站无功补偿的计算方法[J].自动化应用,2015,03:81-84.
个人简介:
姓名:杨文进(1973.04--)性别:男,籍贯:陕西 汉中 学历:本科 职称:中级工程师
论文作者:杨文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变电站论文; 线路论文; 电容器论文; 电网论文; 功率论文; 电压论文; 方式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