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安全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_人与自然论文

人口安全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_人与自然论文

人口安全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与自然论文,和谐发展论文,人口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长治久安和与时俱进的科学战略思考。本文试就人口安全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谈几点认识。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处于最佳完好状态,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对国家安全形成强有力的支持。

人口安全不是指某个生命个体而言,它是一个集合概念。从宏观上讲人口安全,一般是指全球人口安全,国家人口安全;从中观上讲人口安全,一般是指区域性的人口安全,某个省、市、县人口安全;从微观上讲人口安全,一般是指某个社区或家庭的人口安全。

但是,生命个体的安全状况是区域人口安全,乃至全局人口安全的基本要素,当不安全的个体数量积累到警戒线,并有相互传递渠道时,就会将不安全因素大面积扩散,形成区域性人口安全问题,甚至危及全国和全球人口安全。比如历史上西方国家发生的三次鼠疫大流行,2003年我国突发的SARS,最初都表现为个体不安全,通过个体间的接触和传播,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了区域性人口安全问题。

人口安全的内涵是极其深刻的,它不单纯指危及生命安全的健康因素,也包括影响和制约人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各种因素。因此,人口安全应该是适度的人口规模、不断提高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

所谓适度的人口规模,是指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资源总量、环境保护相协调,人口总量不超过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负担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不仅使人的手臂无限延长,而且促进了人脑的开发,于是,生产对劳动者数量需求的有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而对劳动者素质需求的无限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对劳动者结构的层次性要求得越来越鲜明。所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对应关系,人口数量的作用表现出弹性。所以人与自然和谐是诸多因素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

不断提高的人口素质,是人口安全的核心,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始终表现为刚性作用。人在创造现代文明,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并享受其科学成果的过程中,也生产与时代相悖的精神的、文化的、物质的垃圾,表现出愚昧的劣根性。由于人的科学和愚昧两重性同时存在,所以在人口规模不断膨胀,低素质劣根性顽强表现时,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普遍采取掠夺开发、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作法,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自然界时常向人类发出警告。

人口结构是人口安全的重要方面,它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始终起调节作用。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性别和年龄构成状况,它是人口再生产的客观结果。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往往被人忽略,而一旦人口结构性矛盾明显暴露出来,人口安全就要受到威胁,而且纠正起来也十分困难。人口社会结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的各个方面。比如人口地域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文化结构等等。人口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协调,否则就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口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是决定性因素。因此,人口安全状况决定人与自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质量。而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过程中,始终有三个安全阀控制人口与自然的关系。这三个安全阀就是文化力、稳定力和持续力。

文化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石,是主控制阀门。先进文化力的形成,是现代理念、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高度文明的习俗积累式发展的结果,是支持生产力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力。

先进的文化力,与生育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因为,生育不仅生产他人的生命,而且也生育着一种文化。所以,生育文化汇集于社会文化的百川之中,并形成主流,影响其他文化的发展。鲁迅先生在1918年所著《热风·随感录》中有一段精辟的描述:“中国的孩子只是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鲁迅先生的百字短文,表面上揭示的是旧中国的生育现象,而实际上极为深刻地剖析了旧中国的社会文化。愚昧、落后的文化就是以生育为媒,传播和延续的,并形成了多生劣育的恶性文化循环。

有学者统计,中国农村的通婚半径平均只有5公里,新中国成立50多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这种狭小的通婚圈,带有明显的地缘性和亲缘性,很难生育出优秀的后代。子代从上代人那里能够接受的遗产有两种,一是家产;二是健康遗产,这是父母在精力、体力最旺盛期,也是健康资本存量的丰厚期,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的。所以婚姻质量不仅影响到生育的数量,而且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每年先天残疾儿童的总量为80~120万,约占出生人口的4~6%;每年还有150~200万新生儿窒息,其中有15~20万例死亡,存活中有20~30万例出现脑瘫、癫痫和智力低下。

出生人口缺陷反映出文化力的虚弱。生育的文化缺陷恰恰是人口安全的重大隐患,它会导致人口数量膨胀,素质低下,结构失衡。

稳定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杠杆,是控制平衡的阀门。人口发展稳定,表明人口规模适度,素质不断提高,结构趋向合理。人口发展的稳定性越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机会就越多,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虽然人口发展速度趋于稳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但人口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高失业率、人口无序流动、性别比偏差并呈攀升趋势、人口老龄化。

高失业率是劳动力人口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障碍性矛盾(或结构性矛盾)。现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约8亿,占总人口的60%多,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就业人口多3亿多。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劳动人口将增加到9.4亿,目前的失业率城镇为7.5%,农村为34.8%,已经超过了人口安全底线。实际上就业压力的加大并不是突发性的矛盾,它是人口再生产累加的结果。失业率高是简单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所致。

高失业率必然产生大量的赋闲人口,这部分人口的生活来源困难,生活质量低下,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人口盲目无序流动,是人口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力形成的消极因素。人口盲目的、无序流动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必须根据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和实际,加以有效地组织和积极地引导。否则就会形成灾祸,不仅农民得不到合理安置,得不到实惠,而且还会破坏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危及社会安定。

性别偏差是人口安全的潜伏性矛盾,也是人口安全的重大隐患,它直接影响稳定力的形成。据统计,全国平均出生性别比已经从1981年的108.5上升到1989年的113.8,1995年的115.8和2000年的116.9,严重偏离了正常值域103~107。1999年,我国0~18岁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2123.2万人,且男性人口规模仍呈扩大趋势。2000年0~15岁单岁组人口性别比均高于正常值。

性比例失调的这种积累效应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仅是婚配困难的矛盾,同时还会引发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变化,以及性犯罪等社会性矛盾。更重要的是,在男孩比重攀高的背后,孕育着一种阴冷、可怕的观念偏见,孕育出一种难以校正的、扭曲的文化。

人口老龄化同样是人口安全的隐患。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为缓解人口膨胀增长的压力,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提高人口安全系数,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经过30年的艰辛努力,使妇女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6左右降至目前的1.8左右,进入了低生育水平时期。由于人口发展的惯性作用和规律的影响,总人口的规模虽然得以控制,但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到2000年全国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进入了老年型国家。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成为高度老龄化国家,204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3.6亿,约占总人口的23%,达到老龄化高峰,到本世纪中叶,每三个中国人中就会有一个是老年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处在发育期,广大农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民在短时间内尚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所以,老年保障问题形势严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面临“育小养老”的双面作战态势。所以有人形象比喻人口严峻形势:“人口爆炸”硝烟尚未散尽,“银发浪潮”又滚滚而来。

危及我国人口安全的四大主要矛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和彻底解决,旧病未除,又添新病。艾滋病又成为危及人口安全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国从1985年发现第1例输入性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呈快速上升趋势。据专家统计,2003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到100万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人以上,进入控制艾滋病的关键时期。

人生活在自然界,人口再生产的稳定状况必然牵动自然界做出相应的反映,引起资源、环境的某些方面发生变化,比如农村人口大量无序向城市转移,加剧城市人口膨胀就会引起水资源的短缺,生活垃圾排放过量,而无害化处理滞后,又会造成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等。

持续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后劲,是后续供给的阀门。当人口安全系数降低时,洪水、沙尘暴、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就会明显提高。自然界出示的种种黄牌,显然是告知人类要重视自身安全,并为自身发展留足空间。目前,全球每天出生37万人,每年净增8296万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的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全球有1/4的人口生活贫困;有1/5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营养不足的人口占1/5;有26亿人口缺少基本卫生设施;有20亿人口喝不上标准饮用水;有15亿人住房简陋。环境“难民”的不断增加,表明人口安全确实存在较大隐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持续力面临严重威胁和挑战。

但是,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缩减型也会危及人口安全,进而也会失去发展后劲。比如前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死亡人口占二战总死亡人口的一半,达2500多万人,人口安全系数下降。因此俄罗斯政府采取从国外吸纳移民的办法,满足人口不足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共吸纳700万国外移民。但大量吸纳国外移民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存在威胁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全的负效应。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文化力、稳定力和持续力是通过对人口安全的直接影响,而作用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过程,其力度是巨大的,进而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因素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在发展以人为本的全局中起核心作用。只有人口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会有坚实、可靠的保证。

人口安全制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建立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就会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铺平道路。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属于国家基本安全的前沿阵地建设,是防止干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道防线,所以应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人口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婚姻质量监测与控制、生殖保健服务、公共卫生及疾病防控、教育和社会保障、依法管理与服务、人口与计生工作网络等子系统。

加强人口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核心是解决人们对人口及人口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现阶段应重点解决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人口理论学习。把科学发展观和人口发展战略及人口安全等新的科学知识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学习计划,理解和消化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所讲的“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不管多么小的事情,只要乘以13亿,就会变成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就会变成很低的人均水平”这70个字的深刻内涵。

二是要加强各级党校、行政干校、团校人口理论的系统教学,增强各条战线领导干部人口意识和人口安全的责任感。

三是要开展全民性人口安全意识教育,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四是要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网络建设。人口和计生工作网络是人口安全的工作防线,应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五是要出台有利于人口安全局面形成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好人口和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排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人口不安全因素,筑牢人口安全大堤,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标签:;  ;  ;  ;  

人口安全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作用_人与自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