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就需要着手对当前存在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治理与防范,做好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加,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准之一,其建设规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围绕这项工作,中央和各级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出台了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从产业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运输、城市绿化、环保审批、生态环境评价等多个方面着手,以期生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生态城市规划水平。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规划;应用;研究
我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城市居民却没有好好珍惜,把污水排到干净水中,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工厂污水排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在做各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时一定要做到在每个工厂中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将排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河流;我们的生活污水,把剩饭、剩菜倒入下水道,让水冲走,大部分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流中,造成了河流的污染。还有就是不珍惜天降之水,比如说为了交通顺畅往雪上洒盐,就把非常好的淡水资源用盐污染了,应该尽量把雪铲到马路两边的土地上,把水保留下来,对于交通要道的融雪用盐,要尽量减少盐的用量,这样对地面有益,对两边的树根也没有伤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南方城市的屋顶应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用蓄积的雨水来冲马桶或者用雨水管把雨水收集起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绿化用地中,作为绿化的灌溉用水。城市中的建筑物的绿化可以采取立体绿化的方式,例如种爬山虎之类的植物,可以遮挡阳光直接的照射和雨雪的侵蚀,屋顶铺上草后,顶楼就不会太热,同时草皮可以吸纳屋顶的灰尘,减少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下雨时又可以滞留雨水,从而减少雨水的流失。
1 生态规划的内涵
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①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景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规划、生物圈保护区规划;②按地理环境和生存环境划分:陆地生态规划、海洋生态规划、淡水生态规划、草原生态规划;③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经济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民族生态规划。
2 生态和谐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分析
加强生态和谐城市规划,首先,有助于城市环境与人类的协调,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有机结合,进而抑制人口过猛地再生产,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有助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以更好的构建城市生态调节系统,城市环境环境和谐的发展,并在可接受的一定的人类生存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提升;最后,加强生态和谐城市规划,有助于生态和谐城市的构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良好的环境协调机制,促进城市与区域的同步发展。
3生态城市规划的内容
为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城市,应从规划开始。生态城市规划内容众多,主要可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人居规划。
3.1 城市区域规划
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资源情况,给城市以准确的定位,实现区域和区域间各类资源互补、协调发展。①土地规划,应全面考虑土地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健全土地规划利用体系;②水资源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内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创造城市亲水空间,开发节水技术,保护饮用水源,建立高效的城市排污系统,保护水生物种多样性;③能源规划,节约减排,提倡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能、风能、水能,开发绿色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④交通规划,发展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控制燃油汽车在城市中的通行,提高交通规划运行效率。
3.2 城市人居规划
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应突出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生态建设,创造和谐人居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生态建筑,采用节水技术、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自然通透技术、环保材料技术,增加人居环境适宜度;②生态景观,既要加强自然生态景观建设,也要强调历史文化传承,充分发掘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符合城市文化和人居环境需要;③生态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绿色GDP 的要求,建设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④生态教育,生态城市需要人人参与,针对不同社会群体普及生态城市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4 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人员,在分析生态规划的内涵及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和谐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还应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促进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水平。那么应该如何应用呢[2]?
4.1 切实做好生态城市和谐度的评价,为生态规划的应用夯实基础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人与自然之间的互相作用,且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城市与人及其周边环境的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要加强生态和谐城市建设,注重生态规划的应用,应注重生态城市和谐度的评价。但不同城市之间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资源状况、社会进步、经济水平与技术实力以及生态意识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城市中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质量好坏则形成该城市的和谐度,因此,生态和谐度必须包含人类健康、环境持续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三要素。因而在评价一座城市和谐度的高低时,应充分结合上述三类元素进行科学的评价,为生态规划的应用夯实基础。
4.2 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生态管理系统,为生态规划的应用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城市生态管理系统的构建,是生态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必经之路。例如在对生活污染物进行处理时,应用这一系统,能加强污染物的分类与处理,又如在通过这一系统对城市噪声污染的治理,是确保城市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和人类拥有最佳居住环境的重要保障性措施。因而应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生态管理系统,为生态规划的应用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4.3 科学合理规划生态功能分区,为生态和谐城市构建注入强劲的动力
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功能分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是基于综合分析与评价城市生态的前提下。因而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生态功能分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城市土地的适应性与生态的敏感性的分析,从而确定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有效的运行具备主要制约智能的生态因子以及生态因子所处的空间区域。其次是加强对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的具有弹性的分析与研究,从而确定城市发展用地的性质、建设的项目及其强度等管理、规定以及控制的区域;最后是加强对人类居住地的生态健康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为人类的居住地确定自然或人工建立的自然景观区域。
4.4 着力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态规划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所谓城市森林,主要是城市与城市周边所生长的乔灌木的绿色植物统称。构成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城市森林,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都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还能对城市绿地缺乏的现状进行有效地补充,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或替代的效果。因而在生态和谐城市规划中,应大力发展城市森林,着力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态规划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5 结语
城市规划是科学严谨的,要想建设好城市,必须普及城市规划知识,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生态理论的应用,将生态理论思想渗透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使城市规划考虑到现今的生态关系和生态质量,又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生态关系和质量,使城市和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3]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论文作者:于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和谐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水平论文; 区域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