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农业政策困境的解读--以“第三次建国”为视角_大米论文

对日本农业政策困境的解读--以“第三次建国”为视角_大米论文

日本农业政策困境解读——从“第三次开国”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政策论文,日本论文,困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第三次开国”

2010年10月1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临时国会发表演说,表示要探讨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TPP”)的可能性,实现“平成开国”。此后,他又于2011年1月29日在国会开会期间抽出身来,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了题为“开国和纽带”的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除了争取加盟TPP以外,还将积极推动已经僵持了10年的WTO多哈回合,使之尽快达成共识,并争取和欧盟展开经济伙伴协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以下简称“EPA”)谈判。菅直人以此向国际社会表明了开国决心。

近代以来,日本已经有过两次开国,此次“平成开国”又称“第三次开国”。第一次开国是大约150年以前的明治维新,它使日本从封闭状态下的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第二次开国是60多年以前,以战败为契机,将军国主义成功转型为民主主义,并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这两次开国的共同特点是由政治制度改革牵引,经济随之获益。与前两次开国相比,本次开国的关键是要打开闭锁的农业市场,以此为突破口全面开放市场。这就意味着首先必须从根本上摒弃战后坚持了几十年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大米政策。而大米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涉及经济领域,但在日本却历来是一个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菅直人之所以用“开国”一词来形容,也足以看出改革任务之艰巨、前途之艰险。

TPP本是2006年5月在新加坡、文莱、智利和新西兰4个小国之间生效的EPA,成立之时并没有受到日本的重视。但最近澳大利亚、秘鲁、美国、越南和马来西亚5国开始了加盟谈判,如果顺利的话,加盟国将达9个,GDP总量将达到全世界的28%。该协定的目标是在加盟国之间撤销贸易关税,并在人员交流、服务和基准认证等方面设定共同标准。其最大特色是,原则上所有贸易品目都尽快(最长不超过10年)完全取消关税,不设特例。因此,日本如果加入TPP,就意味着必须放弃战后几十年以来为了维持高米价一直将大米作为特例加以保护的政策。

日本在战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经济成就。但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泡沫,随着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已经持续低迷了近20年。要摆脱这个窘境,恢复活力,就有必要全面开放市场。而开放市场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农业领域,尤其是大米政策。日本民主党政府已经看清了这一点,欲对自民党政权时期遗留下来的农业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二、日本高米价政策的形成

几十年来,日本的大米领域被看做不能触动的“圣域”。历届自民党政府用对内发放巨额补助、对外限制进口的方法来维持高米价。但是,该政策虽然维护了稻农利益,却严重阻碍了本国农业的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还成为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障碍,削弱了日本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一)高米价机制形成的历史溯源

日本现行米价机制的形成要追溯到1942年。当时正处于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制定了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由政府统一管理的粮食管理法。战争结束以后,由于粮食严重不足,黑市猖獗,为了稳定粮价,日本政府决定继续沿用该法来掌控大米市场。但是,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增大,较低的大米价格引起了农户的普遍不满。在农协的压力下,自1960年起在制定收购价时开始考虑加入城乡收入差异因素,大米的价格随着城市工薪阶层收入的增加水涨船高,在1960年时与国际价格相差无几的大米价格到最高峰的1988年时已经攀升到国际价格的8—10倍。①

在高米价政策的刺激之下,农民种植稻米的积极性大增,产量也随之年年增长。但战后年轻人的饮食习惯出现西化倾向,大米的消费量日渐减少。1962年时达118公斤的人均年消费量到现今已经几乎减半,只有62公斤了。②因此,政府的储备米从1967年起积压增多,加重了财政负担。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理,库存米完全可以用降低价格促进内需或进军国际市场等来化解。可是,日本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能在维持高米价的前提下削减政府储备米,从1970年起用发放补贴的办法鼓励农户缩减水稻种植面积(简称“减反”)。同时,为了免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开始实行一律不进口别国大米的政策。③

(二)日本农协的影响

日本是资源极度贫乏的国家,正是得益于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体制才很快实现了经济腾飞。那么,为何要在农业领域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坚持闭关自守呢?追根溯源,巨大的利益团体日本农协对执政党形成的压力起到了决定性影响。

按照常理,农协本应是自发性的互助协作组织,但是日本农协却不然。它成立于1948年,当时是为了配合粮食管理法的实施,由政府牵头将战时体制下成立的“农业会”改组而成的,带有半强制性。

日本农协的会员以稻米种植户为主,如何提高米价自然成为农协的主要任务。米价的提高不仅受到农家的欢迎,农协本身也获益匪浅。日本农协是一个垄断性极强的组织,旗下有“全中”、“全农”、“农林中金”、“全共连”四个全国性组织,各自分掌政策、经营、金融和保险等不同领域,并依靠其遍布各个都道府县和市町村的基层组织将几乎所有的稻农都纳入其控制和管理之下。除了农产品收购、批发和肥料、农药、饲料、农机销售等能够获得垄断性收益以外,它还独家经营着全国农村地区所有的金融和保险业务。而且该团体目前已俨然成为农林水产省事实上的代理机构,诸如减反面积的摊派、补助金的发放、政府米的收购、动用国库资金提供低息贷款等行政事务很多都由其代为办理。而米价提高了,农协可以借此增加销售手续费的收入,还可以顺势抬高化肥和农药的价格,销售款打到农协属下金融机构的账户上又可以增加存款额,提高肥料价格则有助于向肥料生产商提供高息贷款。

除了农协本身利益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农协还是一个压力集团,其以维护高米价为核心的运动方针对会员农户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广大会员在选举过程中的投票倾向对执政党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的农村人口占到绝大多数,绝大部分国会议员也都出身农村。因此,农村地区很自然地成为政坛的必争之地。早在1958年,日本农协就做出“关于集结农民政治力的决议”,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利用选票牵制政府的农业政策。现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虽然今非昔比,但农村票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这是因为,农村地区人口流动少、人际关系稠密,容易形成选票“地盘”。而选区往往并不随着人口变动进行及时调整,偏远地区与大城市或其周边地区之间普遍存在不合理的“一票之差”问题。例如,2010年7月11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偏远的鸟取县的选区选民最少,平均到每个议员只有24万人,而位于东京附近的神奈川县却有121万人,两者相差5.07倍之多。这意味着人口密度低的鸟取县的候选人比密度高的神奈川县的候选人容易当选得多。因此,全国各地引发了12起相关诉讼。④而针对2009年8月举行的众议院选举提起的诉讼,日本最高法院已于2011年3月23日作出判决,认为最高达2.3倍的票差属于“违宪状态”。⑤

农村票的另一个魅力则来源于所谓的“组织票”。如前所述,日本农协具有垄断性质,又打着维护农户利益的旗帜。因此,会员农户们只要认为农协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就会“团结一致”地按其意向投票。相对而言,城市中则很难出现这样的“组织票”。这是因为,城市选民身份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他们在选举时只是按本人意愿各自投票,甚至还有很多人放弃投票。⑥在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中,在野的民主党一举击败自民党成为参院第一大党,并在2009年举行的众院大选中又一次击败自民党而成为执政党。这其中当然有各种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原本被称为“城市党”的民主党也认识到了农村的重要性,在竞选纲领中承诺直接将补偿金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因而成功地拉到了大批的农村票。

三、日本农业陷入困境

日本战后之所以能够获得经济上的腾飞,主要得益于自由贸易体制。但自由贸易讲的是互利互惠,日本既然在工业产品上尝到了巨大的甜头,按理就不应在其他领域闭关自守。可是,在农协的压力下,自民党政府除了维持高米价政策以外,还一味坚持“大米一粒都不进口”的方针,致使其在国际社会早就成为众矢之的,使农业问题陷入了困境。

(一)在WTO孤立无援

战后,日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同盟,在经济上也逐渐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是,随着日本的钢铁、汽车和彩电等不断涌入美国市场,两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摩擦日益加剧。日本在农产品领域坚持闭关自守也激怒了美国。于是,美国开始瞄准大米、牛肉和柑橘等对日本反复施压。经历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谈判,日本为了保住最为关键的大米市场,不得不于1988年接受美国的要求,从1991年4月起全面开放牛肉和柑橘市场。

但即使这样,要想完全阻止大米的进口也已经成为不可能。美国精米行业协会于1986年和1988年两次向美国通商代表部提出了对日本实施制裁的要求。在GATT方面,日本的农产品尤其是大米问题也成了重点议题。在此背景下,经过乌拉圭回合历时7年的艰苦谈判,日本终于不得不做出让步,承诺从1995年起对大米以外的所有农产品取消除了关税以外的所有限制措施。而大米虽然被允许作为特例,但必须接受8%的最小义务进口量。而且,当时还宣布废止已实施50多年的粮食管理法,以新的粮食法取而代之。该法经2004年修改以后,日本国内的粮食交易也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由化。不过,新法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日本政府放弃了高米价政策。为了维持高米价,日本至今仍在实行减反政策,抑制稻米产量增长,并对每年77万吨的义务米设置了高达778%的进口关税。⑦

(二)日本农业陷入困境

多年来,以高关税阻止进口外国米,以鼓励缩减水稻种植面积减少稻米产量,这一双管齐下的政策虽然维护了农户的收入,却弊害多多,日本农业每况愈下,陷入了困境。

由于大米价格高企不下,种植稻米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高得多,使得农民缩减水稻的种植面积后宁可将水田荒芜掉也不愿意转种其他农作物。而且,大米产量虽然减少了,但消费量也逐年递减,库存米太多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在此情况下,其他农作物的产量却变得严重不足,不得不越来越依赖进口。现今,日本稻谷的年产量为848万吨左右,每年剩余的大米多达数十万吨,而粮食总自给率却一路下滑,从1960年时的79%下降到了40%。⑧

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看,1960年农林水产方面的总预算为1319亿日元,到1975年上升到20000亿日元,2011年的预算案为22712亿日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60年的农林水产业产值占全国GDP的11%,如今却只占到1.2%。也就是说,在国家财政预算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农业整体却在持续衰退。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再加上减反政策并不根据是否专业农户和规模大小发放补贴,专业农户的积极性受到伤害,愿意专门从事稻作的农户数量不断减少。现今,日本有75%的农田分散在不足3公顷的生产效率低下的小规模兼业农户手中,专业农户则从1990年的82万户骤减到2010年的36万户。更为严重的是,专业务农人员后继乏人,平均年龄已经高达65.8岁。

为了推进农业领域的结构改革,鼓励农户走规模化专业经营道路和提高大米以外的农作物的自给率,自民党政府曾于2006年起针对经营4公顷(北海道为10公顷)以上的规模农户实施“多品种经营稳定对策”,对转营大米以外农产品的农户发放补贴。以转营小麦为例,可获得4.04万日元/0.1公顷的补贴,转营大豆也可获得2.89万日元/0.1公顷的补贴。⑨

针对自民党的政策,当时在野的第一大党民主党则在竞选纲领中提出了“提高水田利活用自给力事业”和“务农者户别收入补偿制度”两项政策加以对抗。“提高水田利活用自给力事业”与自民党的“多品种经营稳定对策”相比,既不论规模大小也不论是否参加减反,只要能将水田转营其他农产品即可获得补贴,而且具体数额也高出很多。例如,转营小麦为7.5万日元/0.1公顷,转营大豆也可获得6.2万日元/0.1公顷。而“务农者户别收入补偿制度”也不像过去的自民党政府那样强制农户执行减反政策。只不过不配合减反的农户不给补贴,而配合减反的农户可直接获得1.5万日元/0.1公顷的补贴。不仅如此,如果当年的大米价格低于过去三年的平均价的话,还可以获取米价变动差额补贴。

民主党如此优惠的政策在2009年大选中起到了极佳的效果,成为从自民党手中成功夺取政权的一大要因。民主党上台以后,“务农者户别收入补偿制度”已经于2010年进行试点性实施,为此投入了5618亿日元。⑩按照承诺,农林水产省已于2011年4月1日公布了“务农者户别收入补偿制度实施大纲”,这意味着该制度将付诸正式实施。据保守估计,每年要为此付出1.4万亿日元以上。(11)

(三)日本已大大落后于全球经济合作潮流

2011年1月24日,日本例行国会开幕。在施政方针演说中,菅直人首相再次强调要实现“平成开国”,并称“今年是决断和行动之年”,必须积极推进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同时,他在演说中表示,日本“已经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进行经济合作的潮流中大大落后”。(12)

菅直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事实上,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至今虽然也看到过几次微弱复苏的曙光,却受到亚洲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影响而雪上加霜。而日本作为技术强国,振兴经济的唯一办法就是依靠技术优势增强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是,多年来不论是在WTO谈判还是在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FTA”)或EPA谈判中,日本都因为大米等农产品问题受阻。迄今为止,日本虽然使出浑身解数,除了与东盟以及一些成员国以外,目前签有这方面双边协议并生效的仅有墨西哥、智利和瑞士,另外还有印度、秘鲁、卡塔尔和巴林等寥寥几个国家已经签了协议但尚未生效。而且由于日方往往在这些协议中都要求将大米等作为特例,对象国自然也要相应列出保留项目。因此,这些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开放协议。

另一方面,举目同处东亚地区的中国和韩国,前者经济发展势头正劲,后者最近几年在EPA或FTA缔约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与日本一样,韩国也是对农业持保护立场的国家,近年来却打破僵局,与很多国家相继达成妥协。除了与东盟以及新加坡、智利和印度等国之间的FTA已经生效以外,最令日本震惊的是,2010年韩国与欧盟、秘鲁和美国等巨大经济体相继成功签约。不仅如此,韩国还正在积极推进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许多大国的谈判。这使日本切实感受到了危机。

除了在双边贸易协定方面已经被韩国大大领先的因素之外,民主党政府决心加入TPP的另一主因是美国已经开始了加盟TPP的谈判进程。2007年日本和中国之间的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2363亿美元,而与美国之间则为2082亿美元。(13)中国目前在EPA和FTA缔约方面动静还不太大,除东盟以外,基本上都是些贸易额较小的国家,尚不足以引起日本的警觉。但如果此次美国的加盟谈判成功,而美韩之间的FTA又生效的话,日本对美贸易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估算,如果日本既不参加TPP,也不与欧盟、中国签订FTA的话,到2020年,日本在汽车、电气电子和机械设备领域的损失将导致出口减少8.6万亿日元,实际GDP将因此减少1.53%(10.5万亿日元),并将失去81.2万个工作岗位。如果在这方面被韩国占先的话,GDP将再减少0.1%。而根据另一个政府部门内阁府的初步估算,如果日本加盟FTAAP(亚太自由贸易协定)以及TPP并缔结日中EPA和日欧EPA,而且100%撤销所有参加国的关税的话,虽然会对农业等领域带来负面影响,但由于其他领域的巨大的正面作用,综合估算下来可使实际GDP增长6.1—8.0万亿日元。(14)

四、市场开放阻力重重

如前所述,所谓“开国”,首先就要打开农业市场、特别是大米市场的大门。这就意味着要对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举难度之大,不难想见。

首先,日本目前进口大米的关税高达778%,如果取消关税的话,价格将下降8成左右,如果没有相应措施出台,日本稻米产业无疑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正因为如此,同为日本政府部门的农林水产省对加入TPP异常消极,认为一旦加入,农林水产物的产值将从8.5万亿骤减到4.1万亿日元,粮食自给率将从现在的40%降至14%,而且还将导致防洪和水资源涵养等多方面功能的减退,随之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将达到3.7万亿日元。(15)

其次,大米问题历来是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广大农民的不满,动摇民主党的执政根基。与自民党相比,民主党政府执政经验不足,能否抗住各方的压力并妥善处理米价大幅下降问题,尚存疑问。事实上,该党曾在2009年众院大选的竞选纲领中宣称要尽快与美国缔结FTA,却因遭到了农协的猛烈批判而急急忙忙将“缔结”降格为“促进谈判”,并表示仍将一如既往把农产品排除在外。(16)

目前,针对民主党政府提出的TPP加盟意愿,日本农协也已经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特别是在东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后,农协专门召开了全国理事会,发表了题为“吸取东日本大震灾教训、复兴农业”的建议书。建议书对加盟TPP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称“TPP只是过去的自由贸易至上主义的延伸而已,研究是否加盟是时代的错误,只会挫伤受灾地区农林渔业者为复兴所作的努力和积极性,成为复兴的羁绊”,(17)并强调加盟以无一例外撤销关税为原则的TPP和振兴农业不可能做到双赢,所以应该马上中止是否加盟的讨论。

五、大地震使改革前景增添变数

除了上述种种阻力以外,东日本9.0级大地震的发生又为改革前景增添了变数。此次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18)地处主要产粮区之一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件。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啸和核辐射事件带来的三重灾难被认为是日本战后最大的“国难”。值此国难当头之际,日本政府穷于应付核辐射危机,完全无暇讨论TPP加盟事宜。地震造成的海啸和核泄漏给农作物耕种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巨大。据农林水产省调查估算,宫城和福岛等6个县受到海水侵蚀浸泡的农田共计23600公顷,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农田也大约有1万公顷。受到海水浸泡过的农田必须进行多次脱盐处理才能耕种,农林水产大臣鹿野道彦表示,要将土壤恢复到能够种植的程度,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而受到核污染的土壤处理更为困难,污染程度轻的可考虑将表层土壤去除,程度重的在短期内可能只好荒废掉。(19)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政府不得不延迟决定是否参加TPP加盟谈判。农林水产大臣鹿野就此表示:“震灾导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目前形势下,应该优先考虑重建和复兴。在农业和渔业从业人员苦苦挣扎的当口,我们应该致力于制定帮助他们的政策。”(20)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菅直人首相改变了初衷。他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参与TPP的意愿并没有发生变化,将继续持推进立场。(21)从生产角度看,日本稻米本来就过剩。正如农林水产省所强调的那样:“灾区的生产数量目标可以调剂到其他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必担心供应不足。”(22)因此,即使东北地区的部分农田荒废,也绝对不会导致全国性稻米生产不足。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地震灾害对日本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即使土壤本身并没有受到实际损害,也会因为消费者担心农作物受到污染而影响销售。特别是国外消费者对日本农作物是否安全的担心势必影响日本农产品的出口。也就是说,本来闭守本土市场的日本大米等农作物,即使日本政府痛下决心要开放市场加入自由竞争行列,也会因为此次地震引起的核辐射影响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至少会增加TPP加盟谈判的难度。

另外,震灾还打乱了日本欲将高价大米打进中国市场的宏伟规划。由于近年来中国一部分人的腰包渐鼓,购买奢侈品的欲望大增,再加上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尽如人意,日本大米的市场前景看好。在经过前几年的小规模试水之后,日本政府已于2010年制定了争取在几年内将大米出口增加到20万吨的具体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农林水产省副大臣筒井信隆于同年12月专程来京,与中国某国有企业集团签订了扩大出口的备忘录。2011年1月,该集团马上安排了回访,承诺扩大进口大米及其他农产品。除此以外,为了增进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农产品“优质、安全”的感性认识,双方还商定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赞助该集团在北京设立一个可以免费品尝日本农产品的展馆。(23)但是,核辐射事件之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农产品的安全担忧增加,该计划必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日本整体经济已经持续低迷了20年之久,民主党政府虽意欲以加盟TPP为突破口,开放农产品市场,摆脱困境,重振经济,但由于传统阻力因素和突发地震的双重影响,能否走出此关键一步,尚存变数。

注释:

①[日]坪井伸广:《从日美农业摩擦到世界农政改革》,《东洋经济新报社》,1990年,第124页。

②[日]山下一仁:《通过直接支付对农业进行结构改革》,《公明》,2006年4月。

③不过,1984年和1993年因稻米严重歉收分别实施了紧急进口。

④[日]《一票之差诉讼,广岛高等裁判所判决今夏的参院选举为违宪状态》,《朝日新闻》,2010年12月10日。

⑤[日]《09年众院选举,最高法判决1票之差为“违宪状态”》,《读卖新闻》,2011年3月24日。

⑥王新生:《现代日本政治》,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第23页。

⑦[日]《推进农政改革,重新评价减反》,《读卖新闻》,2011年1月29日。

⑧自此以下三个自然段的数据均摘自日本农林水产省网站,http://www.maff.go.jp。

⑨[日]《多品种经营稳定对策概要》,香川县骨干农户培养综合支援协议会网站,http://www.pref.kagawa.jp/agrinet/dougubako/topics/pdf/hinmoku_oudan.pdf。

⑩[日]稻熊利和、本岛裕三:《2010年度农林水产预算——作好务农者户别收入补偿制度的实施准备》,《立法和调查》,2010年第2期,第83页。

(11)[日]《凝聚智慧做好大米出口准备》,《产经新闻》,2009年8月27日。

(12)日本首相官邸网站,http://www.kantei.go.jp/jp/kan/statement/201101/24siseihousin.html。

(13)日本外务省网站,http://www.mofa.go jp/mofaj/area/usa/keizai/j_us.pdf。

(14)日本内阁府国家战略室网站,http://www.npu.go.jp/policy/policy08/pdf/20101027/siryou2.pdf。

(15)[日]山下一仁:《TPP将毁灭农业吗?》http://astand.asahi com/magazine/wrbusiness/2010102900010.html。

(16)[日]土门刚:《评价收入补偿与提高水田的利活用自给能力事业》,《农业经营者》,2010年1月,第38页。

(17)《JA集团建议应该马上停止讨论TPP加盟》,《农协新闻》网络版,2011年5月16日,http://www.jacom.or.jp/news/2011/05/news110516-13487.php。

(18)据《读卖新闻》报道,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38.9米。

(19)《水田的脱盐处理需要3年,2万公顷由政府补助9成》,《朝日新闻》网络版,2011年4月27日,http://www.asahi.com/national/update/0426/TKY201104260554_01.html。

(20)《政府方针:TPP加盟判断时期“综合研究”以后再定》,《农协新闻》网络版,2011年5月19日,http://www.jacom.or.jp/news/2011/05/news110519-13526.php。

(21)《首相强调推进立场,称“TPP的基本姿态不变”》,《日本经济新闻》网络版,http://www.nikkei.com/news/latest/article/g=96958A9C93819481E3EAE2E0E18DE3EAE2E7E0E2E3E3E2E2E2E2E2E2。

(22)《东日本大震灾:海水浸泡给耕种带来阴影,农家悲痛》,《每日新闻》网络版,http://mainichi.jp/select/weathernews/news/20110403k0000e040002000c.html。

(23)[日]《协议扩大对华农产品出口,瞄准TPP在北京设立农产品展示馆》,《产经新闻》网络版,http://sankei.jp.msn.com/economy/news/110128/biz11012821280073-n1.htm。

标签:;  ;  ;  ;  ;  

对日本农业政策困境的解读--以“第三次建国”为视角_大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