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域(论文文献综述)
方红萍[1](2020)在《北京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分析 ——以1972年至今北京市部分教材为分析对象》文中研究说明三角函数是极为典型的周期函数,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从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至今天,我国数学课程不断改革,同时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内容的编写亦随之演变.期间,每一阶段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的编写都是我国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历经辛苦,努力探求的结果,终形成了今天的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的编写概貌.值得注意的是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知识点、例习题、素材等方面的选择、编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部分教学的质量,甚至影响未来数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应当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内容的编写历史,规避教训和不足,汲取智慧和经验.本文选取了1972年至今各阶段北京市所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六套高中数学教材,将其中的三角函数分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北京市中学课本﹒数学》第八册(197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197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级中学课本﹒代数(必修)》上册(199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下)(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4(必修)》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5(必修)》B版(以下简称旧人教B版,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必修)》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必修)》B版(以下简称新人教B版,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图表法等研究方法来进行问题的研究.本文从编写背景、编写理念、教材分析、编写特点这四个维度对所选取的六套高中数学中三角函数部分的编写进行了研究,其中“教材分析”是在对各三角函数分册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对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编写的整体情况、知识点(包括知识点编排的整体思路、知识点具体内容)、例题与习题(包括数量与类型)及素材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统计与分析,清晰地呈现了这六套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分册编写的具体情况.与此同时根据时间变化对前一时期和后一时期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内容的编写进行了简要的比较,主要从知识点、例题、习题及素材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初步得到北京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沿革与发展情况.此外,对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整体情况、教材所含三角函数知识内容、教材中有关三角函数例题、习题、编写素材的沿革与发展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三角函数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函数知识模块和知识模块的广度,例题包括例题类型及数量、例题难度,习题包括习题类型及数量、习题沿革与发展特点.从不同角度呈现其演变情况,进一步得到1972年至今北京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沿革与发展规律,并据此为今后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的编写提出相关建议.
丁名杨[2](2020)在《中日高中数学代数内容教材对比研究 ——以集合与函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于2017年颁布了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据此新编教材也于2019年秋季开始在各地投入使用。新版教材的编写特色如何,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教材存在何种差异,均需要相关的教材对比研究。跨体系的国际教材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学习和借鉴他国教育经验,而且还有助于充分了解我国高中数学教材,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上的理论参考。以此作为研究逻辑的出发点,本文选取中国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2019年)与日本新兴出版社启林馆修订版高中数学教材(平成30年),以两国代数内容为宏观比较对象,从课程目标、设计特征、代数内容分布、代数知识选取及编排四个方面探讨中日两国代数内容的异同,发现在代数内容中,集合与函数的内容分布差异较大,进而以集合与函数内容为微观比较对象,探讨其在内容要求、知识点引入、知识点呈现、具体编排结构、概念图结构上有何差异。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文本分析为主,辅以相关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比较研究。由此得到宏观研究结论:(1)日本数学课程选择性较强,重视数学活动,中国总体目标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2)人教A版教材栏目数量和内容更加丰富,启林馆版教材更重细节设计、关注学生兴趣、教材可读性强;(3)函数内容在两国教材中均占有核心地位,且人教A版教材在集合与函数上的内容分布明显多于启林馆版教材;(4)启林馆版教材代数知识选取跨度更大、范围更广,呈明显的螺旋式编排,人教A版教材则采取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的混合编排方式。集合与函数的微观比较结论如下:(1)我国内容要求更加细致明确,广度较高,但深度不及日本;(2)启林馆版教材知识点多采取“开门见山式”引入,人教A版教材多采用“数学问题式”引入;(3)启林馆版教材多采用“图表辅助”呈现知识,而人教A版教材多使用“举例说明”、“探究思考”的呈现方式;(4)在集合与函数内容上,人教A版教材更重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启林馆版教材更重视知识在运算与证明中的运用;除“三角函数”内容外,人教A版教材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程度不及启林馆版教材。基于上述宏微观比较结论,得到针对人教A版教材编写的启示:(1)丰富卷首与卷末的栏目设置,注重细节设计;(2)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函数类型;(3)充分利用图表,设多级标题区分不同知识点;(4)加强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重知识衔接。通过对中日两国高中代数内容的教材对比分析,期望能为教材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供借鉴,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的参考。
王辉[3](2019)在《从一道题的求解谈参数的选择》文中指出解圆锥曲线综合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往往需要设元引参,但选择什么作为参数对问题的解决影响较大,下面通过一道题的求解谈谈参数的引入.题目已知椭圆C:x2/4+y2/3=1上一动点Q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点D的坐标为(4,0),直线PD交椭圆C于点F,求证:直线QF经过定点,并求定点的坐标.
韩红军,张红祥[4](2018)在《三角恒等变换面面观》文中研究指明三角恒等变换在近五年均有考查,重点考查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1)三角函数的化简;(2)三角函数的求值;(3)通过恒等变换研究函数的性质等,既有选择题又有填空题,分值5分,难度中等,掌握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二倍角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三角函数式常见的化简方法:(1)异名化同名、异次化
王学勇[5](2018)在《常见三角函数的值域类型》文中指出1.形如y=Asin(ωx+φ)的值域此类问题可用换元法,设t=ωx+φ,根据x的范围确定t的范围,然后再利用三角函数图象或单位圆求出ωx+φ的三角函数值,进而得到函数的值域.例1已知向量a=(cosx,sinx+31/2cosx),b=(cosx-31/2sinx,-sinx),f(x)=a·b.(1)求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2)当x∈[-π/6,π/4]时,求f(x)的取值范围.解(1)f(x)=a·b
冯建国[6](2018)在《2018年高考“函数与导数”专题命题分析》文中提出通过对2018年全国各地区高考试题中函数与导数部分的对比研究,了解试题的基本特点,分析试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命题思路,总结解决函数与导数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给出复习建议,提供部分模拟训练题.
乐小良[7](2018)在《高中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角”一词来自希腊,原意是三角形的测量。三角学在高等数学、天文学、物理学、测量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高中阶段学习的三角内容,属于平面三角学,包含三角函数性质和图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换以及解三角形。在高中三角内容的教学中,从内容上看纷繁复杂和灵活多变,但进行教材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较多有章可循的地方,不是零散而无序的,而是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有贯穿整个体系的脉络,也是体系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以具体的教材内容出现,却是统领学生学习三角知识的指挥棒,也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学生在学习三角内容时表现出来的现状令人堪忧,不是记不住就是不会用,会用但不会以一挡十,事倍功半的例子给学生学习三角的积极性当头一棒。教师也是身心疲惫,值得深入研究其根本原因。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理论对三角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学生学习三角内容困难中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研究的出发点,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观点,找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充分阅读关于三角内容的文献资料,了解三角内容教学中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现状,确立本文的研究方向。在现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托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探讨教师在三角内容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实现全面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教学实例分析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在三角内容中的应用,证实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价值。最后给学生学习三角中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提出学习建议,为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双赢指明了方向。
张聪[8](2018)在《基于区间理论的不确定性无功优化模型及算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系统数据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新能源机组出力的间歇性、负荷的不确定性、网络参数测量误差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造成电网电压的波动、闪变和越限,对电网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为保证不确定性环境下电网电压的安全,目前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类:1)基于随机规划的无功优化;2)鲁棒无功优化。但随机规划需要采集大量数据来构建不确定性因素的概率分布函数,在求解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蒙特卡洛模拟,且获得的电压控制策略无法在理论上保证电压在安全限内运行;鲁棒优化法需对潮流方程进行凸化等近似处理,所获得的控制策略并不能保证电压满足精确模型的安全约束。为克服以上两类方案的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区间理论的区间无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区间无功优化模型是将不确定性数据(如新能源机组出力和负荷的功率)表示成区间形式,状态变量(如负荷电压、相角、发电机无功出力)的值视为区间,控制变量(如变压器变比、无功补偿、发电机机端电压)的值当作一般的实数。这个模型的含义是寻求一组最优的控制变量,使得状态变量的区间处于所设定的安全约束内,同时使得运行成本(如网损水平)最小。区间无功优化模型是一个离散非凸的带区间参数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目前尚未找到这一类规划问题有效的求解算法。为求解区间无功优化模型,本文先采用区间潮流算法求解区间潮流方程,处理区间无功优化模型中的区间非线性方程。以此为基础,基于不同的思想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区间无功化算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构建了区间(动态)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将不确定性功率数据表示成区间形式,以网损为目标函数,考虑电网的运行约束和安全约束,目的是寻求不确定性环境下使状态变量满足安全约束的(动态)电压控制策略。2)提出了精度更高的区间潮流算法。目前最有效的区间潮流算法是基于区间仿射理论,其本质是采用噪声元的线性组合形式逼近潮流区间,存在切比雪夫近似误差。为提高区间潮流精度,一方面,提出了基于仿射算术的混合坐标区间潮流算法,该算法可以消减切比雪夫近似误差;另一方面,提出了基于优化场景法的区间潮流算法,该算法不存在近似误差,理论上可获得精确的区间潮流结果。3)提出了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一方面,在遗传算法中引入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用于获取多目标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Pareto前沿。另一方面,为提高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和寻优能力,在算法中采用更精确的区间潮流算法,并将约束条件表示成罚函数的形式,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求解区间无功优化模型。4)提出了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线性化近似算法。利用区间函数的泰勒公式,将区间无功优化模型进行线性近似,构建了求解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线性化近似迭代算法。同时,利用正曲率二次罚函数处理模型中的离散变量。采用基于仿射算术的区间潮流算法提高状态变量区间的估计精度,以提高线性化近似算法的精度和收敛性能。5)提出了基于区间序列二次规划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在线性化近似算法的基础上,保留了区间函数泰勒展开式的二次项,构造了精度更高的区间序列二次规划迭代算法,并将其用于求解区间动态无功优化模型。同时,采用基于优化场景法的区间潮流算法提高状态变量区间的估计精度,以扩大算法迭代模型的可行域,改善算法的优化效果。6)提出了基于安全限定义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定义了区间无功模型的安全上限和安全下限,根据安全限的定义将区间无功优化模型转化成一个确定性的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中状态变量的上下限为定义的安全上限和安全下限。通过内点法求解安全限下的无功优化模型,可获得满足安全限的电压控制策略。可证明,该电压控制策略也能保证原区间无功优化模型中区间状态变量满足上下限约束。通过上述四种不同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最终有效求解了区间无功优化模型,解决了多种不确定性因素下电网电压的越限问题,同时保证网损处于较低的水平。区间无功优化模型和算法的主要优点有:1)所获得的电压控制策略能保证负荷电压在不确定性因素下,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2)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信息容易获取;3)求解速度比随机规划模型更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罗增儒[9](2017)在《一道2017年高考三角试题的双面剖析》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有一道中档三角题(难度系数约为0.55),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对它进行研讨,正面是"解法与反思",反面是"错误与剖析",将在深层揭示的基础上提供新的解法并指导考试技术,从中可以感悟数学素养和数学素养对数学解题的指导意义,欠妥之处盼同行们不吝赐教。首先给出题目:例1(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第17题,12分)△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
王明山,邰日昶[10](2015)在《高中数学通性通法界定探究》文中提出高中数学通性通法,自新世纪以来,几乎每年的《考试说明》中都要提及,因此也是高中数学教学倍受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界定通性通法,就不只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也是个应该明确的问题.1通性通法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高考的宗旨由考知识过渡到了考能力,相应的数学高考内容,也由考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双基"演变为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的"三基",由于基本思想对当时而言
二、含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域(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分析 ——以1972年至今北京市部分教材为分析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问题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说明 |
1.3.1 教材选取 |
1.3.2 三角函数 |
1.3.3 三角函数知识模块划分 |
1.3.4 例题与习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 |
2 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的分析 |
2.1 1972年版《北京市中学课本﹒数学》第八册 |
2.1.1 编写背景 |
2.1.2 编写理念 |
2.1.3 教材分析 |
2.1.4 编写特点 |
2.2 人教社 1979 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课本﹒数学》第一册 |
2.2.1 编写背景 |
2.2.2 编写理念 |
2.2.3 教材分析 |
2.2.4 编写特点 |
2.3 人教社 1990 年《高级中学课本﹒代数(必修)》上册 |
2.3.1 编写背景 |
2.3.2 编写理念 |
2.3.3 教材分析 |
2.3.4 编写特点 |
2.4 人教社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下) |
2.4.1 编写背景 |
2.4.2 编写理念 |
2.4.3 教材分析 |
2.4.4 编写特点 |
2.5 人教社2007年B版必修4、第5(以下简称旧人教B版) |
2.5.1 编写背景 |
2.5.2 编写理念 |
2.5.3 教材分析 |
2.5.4 编写特点 |
2.6 人教社2019年B版必修第三册、第四册(以下简称新人教B版) |
2.6.1 编写背景 |
2.6.2 编写理念 |
2.6.3 教材分析 |
2.6.4 编写特点 |
3 教材中三角函数部分编写的沿革与发展 |
3.1 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整体情况的沿革与发展 |
3.2 教材所含三角函数知识内容的沿革与发展 |
3.2.1 教材所含三角函数知识模块的沿革与发展 |
3.2.2 教材中三角函数知识模块广度的沿革与发展 |
3.3 教材中有关三角函数例题的沿革与发展 |
3.3.1 例题类型及数量的沿革与发展 |
3.3.2 例题难度的沿革与发展 |
3.4 教材中有关三角函数习题的沿革与发展 |
3.4.1 习题类型及数量的沿革与发展 |
3.4.2 习题的沿革与发展特点分析 |
3.5 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素材的沿革与发展 |
4 建议与展望 |
4.1 建议 |
4.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中日高中数学代数内容教材对比研究 ——以集合与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材比较研究动态 |
第二节 国内外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
一、国内教材比较研究 |
二、国际教材比较研究 |
第三节 中日数学课程比较研究现状 |
一、对课程标准的比较 |
二、对教科书整体的比较 |
三、对教材中某一领域(或某一知识点)的比较 |
四、代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
第四节 相关研究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一、概念界定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四章 中日高中数学代数内容宏观分析 |
第一节 中日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
一、中日数学课程简介 |
二、中日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
第二节 中日高中数学教材设计特征比较 |
一、教材整体信息比较 |
二、教材体例结构比较 |
三、教材前言的比较 |
四、栏目设置的比较 |
第三节 中日高中代数内容分布的比较 |
第四节 中日高中代数内容选取及编排的比较 |
一、代数知识内容的选取 |
二、代数知识内容的编排 |
第五章 中日高中数学教材“集合与函数”的微观分析 |
第一节 内容要求的比较 |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内容要求比较 |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容要求比较 |
三、“三角函数”内容要求比较 |
第二节 知识点引入方式的比较 |
一、知识点引入方式说明 |
二、知识点引入方式比较 |
第三节 知识点呈现方式的比较 |
一、知识点呈现方式说明 |
二、知识点呈现方式比较 |
第四节 “集合与函数”知识选取及编排的比较 |
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比较 |
二、“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比较 |
三、“三角函数”的比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中日代数内容宏观比较结论 |
一、中日两国课程目标比较结论 |
二、教材设计特征比较结论 |
三、代数内容分布比较结论 |
四、代数内容选取及编排比较结论 |
第二节 中日代数“集合与函数”的微观比较结论 |
一、内容要求的比较结论 |
二、知识点引入方式的比较结论 |
三、知识点呈现方式的比较结论 |
四、“集合与函数”知识选取及编排的比较结论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一、丰富卷首与卷末的栏目设置,注重细节设计 |
二、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函数类型 |
三、充分利用图表,设多级标题区分不同知识点 |
四、加强概念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重知识衔接 |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高中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的问题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问题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2 国内外对三角内容的研究综述 |
1.4.3 三角教学的理论基础 |
1.5 高中数学三角内容教材分析 |
1.5.1 三角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
1.5.2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三角内容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的分析 |
1.6 三角内容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 |
第2章 三角学习的困难和成因分析 |
2.1 调查问卷说明 |
2.2 问卷调查统计 |
2.3 问卷调查分析 |
2.4 三角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
第3章 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措施 |
3.1 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原则 |
3.1.1 反复强化的原则 |
3.1.2 逐渐推进的原则 |
3.1.3 学生参与的原则 |
3.1.4 体系化的原则 |
3.2 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措施 |
3.3 对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三角内容的建议 |
第4章 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案例分析 |
4.1 数形结合思想 |
4.2 分类讨论思想 |
4.3 函数与方程思想 |
4.4 化归转化思想 |
第5章 回顾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问卷调查表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8)基于区间理论的不确定性无功优化模型及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不确定性潮流算法 |
1.2.1 概率潮流 |
1.2.2 区间潮流 |
1.3 不确定性无功优化算法 |
1.3.1 随机规划法 |
1.3.2 鲁棒优化法 |
1.3.3 区间优化法 |
1.4 区间理论的发展状况 |
1.4.1 区间方程 |
1.4.2 区间规划 |
1.5 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思路 |
1.6 本文研究内容安排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区间无功优化模型及区间理论 |
2.1 引言 |
2.2 区间无功优化模型 |
2.2.1 区间静态无功优化模型 |
2.2.2 区间动态无功优化模型 |
2.3 区间理论 |
2.3.1 区间数学理论 |
2.3.2 区间仿射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仿射理论和优化场景法的区间潮流算法 |
3.1 引言 |
3.2 区间潮流模型 |
3.3 基于仿射算术的混合坐标区间潮流算法 |
3.4 基于场景优化法的区间潮流算法 |
3.5 算例分析 |
3.5.1 基于仿射算术的混合坐标区间潮流算法算例结果 |
3.5.2 基于优化场景法的区间潮流算法算例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区间无功优化 |
4.1 引言 |
4.2 基于遗传算法的区间无功优化 |
4.3 基于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 |
4.4 自适应遗传算法 |
4.5 算例分析 |
4.5.1 与机会约束规划法比较 |
4.5.2 基于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的有效性验证 |
4.5.3 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改进效果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区间无功优化模型的区间线性化近似算法 |
5.1 引言 |
5.2 区间线性化近似算法原理 |
5.3 区间线性化近似算法步骤 |
5.4 算法改进措施 |
5.4.1 提高算法的精度 |
5.4.2 离散变量的处理 |
5.5 算例分析 |
5.5.1 算法对比 |
5.5.2 算法的工程应用能力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区间序列二次规划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 |
6.1 引言 |
6.2 算法原理 |
6.2.1 算法构造 |
6.2.2 离散变量的处理 |
6.3 算法步骤 |
6.4 算例仿真 |
6.4.1 IEEE57节点系统 |
6.4.2 IEEE118节点系统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安全限定义的区间无功优化算法 |
7.1 引言 |
7.2 算法原理 |
7.2.1 将模型转化为确定性优化模型 |
7.2.2 降低算法的保守性 |
7.3 算法执行步骤 |
7.4 算例分析 |
7.4.1 验证改进安全限定义的有效性 |
7.4.2 验证算法的优越性 |
7.4.3 验证算法的工程实用性 |
7.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高中数学通性通法界定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通性通法的提出 |
2通性通法内涵的研究进展 |
2.1通性通法的内涵研究 |
2.2通性通法的特性 |
2.3通性通法内涵的初步界定 |
3高中数学通性通法的外延界定 |
四、含三角函数的函数值域(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高中教材中“三角函数”编写的沿革与发展分析 ——以1972年至今北京市部分教材为分析对象[D]. 方红萍. 河南大学, 2020(02)
- [2]中日高中数学代数内容教材对比研究 ——以集合与函数为例[D]. 丁名杨.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3]从一道题的求解谈参数的选择[J]. 王辉.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9(Z1)
- [4]三角恒等变换面面观[J]. 韩红军,张红祥. 教学考试, 2018(47)
- [5]常见三角函数的值域类型[J]. 王学勇.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18(11)
- [6]2018年高考“函数与导数”专题命题分析[J]. 冯建国. 中国数学教育, 2018(Z4)
- [7]高中三角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D]. 乐小良. 湖南科技大学, 2018(02)
- [8]基于区间理论的不确定性无功优化模型及算法[D]. 张聪.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9]一道2017年高考三角试题的双面剖析[J]. 罗增儒.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7(28)
- [10]高中数学通性通法界定探究[J]. 王明山,邰日昶. 数学教学研究,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