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国必须要顺应国际要求,转变旧城更新思想观念、推动旧城更新进程。一座城市是当地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承载着当地文化以及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旧城更新工作中,如何保留旧城特色与文化是当今旧城改造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城市旧城;更新改造;策略
1.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析
1.1旧城建筑
现如今旧城更新主要通过开放式建筑思想为主导,首先要对旧城更新建筑进行分析、调研,对旧城一些历史建筑或古老建筑进行价值评估,将这些即将更新的建筑进行更新等级划分,即: 维护———改造———新建等几种模式,要以建筑的文化价值与使用价值作为主要的评估依据,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旧城更新理念(大范围重建模式) 。为了避免旧城评估的片面性问题,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力量,给予评估小组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评估小组更好的为旧城建筑划分更新等级。
1.2建筑维护
评估为“维护”的建筑一般是两种情况: 一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二是建筑物耗损程度较低,通过维护、更新可继续使用,降低旧城更新成本。因此,有关部分要充分挖掘维护建筑的内在价值,并结合当地小区功能配置与规划结构,将其设立成休闲建筑或商业建筑,进而提高小区的品位,降低开发商的旧城更新成本,成为小区楼盘中的一大亮点。
1.3建筑改造
建筑改造可以称之为“大修”,需要对建筑室内、室外一些不合标准的部分进行拆除,加强建筑主体的修复工作,对需要改造的部位进行剔除,留下建筑骨架作为建筑改造的支撑体。由于旧城住户的购买力相对偏低,一些旧建筑的住房面积无法达到建筑改造标准,因此,设计师需要在旧建筑骨架基础之上二次进行支撑题设计(骨架设计) ,进而完成旧建筑改造工作。
1.4建筑新建
建筑新建即是建筑物的二次建造。建筑新建首先要考虑建筑骨架构建,建筑新建应重点考虑当地的地质情况与技术条件,才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构建建筑骨架。在大城市中,由于旧城往往离市中心较近、地价较高,但旧城居民购买力不强等特点,在建筑新建过程中要保障建筑骨架之间的距离不宜过长,进而充分利用土地面积,进而保障新建建筑的经济性与实用性。从造价层面分析,高层建筑要比底层建筑的造价要高一些,但考虑旧城居民的经济清情况,其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能够极大节省建筑单元空间,因此,建筑新建的层高不宜过低,提土地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建筑重建相当于将老建筑换新,在新建过程中,应注意城市特色与文化的延续,将建筑材料、建筑细节符号、建筑风格、建筑词汇等进行整合提取,将这些建筑特色与文化作为新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实现城市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虽然旧城实施了改造、更新,但当地旧城居民依然能够体验到亲切感。保障旧城地区的文化、历史、特色能够得以保留并延续,同时能够提升当地建筑品位,展现旧城特色与文化的价值。
2.城市旧城改造策略
2.1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思考,打造城市特色
1) 风貌保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沿街老建筑进行整治和修复,延续城市的历史记忆; 梳理巷道空间,与内景观视线得以通透; 在延续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新建部分低层建筑,减少对传统机理的破坏; 把基地原有的文化活动融入其内,打造特色步行空间,同时融入更多的旅游休闲功能,将印江的文化特性凸显出来。
2)水渠利用。保留水渠,结合基地排水系统的改建对部分水渠驳岸美化处理,形成贯穿多个空间节点的开敞空间和滨水景观带,提供舒适和亲切感,贯彻印江建设宜居城市的方针。总之,在符合城市建设发展定位的要求下使城市文化持续传承和发展,新旧并存,打造城市特色,贯彻保护与更新相统一的辩证关系。
2.2 新旧城区协调发展
在改造旧城区的过程中,还要兼顾新城区的发展,将改造中的旧城区和发展中的新城区密切联系起来,特别是其功能结构与经济结构两个方面,以此形成相互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空间城市布局。旧城改造需要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格局,而新城区建设则主要考虑经济效益,通过优化发展新城区的经济,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并促使旧城区城市化体系越来越完善。通过这种发展建设模式,可以让旧城区改造时人口膨胀和就业压力等得到解决,并缓解环境拥挤的现象。所以旧城改造要和新城区开发协调发展,在旧城改造规划中合理评估对新城区开发的影响,将两者的关系调整好,最终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体。
2.3 注重古建筑的保护
旧城改造还要注重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由于对旧城的改造而破坏城市原有风貌。在旧城区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上,并不只是一味的修补破烂,而是要结合现代生活的理念,将现代化基础设置融入到旧城古建筑中去,如在内部安装水电管网等设施。就目前来说,为在旧城改造中尽量保护古建筑原有风貌,并得到现代舒适生活品质的保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比如在旧城改造区内的古建筑,要规定房屋的翻、改、建、扩和外部装饰等,要和原建筑风貌相协调,与旁边房屋相匹配,要做到粉墙黛瓦,修旧如旧的原则。为更好的利用古建筑,需合理改造其内部结构,按照建筑现有结构和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建筑内部功能分区,根据实际需求改造古建筑平面布局,并对破损危险部分进行修缮,实现保护再利用的目标。
3.规划内容
3.1 规划构思
在“功能复合、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的理念下,改造采取部分保留和拆除区域进行高强度开发的改造措施。将文化传承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改造设计形成居住、城市功能配套、商务休闲及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及创意等多功能的空间组合来达到增值的效果。提高商业的比例后形成高端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利用高强度的开发集聚人口和提升城市的活力,这样将利于提升城市品位和繁荣城市经济。
3.2 功能布置
沿城市主要道路的区域融入商业、商务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打造城市的综合体; 而其他区域采取居住加大型的底商,沿改造用地进深方向形成商业步行街和商业广场,将商业功能从城市综合体的位置引入到用地内部,提升城市的活力。教育服务设施调到用地东北角,避免占据中心位置造成的用地分割,同时可预留和增加其教育用地的面积。
3.3 景观特色
滨水界面景观视线良好,建筑空间错落有致,将其作为保留区域,通过低层建筑使滨河景观向内渗透; 对原有的巷道进行梳理,融入更多的旅游休闲功能,同时在延续原有的空间机理上新建部分低层建筑,作为城市文化与历史的展示区域。
4.结语
旧城更新改造工作是保障该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城市建筑特点与文化是该城市长期以来发展的标志,在旧城更新中必须要保障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实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审美理念,进而保障旧城更新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胡庆钢.旧城改造规划经济分析方法初探[J].规划师,2008 (6).
[2]肖达.上海旧区改造政策变化对城市居住构成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5(5).
论文作者:罗科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旧城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文化论文; 城区论文; 功能论文; 特色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