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论文_秦娟

秦娟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223001

【摘要】目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24/25),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20/25),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有效提升护理治疗效果,在各个方面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操作,提升了患者家属对于医护工作开展的满意度和配合度。

【关键词】小儿肺炎;心力衰竭;护理干预;效果

小儿肺炎是常见儿科疾病,当前我国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处于一个较高的发病率水平,合并心衰是小儿肺炎症状发展到一个最危重的阶段[1],对小儿的生命安全、健康状况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根据循证医学,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操作,可以明显提升医护疗效,提高患者的病情康复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2014年04月~2015年04月的50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每组各25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0.11岁到10岁,平均年龄(4.22±2.01)岁。

1.2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第一,健康教育[2]。护理人员有很多时间要和患者接触,可以更早的发现心衰症状,即时患者的病情稳定,也不能够对其病情变化忽视,肺炎病症发展变化非常快,因此需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第二,呼吸观察和护理。发病后,患者的呼吸速率加快,呼吸节律不齐、急促,婴儿每次呼吸速率超过60次,幼儿每次呼吸速率超过50次[3],表明心衰症状实现了,当患者口鼻周围出现了白色沫时表明心衰症状加重,这些症状都是比较严重的心衰症状,因此需要及时开展治疗过程。

第三,肝脏肿大护理。患者的肝脏肋下边缘肿大,可以采用记号笔进行标记并且对其大小进行结果测量,间隔十二小时完成一次触诊,再次进行大小测量,准确记录测量结果,一直到患者的肝脏回缩到正常水平[4]。小儿肺炎并发心衰患者,有时候会出现肝脏重大情况,并且出现持续增大情况,可以达到肋下边缘大约三厘米的长度,这种体征是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心衰时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反应,这种心脏功能出现了衰减情况,因此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一定要对静脉输液量、输液速度进行有效控制。

第四,神经系统观察。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小儿患者的神志、精神状况、表情、瞳孔反应等进行准确的观察,实施有效的治疗过程,当患者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症状后,需要及时实施镇静治疗过程,如果没有好转,可能是心衰早期症状出现,需要立即报告临床医师,配合医护治疗工作开展,同时当患者的表情变得淡漠、反应速度下降时,可能是脑疝疾病,需要立即开展检查过程,对其病情加以确诊,之后实施抢救治疗过程[5]。

第五,心衰诱因识别。病区环境非常复杂,空气不新鲜,痰液变得粘稠、呼吸困难、咽喉部不适,一些患者在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后产生了不适感,可能会引起心衰等症状,因此需要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六,用药护理[6]。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正确用药,控制好药物使用剂量和使用类型,采用西地兰缓慢实施静脉注射治疗过程,制定不变的西地兰配置浓度,在用药过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当幼儿患者心率低于每分钟100次,婴儿患者心率低于每分钟120次,甚至一些患者出现了心律不齐的情况,需要立即停止药物治疗过程,通知临床医师,对患者开展相应的检查过程,重新制定用药方式,选择适合的用药方式和用药量,提升临床用药疗效。

第七,发热护理。对患者的体温变化进行严密观察,每间隔一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完成一次体温测量,当患者温度过高时,需要立即实施物理降温过程,同时衣不能够过厚,采用退热剂退热后患者的出汗量增多,因此需要做好皮肤管理,采用温热水擦浴,确保皮肤保持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药物,保持床单被罩整洁。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X(—)+S)或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00%(24/25),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20/25),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5例。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24/2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20/25,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大小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分别是(55.33±4.35)分、(56.99±3.88)分、(54.66±3.71)分、(56.63±4.32)分、(55.79±3.65)分以及(55.18±3.77)分,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3.讨论

小儿肺炎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护理知识,正确指导患者的喂养方式,加强营养护理,增强患者身体素质,积极主动去开展户外运动,能够增强身体锻炼,日常生活中加强呼吸训练,有效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呼吸运动功能,对于一些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可以在寒冷季节、、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引起着凉等不良反应状况,能够积极开展健康指导教育工作,鼓励患者家属消除不良情绪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开展,使得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断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提升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调整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复发率。

患者在住院期间,进食量较少,因此很容易引发排便困难等情况,再加上心衰症状影响,很容易造成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导致小儿患者出现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症状,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询问和观察患者的不适反应,能够在出现便秘情况后及时进行通便处理,避免用力排便引发疼痛等不良反应症状,每次便后需要采用温水等进行肛门周围清洗,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避免引起压疮等不良反应症状。

参考文献

[1]王爽,苏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0):221-222

[2]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530-1531

[3]陈兰,张丽英,钱海燕等.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3):622-623

[4]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3-94

[5]颜振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1):1232-1234

[6]张红梅.循证护理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860-862

论文作者:秦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3

标签:;  ;  ;  ;  ;  ;  ;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论文_秦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