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中的十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加减补数法
一般情况下,接近整十、百或以上的数,都可将各数先加上各自的补数,再减去加上的补数,这样和(差)不变。
例1 1999998+199998+19998+1998+198+88
解:原式:2000000+200000+20000+2000+200+100-2×5-12
=2222300-22=2222278
二、找基准数法对一些比较接近的数进行加减计算时,一般可以找一个基准数,然后将基准数相加减,将去基准数后剩下的相加减,最后两者结果合并。
例2 51.2+48.8+52.5+50.9+47.8+52.3-48.2-59.6
解:原式=50×(6-2)+1.2-1.2+2.5+0.9-2.2+2.3+1.8-9.6
=200-4.3=195.7
分析:这些数都比较接近50,所以计算时就以50为基数,把每个数都看作50先计算,然后再加多或减少,这样减轻了运算的负担。
三、分解分配法
就是将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数先分解,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例3 1992×198.9-1991×198.8
解:原式=(1991+1)×198.9-1991×198.8(将1992分解)
=1991×198.9-1991×198.8+198.9×1
=1991×(198.9-198.8)+198.9
=199.1+198.9=398
分析:由于1991与1992、198.9与198.8相差很小,所以不妨把其中的任意一个数进行分解,如198.9=198.8+0.1或198.8=198.9-0.1,多次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化繁为简。(试试:此题你还有其他分解分配方法吗)
四、两次倒数法
将某类除法算式先倒数,也就是交换被除数、除数的位置计算出结果,最后将结果再次倒数,就得到原先的结果。
分析:将除法算式倒着看,就可直接运用运算定律计算,所得商的倒数就是原式的结果。
五、有借有还法
有时为了计算的方便,往往会先借一个数或式子,最后在算式末端又还上刚才借来的数或式子,结果不变。
六、字母代换法
也就是用一个字母来代换题目中的一个式子或数,以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从而方便凝聚解题思路。
分析:此题直接通分计算也可以,但比较麻烦。若题目中的数字比较大的话,就不行了。因此适合用字母来代换算式进行巧算。
七、母子分离法
就是将一个分数拆分为两个分数之和或者之差,然后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避开复杂的计算,提高计算准确率。
八、扩倍相减法
在碰到等比数列求和等计算题时,一般可以根据公比是几,就将该算式扩大几倍(也可缩小几倍)得到新的算式,新算式和原算式的差除以倍数差就是原式的结果。
九、同类集中法
此类计算题如果直接计算比较繁杂,可以考虑将相同类的算式合并为同一组,集中在一起计算,最后将几个小组的结果再进行合并,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析:此题按常规的思路来解答比较难。我们发现,除了前两个数外,后面的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加法的,一类是减法的。于是我们可把加法的一类集中在一起计算(分子、分母连续约分后得5),减法的一类也集中在一起计算(分子、分母连续约分后得)。这样一来,原来一大串数的运算,变成了四个数的乘法运算。
十、提取公因数法
在一个算式中,一般先观察是否存在公因数,如果有应该考虑提取这一公因数后再进行计算,或许会快捷很多。
例10
分析:我们发现分子中的每一个数都是由数1999组成的,分母也都是由数2000组成的,于是可以在分子中提取公因数1999,在分母中提取公因数2000,再将括号里的算式约去,就得到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