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爱可

杨爱可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ccu 467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组,观察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SAS 、SDS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 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 冠心病 负性情绪

引言: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因为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转变已经成为高发疾病,对广大人群健康存在着一定威胁,因生活中易反复并疗程时间长,患者往往伴随心理情绪转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消极心态,比如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消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作者通过临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里转变及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取得了不俗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10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年龄在6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5±9.95)岁,其中男78例,女22例,按照不同护理策略分为对照组50例, 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科室分布及文化差异方面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两组患者均同样都接受相应的CHD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CHD药物治疗的同时,由护士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患者调整好生物钟

1)做好健康教育

首先让患者了解到冠心病的基本知识,让患者对疾病本身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告诉患者一些医院的基本制度和对患者治疗的方法和以往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患者对医生和护士有一定的信任,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此同时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共同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以免患者出现大悲大喜的情绪。

2)精神支持疗法

精神支持主要是指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给予不同方法的心理干预措施,在患者治疗之前给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建立起对医生的信任,在治疗中帮助调整患者的情绪精神,让患者最大程度上得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治疗后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并给患者家属一定的指导。

3)个别心理咨询和健康指导

适度的心理干预,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生理由,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对病情的评估能力,从而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多鼓励患者表达出自己感知认识,适当排解发泄出不良情绪,在患者情绪焦虑低落时给予鼓励疏解正确引导患者治愈信心,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能有助于疾病治疗,减轻其不良情绪。从医学角度为患者宣教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效果所带来的影响,让患者了解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性从而进行转变。让患者以健康积极心态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主动热情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护理人员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亲切温和的态度,应用安抚语句进行安抚,也可加入肢体关怀让患者感受护理工作人员的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也需从患者的饮食起居进行护理工作,饮食合理搭配,禁饮酒吸烟,以免加重病情发展。让患者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引导患者调整好生理钟。

统计学分析处理

全部数据均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结果比较

表1结果表明,组间比较:治疗前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一致,可比性好;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DS及SA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提示心理干预组抑郁及焦虑情绪明显改善。组内比较: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及焦虑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未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随躯体治疗有所减轻,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在临床上因为患者由于疾病疼痛或检查结果对疾病产生抗拒与恐惧心理从而导致了负极情绪的产生,这也是种自身防御现象。受我国教育水平限制,国人对于疾病认识多有不足,对疾病存在较大恐惧与抵触心理。焦虑、抑郁、紧张等就是最典型的临床症状。直接影响着患者对于治疗效果信心,从而无法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患者身心皆受到较大影响。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心脏病。致病因素较多,多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动脉血管出现病变使得动脉壁狭窄血液泵血受阻造成血液供血不足心肌缺血心脏产生绞痛。该疾病疗程时间长,且病情具有不稳定性质。患者无法自行制约,从而造成了患者消极心态,出现悲观失望情绪产生,从而抵触治疗,这对治疗效果也会造成巨大负面影响。大多患者对疾病认识较少,往往会把症状带来不良后果扩大化,从而产生紧张担心等情绪,害怕疾病带来不好影响,治愈疗效低等。根据临床护理经验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干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治疗从心理,生理,生活作息等进行干预可以有效解除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降低这种不良情绪带来不良影响。使得患者树立起治疗信心,主动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最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涂三红,谈法梅.老年住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J]. 家庭护士. 2007(05)

[2]许绵绵,戴若竹.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6(05)

[3]涂三红,谈法梅.老年住院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J]. 家庭护士. 2007(05)

论文作者:杨爱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论文_杨爱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