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东城养护所,广州,510510)
【摘 要】本文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白加黑”方式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施工工艺,实践证明,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能为新的沥青面层提供良好的下承层基础,施工便捷且经济合理。
【关键词】沥青加铺层;白加黑;病害处理;反射裂缝
相比较,沥青路面比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相对较为困难。翻修一般仅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已经十分严重或路面标高受到限制的路段,这种方式中旧水泥板的破碎、运输和废弃均需要大量费用,而且对交通影响很大。而加铺沥青混凝土,即所谓的“白加黑”加铺改造,造价较低且施工便捷,对交通影响也小,同时能有效改善水泥路面的行车条件,是经常采用的水泥路面修复措施。本文通过某路段“白加黑”改建工程中对结构设计及施工工艺的分析,总结 一些相关工艺的要点以供参考。
1、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案
进行翻修后的路面涉及到刚性柔性两种结构形式,不仅材料性能差异大,而且水泥板受温度的影响也大,旧路面板上存在接缝和裂缝,伴有错台、脱空等病害,这些都会促使沥青罩面层在对应于旧路面板接缝与裂缝的位置再次反射出现新的病害裂缝。为了防止或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设计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1.1采用合适的加铺层厚度
对病害进行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作为基层其强度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因此,沥青加铺层厚度的确定主要从反射裂缝方面考虑,加铺层太薄易产生反射裂缝,太厚又提高了造价,经过对现场水泥面板的破损程度及病害成因分析以及公路等级特点等基础上确定加铺层厚度为10厘米。
结构层由上至下依次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乳化沥青粘层油(PC-3)、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一层玻纤土工格栅、乳化沥青粘层油(PC-3)、拉毛处理旧路面层、旧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
1.2旧水泥混凝土板块的稳固处理
在加铺沥青面层之前,对旧路面板的主要病害进行处置。
1.3设置应力吸收膜
在原水泥路面顶面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可以有效防止基层的裂缝反射到沥青面层,同时在混凝土板的接缝和裂缝处铺设防裂贴,可减缓反射裂缝向基层扩散,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性。
1.4防水要求
为加强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结合,避免产生层间滑移,在沥青面层层间、沥青面层与旧水泥混凝土板之间均需撒布乳化沥青粘层油,同时满足沥青路面的防水需求。
2、沥青加铺层施工流程与工艺
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前对水泥路面的各种破坏均应采取相应的修补方法,“白加黑”路面改造施工的工艺流程为:路面修补、拉毛—铺洒粘层沥青—铺玻纤土工格栅—铺筑沥青下面层—铺洒粘层沥青—铺沥青上面层。
2.1路面病害处理及拉毛
根据现场调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整体状况一般,不同病害处的修补方法如下:
1)轻度裂缝的处理
对于纵、横、斜等单条裂缝,轻度破碎板块及轻度板角断裂可进行灌缝处理,将裂缝切割,沿裂缝开槽,槽宽10~20mm,将松散的材料及垃圾清理干净,用吹风机吹干净缝内尘土,再在缝槽内灌注填缝料。
2)破损板块的处理
对破碎板以及有贯穿全板的纵、横、斜向裂缝的旧板,应破碎后运走并重新浇筑。处置原则为:①凿除时应注意对相邻面板的影响,尽可能保留原有的板间拉杆与传力杆,宜采用液压镐凿破混凝土板块并及时清运;②旧板块基层破损处应予以清除并重新整平压实,采用素混凝土进行补强,同时宜在接缝处的基层上涂刷一道宽20厘米的沥青带以隔水;③在旧板基层上重新铺筑与旧板块等强度的水泥混凝土。需先凿毛四周旧水泥混凝土板,凿毛深度1~2cm,并用水清洗干净,清洗时应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淋湿路基,清扫基层后进行碾压,压实度大于95%(重型),然后重新浇筑C25混凝土,与原有道面平齐,注意必须在四周旧板完全洁净干燥的情况下浇筑。
3)板底脱空的处理
针对本项目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实际情况,对于脱空唧泥板块、沉陷板块在板底或基层作注浆处理。注浆孔数应根据混凝土泥土面板尺寸及沉降量大小、裂缝状况、灌浆机械及室内试验和施工人员的经验共同加以确定。
4)错台的处理
对于接缝两边出现5mm以上的错台破坏处一般采用机械磨平即可,对接缝两边出现10mm以上拱起破坏处应查明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导致板块拱起的原因,在采用切割拱起部位的方法使其复位,再进行下一步处理。
5)防裂贴的铺设
水泥混凝土板接缝和裂缝填缝处理后,需在接缝或裂缝处铺设防裂贴,然后再撒布粘层油,抗裂贴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隔离作用、加筋作用、消能缓冲作用、隔水防渗等,铺设抗裂贴时,应对抗裂贴进行加热,以保证与旧路能够很好地粘结。
图2抗裂贴实例
6)拉毛工序
对病害处理后进行路面拉毛工序,清除松散的碎屑、油迹,以及杂物后将路面清洗干净,待后续工作。
2.2铺洒粘层沥青
粘层沥青宜采用快裂的洒布型沥青,宜用与面层所用的种类、标号相同的沥青经乳化制成,粘层沥青宜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或采用雾化设备进行人工喷洒,在路缘石、雨水进出口、检查井等局部应用刷子进行人工涂刷。在铺设粘层沥青前路面应完全洁净干燥,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经过24小时,等破乳、水分蒸发完后再铺设玻纤土工格栅。
2.3铺玻纤土工格栅
铺设玻纤格栅是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一个措施,玻纤格栅铺设于旧混凝土泥土面板与沥青加铺层之间,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为了使玻纤格栅与路面保持良好粘接,必须浇洒粘层沥青,并采用自粘型玻纤格栅以增加与基层的粘结,铺设玻纤格栅时,长度方向应沿路线的纵向铺设,在转弯处可以剪断拉平,纵向的铺设顺序应与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方向相反,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50cm。横向铺设顺序应从横坡的高处往低处铺设,横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
玻纤格栅铺设完成后,可用轻型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即压路机前进时在玻纤格栅上碾压,后退时从未铺设土工格栅的路面退回。严格控制其它车辆在其上行使,以防对其造成损坏。土工格栅摊铺以后应及时进行下一工序,避免其受到阳光长时间暴晒,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8h。
2.4铺筑沥青面层
沥青上下面层的铺筑与一般道路沥青面层的铺筑方式一致。
3、结语
实践证明,处理后的水泥混凝土面板能为沥青混凝土面层提供较好的下承层基础,玻纤格栅的铺设对抑制反射裂缝的发展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与新建的沥青路面相比,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在于节约成本、经济合理,工序简单,便于推广,本项目的成功实施也能为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实用经验。
论文作者:郭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面层论文; 裂缝论文; 格栅论文; 水泥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