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复军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常德供电分公司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核心构成部分,主要负责发电、输电、用电等方面功能,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用电环境。电力改革建设背景下,配电网结构层次实现了多样化转变,配电网调度功能将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对配电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分析配电网主要功能结构,从功能规划、安全规划、监控规划等方面,对配电网规划改造方式进行分析,提出符合配电结构运行的最优化模式。
关键词:配电网;结构;规划;改进方式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农村地区改革建设,配电网是地区改造工程主要对象之一,利用新技术辅助配电系统调度方式,能够实现电能资源节能化目标。传统配电网主体结构相对稳定,主要发挥出发电、输电、用电等功能。但是,现代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企业或个人用户所需用电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供电公司要顺应时代变革趋势,对配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造,这样才能构建符合用户使用标准的配电规划方案。
一、配电网结构
用户用电必须经过配电网完成调配,按照地方用电实际需求执行方案,配电网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新时期配电网规划改造中,要结合配电网结构模式执行各项方案,从多个方面监控配电网规划改革进程,实现用电资源的综合化调度,这样才能带动配电网可持续运行。
1、发电端。原始电能产出需经过发电系统,这是供电网最基本的结构,也是供电调配的初始阶段。我国发电方式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各种能量转变为电能需经过发电厂为中转站。发电机组在运行阶段,配备了继电保护器、安全控制器、调度控制器等,实现了电能生产与供应的一体化。
2、输电端。输电是电网运行中最高电压等级状态,输电线路承载着各种级别的原始电能,对电气设备性能提出了高标准。输电是发电厂、用户的连接点,输电过程也是电能资源分配利用的过程。国内人口数量持续增加,配电网承载的电力负荷越来越高。输电系统作为供电网的核心部分,其不仅要按照地区用电指标传输电能,还要实时调整线路结构模式,从节能、高效、安全等角度优化供电方式。
3、配电端。配电是配电网运行终端,决定着用户区供电服务质量水平,也是网络化调度控制主体对象。当前,变电站不仅可以针对某一个地区单独供电,也可针对多个地区同时多向供电传输,避免电力负荷过于集中产生的危害性。例如,变电站远程调度平台采用集群网络模式,每一个用电区作为中转节点,按照用电标准执行网络化调度,实现了区域用电资源最优化配置。
二、配电网规划功能趋势
相比于智能电网发展趋势,配电网运行还存在巨大差距,如图1,基于互联网操控平台优势,用计算机操控系统取代传统人工作业,实现了供电网络人机一体化。不仅解决了旧式供电调度缺陷,也促进供电数字化系统形成,降低了区域供电用电的耗损系数。功能改造是配电网规划主要内容之一,新规划对配电网提出安全、稳定、智能等要求。
图2 光纤电缆
1、配电安全。安全问题是电力自动化改革的重点,以安全警告系统为操控中心,实现了电网调度的一体化操控机制。安全告警也是配电网防护的有效方式,采用多种保护技术维持配电网的稳定性,利用安全防护层执行监控命令,发现系统连接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启动告警程序。同时,对电气设备执行一级防护,确保设备在故障状态下不会二次受损,为后期检修工作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2、配电监控。我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电力行业尚处于改革与规划阶段,电能资源紧缺是资源调控面临的一大问题。配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的分支结构,既可以满足地方用电客户的使用需求,也是完成供电流程调度一体化操控的应用标准。未来,配电网网络化调度主要是服务于区域用电生产,满足广大居民及企业用户的用电需求,并且建立多功能调控管理模式。
3、配电控制。智能保护是电网调控新技术,借助智能系统取代人工操作,不仅保护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对人员及设备也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例如,电气工程中配备继电保护器与电子感应技术联用,当电气系统出现异常故障之后,第一时间发出告警信号,提醒检修人员赶往现场处理,防治故障扩大化产生的异常危害。
三、配电网安全规划趋势
安全供电是保障一体化建设的根本,促进了地区电能资源控制的最优化发展。根据地区发展状况,设计区域供电模式具有综合调控作用,满足了地方用户的用电需求。
1、安全仿真。仿真技术是对电力系统的模拟运行,尤其在新安装的配电网中,借助仿真模拟平台可预测系统运行状态,正式启动前做好对应的防护措施。实时仿真由动态保护技术构成,在电气设备安装结束后执行命令。技术人员分析仿真结果,总结配电网运行存在的漏洞,拟定针对性的保护处理方案。例如,调整发电机出力、调整负荷分布、投切电容器、电抗器等,这些都是维持县级电网运作的关键。
2、安全操控。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配电网资源利用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供电资料利用率低下,影响了配电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配电网资源利用问题体现在开发与利用等双方面,安全控制是配电网规划重点要素。供电公司可根据配电结构分布状态,提出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线路改造方式。其中,积极采用光纤电缆作为连接介质,大大提升了配电网调度运行效率。
3、安全监测。当前,电力系统均配备了专用监测系统,主要是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实时监控,为电网调度与控制提供真实信号。状态监测系统是多项科技的综合应用,由数字化设备参与智能调度运行,对各种电气设备或元件均起到防护作用。例如,线路电流超标会引起烧损、断电等故障,借助状态监测平台可及时避免这一问题。
四、配电网监控规划改造趋势
无论是农村或城市供配电作业,必须在相对完整的调度平台下,才能实现电力资源一体化建设。为例建立现代化调度控制中心,利用各种通信设备完成一体化调度,为配电网网络化运行做好了充分准备,实现电力网络化控制的自主化运行,借助配电网监控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笔者认为,配电网监控规划改造趋势:
1、实时化。现代电力开始采用网络化平台实现调度运行,维持了配电网运作流程的一体化,设置了更具操控性能的硬件设施,满足了不同地区用电客户的实际需求。配电网监控必须坚持24h作业状态,按照动态控制器要求执行操作命令,进一步扩大整个区域的调度模式。例如,城市用电监控中,利用智能电表对用电量多少实施操控,以免外界干扰造成的异常隐患。
2、定向化。随着国内用电需求量持续增多,配电网组在普及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尤其是机组能耗系数偏大而造成各种生产问题,阻碍了发电厂生产计划的有序实施,影响了企业最终的运营收益。定向监控系统有助于提高系统结构的可利用性,应从主客观条件展开研究,总结符合网络化调度运行实况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对象制定科学的监控方案,协调城市与农村地区用电安全。
3、智能化。智能监控是配电网规划重点,面对日趋增多的用电客户,配电网规划必须设定智能操控模块,才能体现出配电网技术应用优势。智能技术辅助监控体系,可以实现配电网资源最大化配置,满足城市与农村、企业与个人等不同客户用电需求。对于传统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智能监控也可提供实时补充功能,向调度人员输送实时作业信号,加快了配电网功能运行状态。
结论
电力行业现代化改革趋势下,配电运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配电网规划模式也要重新调整决策。配电网规划要考虑地区差异性,由供电公司统一安排规划改造,构建符合电力指标要求的新配电系统平台。本次分析可知,加快功能升级、实现安全运行、完善监控系统等,这些是配电规划改进的重点内容,可帮助各个地区构建高端配电服务模式,体现出供电公司在农村用电调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图.关于配电网基建项目前期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35)
[2]李栋丽.当前配电网规划存在问题及建议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3(31)
[3]韦俊韬.配电网网架结构规划方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10)
[4]昌国乐.当前配电网规划存在问题及建议[J].宜春学院学报.2010(08)
[5]孙寿成,于丽娟.网络管理系统在电力企业信息管理中的成功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作者简介:
赵复军(出生于1971年11月-),男,汉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及运行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赵复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配电网论文; 结构论文; 电能论文; 电网论文; 地区论文; 系统论文; 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