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与安全监督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许立明[1](2021)在《建设工程用塔式起重机的维修保养及安全管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降低塔式起重机引发安全风险的事故,保证其使用寿命、安全生产和工作效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值得分析研究。从塔式起重机(塔机)的维修保养和安全管理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塔机维修保养方面,应当重点关注钢构件、工作机构、电气系统、地基和基础、安全装置的维修保养;在塔机安全管理方面,应当重点关注相关人员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完善定期检查制度、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出厂质量管理、做好现场使用安全管理、做好安装和拆除管理,旨在促进塔机的健康运行。
陶阳[2](2021)在《塔式起重机群作业干涉主动预警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目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建设的迫切需求,塔式起重机作为建筑机械的中坚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目前城乡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高层建筑物已成为主流,塔机缩短工期、节省人力的优势愈加明显。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塔机会群作业一起操作。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群塔作业与周围建筑物、道路以及群塔之间会产生碰撞,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提高设备安全防范,采用有效的软硬件措施,解决塔机群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碰撞问题,是高层建筑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塔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防碰撞算法,结合短距离无线传输和组网技术,开发了群塔防碰撞软件,实现了塔机群作业的运行状态监测及实时干涉主动预警。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防碰撞算法的分析和研究。采用齐次变换理论,将塔机群与周围建筑物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行分析。研究确立符合群塔作业实际情况的防碰撞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并进行简化和改良,保证对可能的碰撞区域做出正确、迅速的判断,及时主动下发控制命令,防止漏报和错报。为后续实现防碰撞软件平台提供了理论基础。(2)短距离无线传输网络拓扑结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对塔机吊钩处进行定位。研究适应塔式起重机机械工作特点,满足数据无线传输的网络拓扑结构。(3)短距离无线传输模块稳定性研究。分析造成数据传输的丢包和影响传输速率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数据高速准确的传递和接收。对常用的网络通信方式进行调研分析后,最终决定采用Zig Bee技术来进行无线通信。根据本文提出的防碰撞算法,结合传感器反馈的坐标定位信息,就可以实现塔机群作业时干涉预警技术。
牟勇霖[3](2021)在《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加速城镇化,建筑业发展也日益深入。塔式起重机作为高楼大厦建造不可或缺的起重运输设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塔式起重机属于工程上应用广泛的特种设备,随着在建工程基数的扩大,由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塔式起重机引发的安全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为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以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风险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塔式起重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预防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塔式起重机风险动态控制和安全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论述国内外塔式起重机发展历程、方向和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理清塔式起重机施工特点,对近十多年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理清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风险原因,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塔式起重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致因指标进行归类、优化,并基于人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设置评估指标体系风险等级。其次,在塔式起重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法,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进行融合,达到提高权重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为避免主观判断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选择模糊物元作为评估方法。最后,本文运用案例验证评估模型的适用性。以沈抚新城某在建小区二期为例进行分析,运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安全风险因素权重,采用模糊物元计算出项目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风险的等级,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程坤朋[4](2021)在《浅谈塔式起重机施工的安全监理监督工作》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的空间化延伸,塔式起重机越来越受到工程建设者的青睐。从近年来住建部公布的工程建设领域的众多事故调查报告来看,与塔式起重机相关的安全事故频发。作为建设工程的五方责任主体之一,监理单位有责任落实好对起重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分析了与塔式起重机的安装、拆卸和使用相关的主要危险源,针对整个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中易发的安全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监理监督控制的要点,对预防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董祺纲[5](2020)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土建工程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字雪斌,沈欢欢,包维刚,伯冬冬[6](2020)在《塔式起重机与周边楼层和地基的安装结构的施工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是建筑工地上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应用的是动臂装在高耸塔身上部的旋转起重机,作业空间大,主要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物料的垂直和水平输送及建筑构件的安装。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和电气系统三部分组成。金属结构包括塔身、动臂和底座等。而塔式起重机的安装则是重中之重,如果安装稳定性差,不牢固,可想后面的施工是何等的危险,故一种稳固可靠的结构安装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董坤[7](2020)在《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塔式起重机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建设中,因具有功率高、覆盖面广、起升高度大以及运载能力大等优势,成为目前建筑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垂直运输机械。然而,给现代建筑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藏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危害工人生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如何防止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概率、减少人员以及经济损失,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网络爬虫程序完成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收集,依据数据统计事故分布特点,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ABC分类法对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的原因整理、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爬虫程序,获取2012-2018年塔式起重机事故案例,统计分析事故的发生地区、时间、类型以及阶段,得到2016和2017年是塔机事故数量最多的年份,其中每年的4月和8月,每月的周末是事故高发期。倾覆是塔机常发的事故类型,在运行阶段出现事故的概率最高。第二部分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对引发塔式起重机事故的原因按人、物、管理、环境四个要素进行风险识别,得到人的风险因素集中在信号工、司索工、塔机司机、操作人员以及监管人员;物的风险因素集中在结构构件、功能构件和起吊重物;管理风险因素集中在施工、建设、监管以及塔机租赁安拆单位;环境风险因素集中在警戒区设置、天气状况、人员密集度和材料密集度。第三部分采用ABC分类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整体性和关联性分析,建立事故致因层次模型。结果表明:管理是关键要素,施工和监管为关键单位;人是重要要素,操作人员和塔机司机为关键管控人员;物和环境是一般要素,其中撕裂破坏和天气状况是现场防范的关键风险。最后,以山东省塔机事故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从现场施工作业角度,针对影响塔式起重机安全的人、物、管理、环境四个要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及建议。如加强人员考核机制及安全教育培训;强调塔机的定检维修和定期保养;各参建单位应注重现场安全管理、搭建联动合作机制;同时,应着重注意天气变化,结合智能化设备,保障塔机安全、高效率运行。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塔式起重机综合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减少塔机事故发生和事故损失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利文巧[8](2020)在《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加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起重机市场之一,各行各业对起重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国内制造业和港口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起重机已经成为制造业和港口不可缺少的作业工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速发展的行业相比,起重机的管理模式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随着近几年起重机安全事故的频发,且起重机事故的伤亡一般较为严重,这引起了大家对起重机安全问题的再次关注。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起重机的安全监管成为摆在政府公共管理的一个难题。H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员,不但拥有各类制造业、大型石化基地和丰富港口,而且其起重机数量、种类和分布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H市的起重机安全监管却比较不足,存在起重机市场较为混乱、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式落后、监管人员严重不足等等问题。因此,探索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结合合作治理理论,以H市起重机的监管现状为基础,从特种设备管理相关概念、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对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主要做法和成效进行分析,对监管相关者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探索完善起重机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法定检验新机制,构建可行性的新型监管模式。同时,对起重机监管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对策,明确了建立“一体化”制度、相互制约管理体系、分级分类监管及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对策。最后,着重介绍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起重机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以期新技术的应用来弥补监管手段的不足,并通过对一起事故调查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提出监管模式中调查制度新的改进方向。
孙帮巨[9](2020)在《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行业是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产值和工作人员数量不断的增加,但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极大地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的威胁也会对企业和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由于大型建筑施工过程庞大,时间长,施工阶段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大大的加强了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的难度。在现阶段,我们国家建筑施工进行中会有很多重大危险源的事故经常出现,对临时发生的事故监查,对重点危险性的建筑施工重危险源的分布及其变化无法掌握,这些都是在建筑施工中经常发生的重大危险的问题所在。那么,我们就必须掌握在建筑施工中重大危险源存在的区域。随着建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有些落后,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模型。BIM技术的出现预示着我国建筑行业已迈入信息技术时代,在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将BIM技术加入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探讨中,探索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文首先讲述了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方法的局限性,以及目前安全管理的理论成果,并讲述了BIM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将BIM技术应用在施工安全管理的期望进行了展望。然后讨论了BIM技术在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建筑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可行性和优点。BIM信息集成,协作,可视化等在建筑安全管理中的功能是:信息集成有助于在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安全管理;通过信息交流可促进施工参与单位,不同参与单位的协作工作,并在建筑安全方面共享和协作管理;三维视图使管理职员员和作业人员能够实时高效地进行交流,将安全管理目标进行一体化,并确保安全计划的进行。最后,研究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基于BIM的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模型框架。分析并使用BIM建立模型,4D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测技术,建立可视化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平台,将建筑施工进行动态分析。经过对建筑施工进行优化,制订保护制度和应急管理举措,减免安全隐患,避免或减少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的出现,落实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
瑚珊[10](2020)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建筑面积和规模越来越大,多台塔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塔吊事故的致死率是建筑安全事故中最高的。多台塔吊的立体交叉作业不同于单台作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对塔群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如何有效控制施工中多台塔吊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的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塔群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因素,首次将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研究相结合。主要考虑影响塔群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的风险因素,将施工塔群作业安全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划分了人员、塔群设备、环境、管理和技术五个子系统,构建了施工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仿真模拟得到了塔群作业风险系统的安全水平趋势。在划分的5个子系统基础上,识别了35个系统内部因素,采用G1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35个风险因素和5个子系统的权重。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Vensim-PLE构建施工塔群作业安全风险识别反馈模型,分析塔群作业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根据风险识别反馈模型,绘制SD流图,仿真模拟了塔群作业风险系统的安全水平。通过改变单因子变量的方法,每次将各子系统内部因素的初始值减少0.05,且每次只改变一个子系统内部因素进行模拟,得到人员风险因素对塔群作业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大,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次之,其余依次为塔群设备风险、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对人员风险子系统采取改变单因子变量的方法模拟得到驾驶员业务水平对塔群作业安全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技术人员能力、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程度、信号工业务水平、驾驶员身心素质、安全管理人员能力和连续工作时间。最后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运用建立的模型对项目的塔群作业安全水平进行模拟,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基于智慧建造理论和BIM的塔群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引入互联网信息系统加强对塔群作业安全的风险控制,为今后塔群作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与安全监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与安全监督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建设工程用塔式起重机的维修保养及安全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塔式起重机的安装管理要点 |
2 塔式起重机的维修保养要点 |
2.1 塔式起重机钢构件的维修保养 |
2.2 塔式起重机工作机构的维修保养 |
2.3 塔式起重机电气系统的维修保养 |
2.4 塔式起重机的地基和基础检查 |
2.5 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的维修保养 |
3 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管理要点 |
3.1 规范相关人员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 |
3.2 完善定期检查制度 |
3.3 完善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 |
3.4 规范出厂质量管理 |
3.5 做好现场使用安全管理 |
3.6 做好塔式起重机安装和拆除管理 |
4 结论 |
(2)塔式起重机群作业干涉主动预警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塔机群作业防碰撞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工作难点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论文章节安排 |
2.塔机群作业监控硬件设计 |
2.1 防碰撞原理 |
2.2 防碰撞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2.1 通讯方式 |
2.2.2 总体方案 |
2.3 数据采集模块 |
2.3.1 显示器 |
2.3.2 传感器 |
2.3.2.1 位移传感器 |
2.3.2.2 重量传感器 |
2.3.3 控制箱 |
2.4 PC端多线程技术的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3.塔机群防碰撞算法 |
3.1 塔机群作业碰撞情况分析 |
3.2 塔机运动模型建立 |
3.2.1 齐次坐标变换 |
3.2.2 塔机群坐标系的建立 |
3.2.3 塔机群距离计算 |
3.3 塔机防碰撞算法 |
3.3.1 塔机与固定障碍物的防碰撞分析 |
3.3.2 塔机群之间的防碰撞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塔机群作业无线通信技术 |
4.1 短距离无线传输网络的配置选型 |
4.2 ZigBee通信方案分析 |
4.2.1 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
4.2.2 ZigBee的网络结构分析 |
4.3 ZigBee模块在塔机群通信中的应用 |
4.3.1 塔机通信网络初始化 |
4.3.2 塔机通信网络的入网和退网 |
4.4 本章小结 |
5.塔机预警技术试验验证 |
5.1 监测软件功能介绍 |
5.2 样机试验及初步应用情况 |
5.2.1 系统测试情况 |
5.2.2 系统应用情况 |
5.3 应用实例说明 |
5.3.1 塔机概况 |
5.3.2 监测软件设置 |
5.3.3 塔机碰撞预警报警结果 |
5.3.4 塔机工作循环次数及载荷状态 |
5.3.5 监控系统安装反馈控制与无反馈控制结果对比 |
5.4 研究总结与效益预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塔式起重机的组成与特点 |
2.1.1 塔式起重机构件组成 |
2.1.2 塔式起重机的特点 |
2.2 事故树概念与特点 |
2.3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安全风险定义、特点及分类 |
2.3.2 风险识别 |
2.3.3 风险评估 |
2.4 评估方法综述 |
2.4.1 常见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
2.4.2 模糊物元法可行性分析 |
2.4.3 模糊物元法理论基础 |
2.5 本章小结 |
3 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 |
3.1.1 塔式起重机作业过程安全风险定义 |
3.1.2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3.1.3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
3.2 基于案例事故的塔式起重机安全致因理论分析 |
3.2.1 案例事故分析(1-181 案例) |
3.2.2 基于案例事故的安全致因理论分析 |
3.3 基于事故树的塔式起重机安全风险分析 |
3.3.1 塔式起重机倒塌安全风险分析 |
3.3.2 塔式起重机重物坠落安全风险分析 |
3.3.3 塔式起重机碰撞安全风险分析 |
3.4 塔式起重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3.4.1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
3.4.2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等级划分 |
3.5 本章小结 |
4 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 |
4.1 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1.1 指标体系权重方法选择可行性分析 |
4.1.2 层次分析法+熵权组合赋权法 |
4.1.3 权重计算 |
4.2 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风险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4.2.1 建立评估物元 |
4.2.2 确定经典域 |
4.2.3 确定节域物元 |
4.2.4 建立模糊复合物元 |
4.2.5 指标关联度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沈抚新城在建小区二期概况 |
5.1.1 工程简介 |
5.1.2 项目塔式起重机简介 |
5.1.3 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目标 |
5.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2.1 评估数据采集 |
5.2.2 熵权法计算权重 |
5.2.3 组合赋权法计算权重 |
5.3 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
5.3.1 构建模糊物元 |
5.3.2 经典域与节域确立 |
5.3.3 建立安全风险模糊复合物元 |
5.3.4 安全风险指标关联度的计算 |
5.4 评估结果分析与对策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181 例塔式起重机安全事故 |
附录2:塔式起重机评估指标重要性程度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3:沈抚新城某小区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专家评分表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浅谈塔式起重机施工的安全监理监督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塔吊设备选型的确定 |
2 塔吊设备构件进场前相关资料的监督审核 |
2.1 审查塔吊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
2.2 审查塔吊安装与拆卸单位的相关资料 |
2.3 审查塔吊相关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
2.4 审查总承包单位报审的塔吊方案 |
3 塔吊基础施工和安装阶段的安全监督工作 |
3.1 塔吊基础施工的安全监督工作 |
3.2 塔吊设备进场的报验审查 |
3.3 塔吊安装与拆卸的监督管理 |
3.4 安全装置的程序化调试 |
3.5 其他安全监督工作 |
4 塔吊的检查与验收 |
5 塔吊使用和维护保养的检查管理控制 |
6 常见问题和监理应对措施 |
7 结语 |
(6)塔式起重机与周边楼层和地基的安装结构的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1.1 项目概况 |
2 塔吊的发展趋势 |
3 塔吊的基本组成 |
4 塔式起重机与周边楼层和地基的设计缘由与安装结构 |
4.1 设计缘由 |
4.2 安装实施过程 |
5 附着杆件及附着预埋件设计 |
5.1 附着杆件设计 |
5.2 预埋件设计 |
5.3 附着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
6 塔吊的安装安全 |
6.1 塔吊安装要求 |
6.2 塔吊安装的安全保障措施 |
7 结语 |
(7)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现状 |
1.3.2 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塔式起重机事故统计 |
2.1 基于PYTHON语言的塔机事故资料收集 |
2.1.1 基于Python的数据知识抽取 |
2.1.2 事故资料收集 |
2.2 事故资料统计 |
2.2.1 按事故地区统计分析 |
2.2.2 按事故时间统计分析 |
2.2.3 按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2.2.4 按事故阶段统计分析 |
第3章 塔机事故致因识别 |
3.1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 |
3.2 人的因素界定与识别 |
3.3 物的因素界定与识别 |
3.4 管理因素界定与识别 |
3.5 环境因素界定与识别 |
第4章 基于ABC分类法的事故致因分析 |
4.1 ABC分类法 |
4.1.1 ABC分类法定义及用途 |
4.1.2 ABC分类法的可行性 |
4.2 塔机事故致因层次分析 |
4.2.1 基于ABC分类法的人因分析 |
4.2.2 基于ABC分类法的物因分析 |
4.2.3 基于ABC分类法的管理致因分析 |
4.2.4 基于ABC分类法的环境致因分析 |
4.2.5 构建事故致因模型 |
4.3 以山东省塔机事故为例的致因分析 |
4.3.1 案例数据统计 |
4.3.2 案例致因识别 |
4.3.3 案例致因分析 |
第5章 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
5.1 人的管理措施 |
5.1.1 加强人员考核机制 |
5.1.2 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
5.1.3 运行人员安全管理体系 |
5.1.4 遵守劳动作业规程 |
5.2 物的管理措施 |
5.2.1 定检维修 |
5.2.2 定期保养 |
5.3 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
5.3.1 加大参建单位安全管控 |
5.3.2 增强参建单位联合机制 |
5.4 环境管理措施 |
5.4.1 科学预防 |
5.4.2 智能化发展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附录一 |
附录二 |
(8)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对起重机监管对象的研究 |
1.3.2 对起重机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
1.3.3 对起重机监管对策、手段的研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理论分析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起重机安全监管 |
2.1.2 物联网和物联网起重机 |
2.2 理论基础:合作治理理论 |
2.2.1 合作治理理论的缘起、发展和核心观点 |
2.2.2 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研究框架的构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做法与成效 |
3.1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 |
3.1.1 H市在用起重机总体情况 |
3.1.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3.1.3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组织结构 |
3.1.4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运行机制 |
3.1.5 H市起重机的行政许可模式 |
3.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
3.2.1 对企业及设备的全面检查及重点监控 |
3.2.2 部署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和监督抽查工作 |
3.2.3 对监察人员培训和落实起重机告知管理工作 |
3.2.4 对起重机相关违法行为的立案查处并通报相关案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部分行业问题难以落实监管 |
4.1.2 法定检验“走过场”现象明显 |
4.1.3 政府“一元”监管下问题突出 |
4.1.4 电子监管系统功能过于简单 |
4.1.5 事故赔偿难容易出现纠纷 |
4.2 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4.2.2 检验检测制度不够完善 |
4.2.3 政府监管体系存在不足 |
4.2.4 监管手段落后、监管信息不畅 |
4.2.5 事故调查制度不完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国家起重机安全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
5.1 美国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2 德国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3 日本起重机安全监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
5.4 典型国家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启示 |
5.4.1 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
5.4.2 多样化检验检测机构市场 |
5.4.3 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参与度高 |
5.4.4 培训机构全面市场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的对策 |
6.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6.1.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
6.1.2 加强政府监管方面立法力度 |
6.1.3 规范起重机制造及维护保养方面相关规定 |
6.2 建立起重机法定检验的新机制 |
6.2.1 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现状 |
6.2.2 建立分级定期检验机制 |
6.2.3 定期更新起重机检验规则 |
6.2.4 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
6.3 建立多元合作型监管体系 |
6.3.1 放开部门职能,加强行业自主监管 |
6.3.2 推行“一体化”制度,引导市场有序发展 |
6.3.3 构建分类分级监管,进行综合评定 |
6.3.4 构建行业工会,推行相互监督管理体系 |
6.3.5 构建职业发展协会,探索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
6.4 采取多样化、新技术的监管手段 |
6.4.1 云平台监管作用和意义 |
6.4.2 物联网技术在起重机监管中应用 |
6.5 构建公平独立的起重机事故调查制度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H市起重机作业人员使用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H市起重机安装维保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H市起重机使用单位(企业)调查问卷 |
附录4 H市起重机制造单位调查问卷 |
附录5 对H市L工厂起重机司机的访谈记录 |
附录6 对H市市监局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附录7 对H市市监局监管科室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附录8 对G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H检测院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目标 |
1.4.4 技术路线 |
第2章 重大危险源理论分析 |
2.1 重大危险源 |
2.1.1 定义 |
2.1.2 法律标准依据 |
2.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 |
2.2.1 LEC法 |
2.2.2 重大危险源风险度 |
2.3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
2.3.1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定义 |
2.3.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性分析 |
3.1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 |
3.1.1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
3.1.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 |
3.2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性分析 |
3.2.1 起重机械设备事故分析 |
3.2.2 高大模板施工坍塌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与流程 |
4.1 BIM建模技术 |
4.2 设计阶段建模技术的应用 |
4.3 4D虚拟施工技术 |
4.4 冲突碰撞检测 |
4.5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框架设计 |
4.6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流程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
5.1 项目概况 |
5.2 施工安全管理具体应用 |
5.2.1 施工场地规划 |
5.2.2 施工过程模拟 |
5.2.3 塔吊施工安全管理 |
5.2.4 临边、洞口防坠落保护 |
5.3 效果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塔群施工作业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及智能化研究现状 |
1.2.3 系统动力学在安全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4 存在问题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塔群施工作业相关理论及安全管理 |
2.1.1 塔群作业的基本原则 |
2.1.2 塔群作业安全管理分析 |
2.1.3 塔群作业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2.1.4 塔群作业安全存在问题 |
2.2 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 |
2.2.1 系统动力学的优势 |
2.2.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及步骤 |
2.2.3 系统动力学在塔群作业安全管理中的适用性 |
2.2.4 Vensim-PLE仿真软件介绍 |
2.3 本章小结 |
3.塔吊群施工作业危险源辨识 |
3.1 塔群施工作业危险源辨识 |
3.1.1 危险源理论及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概念 |
3.1.2 塔群作业危险源种类 |
3.1.3 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依据 |
3.1.4 塔群作业危险源辨识范围 |
3.2 塔群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
3.2.1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理论的塔群作业风险因素辨识 |
3.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塔群作业风险因素指标权重计算 |
3.3.1 选取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
3.3.2 塔群作业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及仿真 |
4.1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
4.1.1 建模目的及系统边界 |
4.1.2 构建系统动力学风险识别反馈模型 |
4.1.3 构建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 |
4.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仿真研究 |
4.2.1 估计初始值 |
4.2.2 建立系统方程式 |
4.2.3 仿真应用假设 |
4.2.5 塔群作业安全风险系统仿真模拟 |
4.3 风险子系统仿真研究 |
4.3.1 风险数值及方程的确定 |
4.3.2 子系统仿真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实证仿真研究 |
5.1 塔群作业安全实例仿真 |
5.1.1 建设项目实例概况 |
5.1.2 实证仿真分析 |
5.2 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对策措施 |
5.2.1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含义 |
5.2.2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原则 |
5.2.3 塔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参加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 |
附录 1.熵权法专家打分调查表 |
附录 2.G1法专家打分调查表 |
附录 3.估计风险因素初始值专家打分调查表 |
致谢 |
四、塔式起重机的安装与安全监督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工程用塔式起重机的维修保养及安全管理分析[J]. 许立明. 住宅与房地产, 2021(28)
- [2]塔式起重机群作业干涉主动预警技术的研究[D]. 陶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塔式起重机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牟勇霖.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4]浅谈塔式起重机施工的安全监理监督工作[J]. 程坤朋. 建设监理, 2021(02)
- [5]华龙一号核电站土建工程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 董祺纲. 南华大学, 2020
- [6]塔式起重机与周边楼层和地基的安装结构的施工技术[J]. 字雪斌,沈欢欢,包维刚,伯冬冬. 砖瓦, 2020(10)
- [7]塔式起重机事故因素研究[D]. 董坤.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8]H市起重机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利文巧.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D]. 孙帮巨. 吉林建筑大学, 2020(03)
- [10]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塔吊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瑚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塔式起重机论文;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起重机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