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论文_田彬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论文_田彬

四川省简阳市平窝九义校 641400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而无“实”。在此,我就目前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分工 评价 指导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中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要在情感、心灵的触动中,获得精神的体验。学习的结果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认知水平的提高,也包括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人也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教学中,教师对 “做中学”、“活动中学”、“探究中学”、“体验中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由此而设计的诸多活动多旨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形成协作、参与的意识,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正是符合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具有可行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各个学校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中。

合作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中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班情,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大胆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经过自己亲身实践、调查和网络学习,我发现课堂中小组合作展示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特此提出来研究,希望找出好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难事商量办”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提高展示的有效性。主要现状如下:

一、学生方面

1.分组不科学。分组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编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内容不同,达标的要求不同,小组的配置也应不同,总的要求是差异互补,人尽其才。让每个组尽量均衡,每隔一段时间,小组需再重新调整,使其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如:我所教学班级共有学生43人,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把它分成7个学习小组,每组6、7人,各组选出一名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

2.分工不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资料员一人。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一起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讨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包括合作学习的结论、组织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小组成员中某人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过程等,因此,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全班或老师进行汇报,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资料员应选通校生且家有电脑,家庭背景较好的同学担任。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泛泛而谈,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搭车”现象。当然,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后,还可以互换角色。

二、教师方面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表现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地理解《课标》精神和分析教学内容,没有合理地预设合作契机、安排合作环境;另一方面是活动上准备不充分,没有异质分组,没有为讨论类合作学习设计合适的讨论题,没有为活动类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足够的数量和品种。

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茫然无收获。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设计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愉快地学习,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受到教育、熏陶与感染,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达到学习的目的。

2.教师袖手旁观。在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学生达到活动目标。教师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更换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学习小组变化的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这个要求不一定是硬性的,主要是告诉学生速度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及时介入,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及时有效地指导,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要给学生以“黄金”,而是教给他们“点金术”。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说出各自的看法,同时也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构建“小组学习中的有效合作”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在《品德与社会》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技能。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挖掘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互动功能,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从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将被所有师生接受、传承并创新,它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让我们期待美好的那一天吧!

论文作者:田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论文_田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