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rigo和忽必烈正统思想的小测验_忽必烈论文

关于Arigo和忽必烈正统思想的小测验_忽必烈论文

对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正统问题的小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考论文,阿里论文,正统论文,忽必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067(2013)02-0027-09

拖雷和他的正妻唆儿忽黑塔尼-别吉共生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是蒙哥合罕的同母幼弟。当蒙哥合罕在攻打南宋合州去世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立即掀起了争夺汗位的斗争。他们二人的战争,对蒙古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蒙哥合罕于1251年登上汗位后,便“派遣其弟旭烈兀前往大食地区讨伐邪教徒。虎年(1254年),他又派遣仲弟忽必烈合罕去征服和防守东方诸城。”③对此事《元史》说:“元年(1251年)辛亥夏六月,命皇弟忽必烈领治蒙古、汉地民户;遣塔兒、斡鲁不、察乞剌、赛典赤、赵璧等诣燕京,抚谕军民。”④《元史》另一处又载:“岁辛亥(1251)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⑤两部史书对同一件事情的记载,虽在时间上有所出入,但所记述的事情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忽必烈被派去治理了漠南地区。忽必烈以此为契机,以漠南地区为潜邸,大量招募汉人士大夫和地主武装头目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

1252年7月忽必烈被派遣攻打大理。此后虽然因忽必烈急切巩固自己的实力,威胁到了蒙哥合罕的权力,从而引起了蒙哥合汗对忽必烈的钩考(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核查),但他还是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大大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与此不同,“因为在蒙古人中间自古以来就有幼子掌管父亲的根本禹儿惕和家室的这样一种习俗和规矩。”⑥因此,作为蒙哥合罕幼弟的阿里不哥以乞尔吉斯和谦谦州为其势力中心⑦,巩固了蒙古本地。而且当蒙哥合罕出征攻打南宋时:“忽必烈和旭烈兀二人出征去了,蒙哥合罕把大兀鲁思托付给了他。”⑧所以,蒙哥合罕有意让阿里不哥守护自己的兀鲁思。

1259年7月,元宪宗蒙哥在进攻南宋合州(今重庆合川区东)时,死于钓鱼城下。由于宪宗生前没有对汗位继承人作出明确安排,因此引起了汗位之争。(因为蒙哥合罕几个儿子的年龄较小,所以没有实力争夺汗位。)此前,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各据一批支持者,为扩大自己的实力曾明争暗斗,但还没有诉诸武力。大汗蒙哥的死,使得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加快了汗位的争夺步伐。之后通过公元1260年到1264年,阿里不哥与忽必烈长达4年多之久的战争,忽必烈最终战胜阿里不哥后登上了汗位。

一、忽里勒台制度

观察一下大蒙古国和之前的部落时代,忽里勒台⑨是蒙古人选举合罕的基本制度。追溯大蒙古同时代的前四个合罕和之前蒙古部落时代汗位继承情况,可以清楚地知道,忽里勒台制度是推举蒙古合罕的决定性会议。下面,通过例举几位大汗的即位情况,探讨一下蒙古大汗即位与忽里勒台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

如《史集》中说:“当(俺巴孩合罕遇害的)消息传到他们那里时,合丹太师,秃带和也速该把阿秃儿同各部落和人数众多的蒙古兀鲁思一起,举行了出兵为俺巴孩合罕报血仇的会议。他们拥戴忽图剌合罕登上了汗位,将全部军队交给他统辖,向乞台进军。”⑩对此《蒙古秘史》中说:“因俺巴孩合罕被拿时。将合答安、忽图剌两个的名字提说来上头。众达达泰亦赤兀惕百姓每于豁儿纳川地面聚会者。将忽图剌立做了皇帝。”(11)对比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俺巴孩合罕在遇害前指名让合答安和忽图剌当下任大汗。通过在蒙古本地举行的忽里勒台,忽图剌最终被推举为大汗。

对铁木真登上大蒙古国汗位的事情,《史集》说:“巴儿思亦勒即虎年(1206年)幸福地莅临时,初春,成吉思汗下令建九脚白旄纛,隆重地召集举行了大忽里勒台。在这次忽里勒台上他获得了‘成吉思汗’的尊号。”(12)对此《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既将众部百姓收捕了。至是虎儿年。于斡难河源头。建九脚白旄纛做皇帝。”(13)同样在《元史》中说:“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14)对比三部史料的记载,可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在难河源头被推举为成吉思汗,从而成为了大蒙古国的大汗。

对于窝阔台被选大汗位继承人的事情,《史集》说:“接着他(成吉思汗)立窝阔台合罕为继位者,在嘱咐和训言的最后吩咐道:‘去统治我所留下的领地:(我的)国家和兀鲁思吧!’”(15)对此《蒙古秘史》说:“其后太祖征回回。为其杀使臣兀忽纳等百人。临行时。也遂夫人说。皇帝涉历山川远去征战。若一日倘有不讳。四子内命谁为主。可令众人先知。太祖说。也遂说的对。教斡歌歹承继者……”(16)分析上面两段史料,可知成吉思汗以训言的方式对汗位继承人作出了明确的安排,以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

此后,大约有两年大位空缺,蒙古诸宗王们着手准备召开大忽里勒台。全体宗王和异密们,便从各方各隅,来到老营和大斡耳朵……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将合罕之位授予了窝阔台合罕。于1229年把他扶上了合罕的大位。(17)对此,《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既崩。鼠儿年右手大王察阿歹巴秃。左手大王斡赤斤。同在内拖雷等诸王驸马。并万户千户等。于客鲁连河阔迭兀阿剌勒地行。大聚会着依成吉思遗命。立斡歌歹做皇帝。”(18)同样,《元史》对此记为“元年己丑夏,至忽鲁班雪不只之地,皇弟拖雷来见。秋八月己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以太祖遗诏即皇帝位于库铁乌阿剌里。”(19)分析上面三个史料的记载,可知窝阔台在成吉思汗的安排下,在客绿连河的阔迭兀阿剌勒以汗位继承人的身份被蒙古诸王拥戴为大蒙古国的第二位大汗。

《史集》对贵由汗的登位记载到,“就在窝阔台去世的那一年,蒙古诸王和异密们都来到阔阔纳兀的地方。由于成吉思汗预定为合罕继承者的阔端业已去世,脱列哥那哈敦则倾向于贵由,而按照窝阔台合罕遗命的继位者失烈门又未成年,所以大家就拥戴贵由登上了汗位。”(20)对此《元史》说:“太宗尝有旨以皇孙失烈门为嗣。太宗崩,皇后临朝,会诸王百官于答兰答八思之地,遂议立帝。”(21)对比两个史料,可知虽然贵由不是窝阔台合罕的指定继承人,但在脱烈哥那后的有力支持下贵由最终登上了汗位。但违背窝阔台合罕旨意的这件事情,以后成为了拖雷家族蒙哥从窝阔台家族夺取汗权的借口。

当贵由汗去世后,作为诸宗王之长的拔都有意从拖雷系中推举下任大汗。唆儿忽黑塔尼别吉看出这种倾向后,往拔都处派去了蒙哥和使者们,愿与拔都一同推举蒙哥为大汗。在得到多数蒙古诸王的同意下,他们订立了协议,拥立蒙哥合罕即位。之后全体在场的人都宣誓,并决定在新年举行大忽里勒台。(22)分析上面的史料,可知在贵由汗没有立下遗言让谁作为大汗继承人的情况下,作为诸王之长—拔都的倾向能决定蒙古下任大汗位人选。因为术赤家族与察合台和窝阔台家族不和,与拖雷家族比较和睦,所以唆儿忽黑塔尼别吉便抓住机会把蒙哥推举为大汗的候选人。

《史集》对蒙哥合罕的即位说:“(公元1251年1月25日至2月23日)上的猪年,在成吉思汗的京都哈喇和林,蒙哥合罕被拥戴登极御世。”(23)对此《元史》记为“岁戊申,定宗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汹汹,咸属意于帝,而觊觎者众,议未决。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秃、塔察兒,大将兀良合台、速你带、帖木迭兒、也速不花,咸会于阿剌脱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议推戴。时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孙失烈门为嗣,诸王百官皆与闻之。今失烈门故在,而议欲他属,将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谁敢违之。然前议立定宗,由皇后脱列忽乃与汝辈为之,是则违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谁咎耶?’八剌语塞。兀良合台曰:‘蒙哥聪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议良是。’拔都即申令于众,众悉应之,议遂定。元年辛亥夏六月,西方诸王别兒哥、脱哈帖木兒,东方诸王也古、脱忽、亦孙哥、按只带、塔察兒、别里古带,西方诸大将班里赤等,东方诸大将也速不花等,复大会于阔帖兀阿阑之地,共推帝即皇帝位于斡难河。”(24)

上面罗列了从忽图剌汗到蒙哥合罕等几位大汗登上汗位的忽里勒台会议的情况。比较上述蒙古不同时代、不同大汗被选举的忽里勒台,可知有如下规律:第一、参加忽里勒台大会的有黄金家族的各宗王、以及地位高的各大臣和异密(成吉思汗时期的各万户和千户长)。不管是否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汗位继承人,每位大汗以忽里勒台的形式,被黄金家族的大多数诸王和大臣们拥戴后最终才能登上大汗位。从成吉思汗时期以后,参加忽里勒台的人数增多、参与者的范围更广了。

第二,举行忽里勒台的地点在斡难与可绿连两河的源头。对此,鲁布鲁克也说:“我听说,这就要经过斡难怯绿连,那算是他们的老家,成吉思汗斡耳朵的所在地。”(25)正如鲁布鲁克所说,因为斡难与怯绿连两河源头不仅是蒙古部落发展的源地,而且还是蒙古部落和大蒙古国时代蒙古都城所在地。(26)

下面,就从蒙古忽里勒台制度的角度,来观察比较一下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合法的问题。

《史集》对阿里不哥登汗位的事情记载到:“全体在场的宗王们一致说道‘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才来)呢?’当时在场的人们便达成了协议,在牙亦剌黑—阿勒台地方,拥立阿里不哥为合罕。”(27)

过了一个月,“在必陈亦勒,即相当于伊斯兰教历658年(公元1259年12月18日至1260年12月5日)的猴年(1260年)仲夏,在开平府拥戴忽必烈合罕登上了帝位,他当年46岁。”(28)比较《史集》上面的两段记载,可知《史集》认为阿里不哥比忽必烈先一步登上了汗位。

那么下面看一下《元史》对此事的记载,“中统元年(1260年)春三月戊辰朔,车驾至开平。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皆来会,与诸大臣劝进。帝三让,诸王大臣固请。辛卯,帝即皇帝位。”(29)“四月,阿里不哥僭号于和林城西按坦河。”(30)也就是说,《元史》认为阿里不哥比忽必烈后一个月称汗。

对于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到底谁先称汗的问题,本人在别处已经略作了考证,在此不再赘述。从《史集》与《元史》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阿里不哥在和林城西按坦河就位,也就是蒙古本地。而忽必烈则在开平登位。

如上所述,阿里不哥是拖雷的幼子。“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和蒙古人的习俗,父位是传给幼子的。”(31)因此,当蒙哥合罕去世,并且他的几个孩子年幼的情况下,阿里不哥具备登临大位的先决条件。在先合罕立了下一个继承合罕位的人选之后,再经忽里勒台会议选举,此人最终才可即合罕位。在先合罕没有立下合罕继位人的情况下,通过忽里勒台会议来选举合罕更是必须的程序。而且,举行忽里勒台的地点是在大蒙古国的中心,也就是合罕的驻地。

就选举合罕的忽里勒台制度本身来说,阿里不哥在“蒙古本地”通过忽里勒台,被蒙古宗王推举为合罕是遵从了蒙古传统习俗并合法的。与此相比,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则违背了传统的忽里勒台制度。此后,忽必烈以大都为中心,用汉法治理大蒙古国的事实也证明他违背了蒙古传统制度。田村实造也说:“当蒙哥合罕去世后,计划在哈喇和林附近举行葬礼,并且随后在宪宗的殿帐举行忽里勒台大会。但是忽必烈先下手,在开平召集自派的诸王、贵族、汉人举行忽里勒台大会,继承了大汗位。世祖依靠他的实力独断专行,召开了忽里勒台大会,从蒙古族的习惯上说,这只能说是违法的。”(32)因此,就传统忽里勒台会议的权威性来说,忽必烈确实违背了蒙古传统制度,是违法的。

二、玉玺

此前,学者们在探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的合法性问题时,没有涉及到大玉玺。虽然象征大汗权力的玉玺在什么时候进入蒙古社会、它有多大权威性和影响力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33)但我认为从象征大汗权力、合法性的大玉玺入手,可以更全面、直观地考证出阿里不哥与忽必烈汗位合法性的问题。

《史集》中记载:“当阿里不哥被忽必烈打败,势力远不如忽必烈时,玉龙答失(蒙哥合罕之子)派出一个急使去见阿里不哥,向他索取自己父亲的一颗大玉玺,阿里不哥交还给了他,接着他就同千夫长们一起带着军队到(忽必烈)合罕处去了。”(34)此处记载充分说明,直到阿里不哥被忽必烈打败之前,象征蒙古大罕的玉玺是一直在阿里不哥身边。阿里不哥是大汗玉玺的先前合法拥有者,只是因为在与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中被打败,才迫不得已交出了大汗玉玺。

那么是谁、在何时把象征大汗权力的大玉玺交给阿里不哥的?《史集》记载:“(蒙哥合罕)去世以后,阿速带—斡忽勒把军队交给浑答海那颜统帅,(亲自)带着父亲的灵柩,把他送到了斡耳朵。”(35)当阿里不哥派遣脱里赤等几个使者到忽必烈处,让他们参加蒙哥合罕的丧礼时,忽必烈说“这话很对,这是件大事,必须而且应当去,但我们还未从远征中返回本土。我们先回家去,然后从那里出发赴会,全都汇聚到一起。”(36)

“在此之后,忽必烈派遣急使前往随蒙哥合罕出征南家思地区的那支军队中让阿速带快回来。”(37)忽必烈的这些行动从《元史》的记载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如,当蒙哥合罕去世后,郝经向他(忽必烈)建议“遣一军迎蒙哥罕灵柩,收皇帝玺”(38)忽必烈听取郝经的建议,想借此笼络人心和收大汗玉玺。可知,忽必烈推迟参加蒙哥合罕丧礼的根本用意,不是为了简单等阿速带军队的到来,而是想收纳阿速带的军队和将大玉玺收为己有。

从上面的记载可知,蒙哥合罕攻打南宋时把大玉玺随身带到南宋的,当他在合州去世后,是他的儿子阿速带将大玉玺带在身边北归蒙古本土的。但是阿速带并没有将象征大汗权力的大玉玺交给忽必烈,而是将大玉玺交给了阿里不哥,并拥戴他为大汗。(39)这也说明了阿里不哥合罕位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之后,由于阿里不哥在与忽必烈的战斗中被打败,不能再继续代表阿速带与玉龙答失等蒙古诸王的利益,从而将大玉玺交给了玉龙答失,玉龙答失又将玉玺交给了忽必烈。

通过将象征大汗权威和合法性的大玉玺,由蒙哥合罕的儿子阿速带亲手交给阿里不哥的事情,可知阿里不哥是合法的大汗。而忽必烈最终是靠武力登上汗位的。

三、诸王与大臣的人心向背

在考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正统问题时,观察蒙古诸王和蒙哥合罕旧臣的倾向是必要的。因为按照蒙古传统制度,蒙古大汗是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被蒙古诸王和大臣们拥戴为大汗的。当大部分诸王和大臣们共同拥戴某人时,他最终才能即大汗位,他的汗位才是合法的。

就宗王、旧臣及军事部署方面来说,阿蓝答儿、刘太平、脱里赤等人是蒙哥合罕的亲信,后来以蒙哥合罕旧臣身份臣属阿里不哥,并统帅阿里不哥军队与忽必烈的军队作战。而且蒙哥合罕的三个儿子阿速带、玉龙答失和昔里吉也在蒙哥合罕去世之后跟随阿里不哥,并推举他为汗。据此可知,蒙哥合罕的旧臣和儿子们大多倾向于阿里不哥。

此外,哈剌-旭烈兀妻兀鲁忽乃-必里,察合台的侄子阿鲁忽,塔察儿的儿子乃蛮台,赤因-帖木儿的弟弟也速,合丹的儿子忽鲁迷失和纳臣,斡儿答的儿子合剌察儿,以及别勒古台那颜的一个儿子,亦支持阿里不哥。(40)巴托尔德和波伊勒也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进行了一场争夺大位的斗争。在不里阿耳所铸的货币表明,这个未获成功的竞争者阿里不哥,曾被别儿哥成认为合法的汗位继承人。”(41)故黄金家族的大多数诸王,都是倾向于阿里不哥的。

阿里不哥是以拖雷幼子身份,受蒙哥合罕委托掌管兀鲁思和争夺汗位的。与此不同,忽必烈依靠的是蒙哥汗同母弟最长且贤。(42)这句话虽然简短,但恰恰解释了忽必烈争夺汗位的理由。忽必烈的文化背景是比较复杂的。他不但富有传统蒙古文化,而且在漠北时就大量招纳汉地文人之士,接受了汉文化。

随后,“蒙哥汗命其管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使他有机会更多地接触到中原汉人地主武装头目,如董俊、严实、史天泽、张柔等人,以及汉化的色目上层人物回回人赛典赤·瞻思丁、畏兀儿人廉希宪等。受他们的影响,逐渐接受汉文化,并得到了中原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43)

也就是说,从受命统治汉地到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十年左右时间内,忽必烈以漠南汉地为中心巩固了自己的一股势力。想经营好此地,一方面必须依靠汉地的人才和汉法来治理才行。这样一来,忽必烈的主要依靠力量就自然变成汉人士大夫和汉地武装头目了。另一方面,为了治理好漠南地区,忽必烈首先得学习汉文化,以汉文化为治国理念。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忽必烈认为按照中原王朝皇位的继承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44),在继承父位时嫡长子是有优先权的。所以,忽必烈认为作为长子的蒙哥合罕去世后他继位是理所当然的。

忽必烈遣廉希宪先行,命他弄清时势,后又采纳廉希宪的建议,遣赵良弼入陕,往察秦蜀蒙古军的相背。廉希宪为忽必烈铺路做了不少事情,其中最大的成就,是说服宗王塔察儿首先表示拥戴忽必烈。塔察儿是成吉思汗末弟帖木格斡赤斤之孙,嗣国王。“其士马精强,尝代主上帅东诸侯,是蒙古东道诸侯之长”(45),比较有势力和影响力。塔察儿和也松格等东道诸王积极拥戴忽必烈,对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取得帝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拥护忽必烈的西道诸王,如阿只吉(察合台后裔),早在蒙哥汗时期,就与其兄阿合哈萨儿留居汉地,袭领本部军在西京太原者,听忽必烈汗潜邸征调。”(46)说明其在经济上、军事上受忽必烈的控制是比较早的。“窝阔台之子合丹,早在蒙哥合罕时期,就迁居于别失巴里,其后南牧甘肃近边亦集乃地区。”(47)其食邑在中原内地。因此,他们拥戴忽必烈为汗也不是偶然的。

术赤与旭烈兀系诸王,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中支持哪方值得商榷。《史集》对术赤和旭烈兀家族,在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之战中倾向哪一方的记载前后有明显的避讳之处。不仔细对比和分析史料的话,自然而然地认为术赤和旭烈兀系诸王从一开始就倾向于忽必烈一方,其实不然。

主木忽儿和合剌察儿拥戴阿里不哥为大汗,并且他们二人率领阿里不哥的军队与忽必烈的军队在巴昔乞交战(48),可知术赤和旭烈兀系一开始是支持阿里不哥的。因此,以后才有“旭烈兀、别儿哥和其他宗王们来到了,阿里不哥是凭借他们的决定和势力而成为合罕的”(49)传闻,以及不里阿耳所铸货币上印有阿里不哥的名字。

但是因为阿里不哥在巴昔乞和唐兀惕的战争中被忽必烈打败,因此他在与忽必烈的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旭烈兀和别儿哥(50)不断向阿里不哥和忽必烈派遣使者,想劝他们和解。随着昔木土等战争中忽必烈优势的不断扩大,旭烈兀和别儿哥开始公开反叛阿里不哥,倾向于忽必烈一方。(51)

这时,忽必烈利用战争中的优势,以及旭烈兀和阿鲁忽等人主动向他投诚的机会,忽必烈派人告知旭烈兀汗和阿鲁忽道:“各地区有叛乱。从质浑河岸到密昔儿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由你,旭烈兀掌管。从阿勒台的彼方直到质浑河,可让阿鲁忽防守并掌管兀鲁思和各部落。而从阿勒台的这边直到海滨,则由我来防守。”(52)以此笼络旭烈兀和阿鲁忽,加强了自己的势力。

将上述内容进行比较,可知一开始术赤和旭烈兀家族的诸王是支持阿里不哥的。但由于阿里不哥在与忽必烈的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旭烈兀等开始保持中立并劝解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但随着阿里不哥的继续颓败,不能再代表他们的利益,以及忽必烈对旭烈兀、阿鲁忽和术赤家族进行了新的土地分封和大量的赏赐之后,术赤和旭烈兀家族就很自然地倾向于忽必烈一方了。

将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比较的话,忽必烈没有得到多数诸王的拥戴。只是因为汉地人力和物力比较丰富,且得到了统领重兵的塔察儿等东道诸王的帮助才最终打败阿里不哥后当上了大汗。所以忽必烈没有取得诸王的心,他的即位不是合法的。

因此,“当阿里不哥势穷力竭后去见忽必烈时,忽必烈擦去眼泪,问道:‘我亲爱的兄弟,在这场纷争中谁对了呢;是我们还是你们呢?’阿里不哥回答道:‘当时是我们,现在是你们。’”(53)分析这段话可以知道,“当时是我们”指当初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开始争夺汗位时,与忽必烈相比较,阿里不哥不但是以拖雷幼子身份即汗位,而且在蒙古宗王的支持率上远远比忽必烈有优势,而“现在是你们”有一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味。不可否认,当初阿里不哥虽然在即汗位权力上优先于忽必烈,在军事力量上也相当强大,但是经过战争最终被打败,所以不得不承认失败的事实。

总结上面的论述,本人认为忽必烈没有经过传统忽里勒台、且依靠少数蒙古诸王的拥戴最终战胜阿里不哥:是以汉地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以汉地地主和士人为后盾,并且得到东道诸王之长—铁木哥-斡惕赤斤之后塔察儿的有力帮助是分不开的。因此忽必烈最终登上汗位,可以说是篡位。刘晓在《元史研究》中也说道:“忽必烈的正统性质也值得怀疑。”(54)田村实造也说:“在忽里勒台制度本身的意义上,忽必烈当汗是违法的。”(55)

注释:

①舒傅之《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及其胜负原因》,赵连稳《论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的原因》,杨建新《论忽必烈称汗及蒙古统治集团的斗争》,白钢《忽必烈为什么能战胜阿里不哥》,陆峻岭、何高济《从窝阔台到蒙哥的蒙古宫廷斗争》,萧功秦《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日)田村实造《アリブカの乱につぃて》モンゴル帝国からぇ朝~,巴托尔德、波伊勒《别儿哥》等。

②忽里勒台:《世界征服者史》作忽邻勒塔,《元史》作大会,《蒙古秘史》作大聚会或聚会,《史集》作忽里勒台。

③(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64—265页。

④(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三《宪宗本纪》,第44页。

⑤(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四《世祖本纪一》,第64页。

⑥(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页。

⑦同上,第365页。

⑧同上,第308页。

⑨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元史》记载,忽里台(quriltai—qurilta)又作“忽邻勒塔”,蒙古语,即蒙古和元朝的诸王大会、大朝会。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是部落和各部落联盟的议事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1206年,铁木真建蒙古国,召开忽里台,即大汗位。此后,历朝大汗即位,都由忽里台推戴。蒙古没有固定的嫡长继承制,汗位继承权或由先朝大汗生前指定,或通过明争暗斗强取,但形式上总要召开忽里台,由诸王、贵戚推举,才能即汗位。

⑩(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4页。

(11)《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57节。

(12)(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8页。

(13)《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02节。

(14)(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一《太祖本纪》,第64页。

(15)(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9页。

(16)《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54—255节。

(17)(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30页。

(18)《蒙古秘史》四部丛刊本,中华书局,第269节。

(19)(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二《太宗本纪》,第29页。

(20)(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17页。

(21)(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二《定宗本纪》,第38页。

(22)(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38—239页。

(23)同上,第243页。

(24)(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三《宪宗本纪》,第44页。

(25)耿昇、何高济译《柏朗嘉宾蒙古行纪、鲁布鲁克东行纪》,中华书局,1985年,第259页。

(26)(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7页中说“蒙哥合罕即位时,他的京城在斡难—怯绿连地区的哈剌和林境内。”

(27)(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87页,第293页。

(28)(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295页。

(29)(明)宋濂主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4《世祖本纪一》,第63页。

(30)同上,第65页。

(31)(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38页。

(32)(日)田村实造《アリブカの乱につぃて》モンゴル帝国からぇ朝~,载《东洋史研究》第14辑,1955年。

(33)(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第218页中说“他确认了父亲的一切法令,并降旨说:凡盖有窝阔台合罕玺印的诏书,不必向他奏告就可签署通过。”《王国维遗书·黑鞑事略笺征》记“其印曰宣命之宝,字文叠篆,而方径三寸有奇,镇海掌之,无封押以为之防,事无巨细,须伪酋自决,楚才、重山、镇海同握鞑柄,凡四方之事或未有鞑主之命,而生杀予夺之权,已移于弄印者之手。”对比两部史料的记载,可知窝阔台合罕甚至在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人中间,就存在玉玺,并且玉玺和玺书的权威很大。

(34)(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第305页。

(35)同上,第270—271页。

(36)同上,第293页。

(37)同上。

(38)(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一百五十七《郝经传》,第3707页。

(39)(波斯)拉施特著《史集》,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二卷第293页中记载,在拥戴阿里不哥登上汗位的诸王有阿速带、玉龙答失、阿鲁忽等。

(40)(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93—294页。但从本书第296页的记载可知:旭烈兀汗的长子主木忽儿也支持了阿里不哥。同样据本书13页的记载可知,海都在蒙哥合罕处效力,后又于阿里不哥在一起,并力图使阿里不哥登上汗位。

(41)巴托尔德、波伊勒《别儿哥》,载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编《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新编第20辑(总第46辑),1982年3月,第18页。

(42)(明)宋濂主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4《世祖本纪一》,第64页。

(43)达力扎布《蒙古史纲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1页。

(44)杜预等注《春秋三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3月,卷一《隐公》,36页。

(45)(元)郝经撰《郝文忠公集》,秦雪清点校,张儒审校,山西人民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卷38《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

(46)屠寄《蒙兀儿史记》,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七十二年九月再版,卷四十二《阿只吉传》,第1页。同样见于宋濂主纂《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3年,卷七《世祖本纪四》,第131页,“至元七年九月,西京饥,敕诸王阿只吉所部就食太原。”分析这段记载,可知忽必烈称汗后,阿只吉的食邑地仍在西京太原。

(47)屠寄《蒙兀儿史记》,世界书局,“中华民国”七十二年九月再版,卷三十七《合丹大王传》,第5页。

(48)(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96页。

(49)(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96页。

(50)同上,在第299页中说“别儿哥向(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双方都派去使者,劝他们和解。”

(51)同上,在第299页中说“这时,旭烈兀和阿鲁忽都倾向于(忽必烈)合罕方面,两人不断互相派遣急使。旭烈兀汗向阿里不哥派去急使,责备他并力图制止他(的称合罕之举),他向(忽必烈)合罕派去了急使。同样,阿鲁忽也(向忽必烈)派去了急使,当他得知海都和忽秃忽在阿里不哥方面后,便数次攻打他们,把他们赶走。

(52)(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99页。

(53)(波斯)拉施特主编《史集》第二卷,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306页。

(54)刘晓《元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8页。

(55)(日)田村实造《アリブカの乱につぃて》モンゴル帝国からぇ朝~,载《东洋史研究》第14辑,1955年。

标签:;  ;  ;  ;  ;  ;  ;  ;  ;  ;  ;  ;  

关于Arigo和忽必烈正统思想的小测验_忽必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