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论文_吕启琼 朱顺英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论文_吕启琼 朱顺英

四川省盐源县梅雨镇小学 615700

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二、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两者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两者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主导者。针对部分师计算机知识相对缺乏的问题,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化整合。

3.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了,于是课堂上虽然应用了计算机,但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讲解的中心,讲授数学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有的教师仅仅把计算机作为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多媒体课件成了图片、动画和录像材料的简单拼凑,学生也只是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仍是被动型的学习,没能真正发挥网络的作用。

论文作者:吕启琼 朱顺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4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论文_吕启琼 朱顺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