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探析论文_王烈琼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探析论文_王烈琼

四川省简阳市涌泉镇中心小学 641400

摘 要: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一直强调的核心概念之一。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生 数感培养 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学习内容提了出来。可见,重视数感、强调数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问题。

一、数感的内涵及意义

不同的研究者对数感概念的认识略有差异,但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同意感知大小数量、辨别数字模式、比较数字大小和估计数量、计算和完成简单的数字形式转换是青少年儿童数感能力的核心成分。《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有数感的人会有“数学地”思考,学会数学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数感的人常常将有关问题与数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强的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可能与他人不同,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具体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问题。如:小明5分钟打200个字,小红6分钟打300个字,谁打得快?数感强的小学生立马会知道小红打得快。要培养学生的数感,要充分建立一种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感悟能力和事物的比较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1.在生活情境中建立数感。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就存在于周围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现象、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来表达交流信息的习惯和意识。如在教学“数”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用数表示数量、表示作业的等级、表示学号、表示大小、表示顺序等,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感知,丰富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乐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产生数感。

2.在动手操作中建立数感。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符合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感官参与学习才能使小学生真正理解和感知数学知识,建立并发展数感。

3.利用估算强化数感。Paull早在1972年就发现数感同正确完成有关估算问题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估算不仅是影响数感发展的一个明显因素,而且也是促进数感发展的重要策略。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新课标也指出估算相对于精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改变学生对估算的认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让学生产生估算需求,增强估算意识,形成较强的量化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比如指导学生完成这样一道题:“游乐园每张门票9元,12个小朋友想参观,大约要带多少钱?”教师想让学生产生估算的需求,就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跳出精算的思维框架。此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改变题目有关已知数据为未知,改为:游乐园每张门票9元钱,有10几个同学想参观,大约要带多少钱?”这样一来学生只好放弃“精算”而用“估算”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感。

4.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至今依然是数学教育的中心问题。数学教学应从现实的、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教学时,应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亲身感受数学是生活中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是数感得以发展和提升的关键环节。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形成良好数感,发展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玲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3]熊丙章 刘丽颖 毛君顺 估算能力对儿童数感发展的影响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73-74。

论文作者:王烈琼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探析论文_王烈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