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结合施工经验,改善传统管理模式,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施工企业形象。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技术
1前 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空间不断减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铁作为新兴时代的一种交通工具应运而生,地铁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而车辆段是地铁车辆停放、检查、整备、运用和修理的管理中心所在地,更是地铁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车辆段因占地面积大,施工项目多,相互交叉施工多,造成管理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我们通过一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2工程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分“一段一场”,即一个车辆段、一个停车场;而车辆段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进行运行管理、日常维护和各级检修的基地;车辆段的规模大小主要是由该线路所拥有的运营列车数决定的,其次是由车辆的技术状况、修程的间隔大小、维修的范围而决定其维修的规模;若以车辆段为主体,又设置供电、工务、通信、信号的工区或段区,便成为一个地铁综合基地;
停车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的场所,是规模较小的车辆段承担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停放、清洁、维护和乘务工作。一般每条轨道交通线路按其配属车辆的多少设置一处或多处停车场。
我公司承建的车辆段位于成都天府新区,西侧紧邻规划的天府动车所,东侧紧贴龙泉山脚。用地面积45.80公顷。承担成都18号线配属车辆的大、架修、定修、临修及周月检、停放、运用等任务,同时预留19号线配属车辆的大、架修。共包括:检修库、运用库、运转综合楼、牵引降压所、调机工程车库、综合楼、食堂及公寓、物资总库和综合维修车间等20多个单体建筑,综合管沟约5500m、综合管网约5502m等等施工内容,工程量大,工期紧、任务重,工作内容繁杂,平行交叉量大、施工投入大,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要求特别高。这就需要我们要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来解决以上的难题。
3信息化施工及管理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各大城市均开始建设地铁,国内各大型企业也均参与施工,各参建单位在地铁公司、指挥部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以往地铁车辆基地施工经验,并结合本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对现场施工管理,其管理方法各式各样。
由我公司承建的合江车辆段覆盖范围大、场内施工内容多、涉及专业广、交叉面多及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征地拆迁、周边环境的影响,致使施工工期紧、任务重,大大增加了现场施工管理困难,因此,总结我公司承建西河停车场的施工经验,结合以往其他兄弟单位车辆基地现场施工管理方法,提出相应的管理理念,依据综合工程特点、地质条件,将该工程分解为多个分项管理区域,且对各分项管理区单独管理模块化,以标准化为基点、信息化为手段进行实施专业化模式管理,即:“管理模块化+信息化+施工专业化”管理模式进行现场标准化施工,使多个区域同时施工,资源相互配合协调,同时,引入信息化、专业化技术进行现场管理,不仅能降低项目管理难度,还能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及进度要求,确保施工工期。具体措施如下:
3.1信息化办公
因施工作业面积大,我们深入探讨,在办公方式上进行改进,结合现有信息化资源、依托现有的QQ、微信、钉钉、二维码及视频监控等等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达到施工过程管理信息同步化,实现施工管理无纸化办公。
我们利用现有平台进行APP开发,对现场施工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比如微信的每日新现场的开发及现场时时监控平台。
“每日新现场”平台,由一线员工通过移动终端及时按作业部位,作业队伍分时间段输入对当天现场施工内容、机械设备及人员进行更新,时时监控现场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这样就是上层管理人员能时时深入的了解施工一线,全面掌控现场,及时发出正确指令。同时在现场安装全方位摄像头,通过手机APP时时监控现场,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各部门都可以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等防止错误指令的发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通过现场视频监控可以接入噪音扬尘监测系统对现场的施工状况进行监管,为扬尘污染和噪音污染提供证据。保证现场绿色施工防止对周边环境,大气等造成污染。
3.2作业人员的信息化管控
作业工人的管控一直都是一个很难题,就目前市场情形来看,建筑工人市场混乱,管理不规范,人员安全,恶意讨薪事件不仅影响工程公司形象,也影响到市场及社会的稳定。通过建筑工人劳务实名制系统,解决实名制登记,基础数据采集,工资发放监管,在线安全教育培训等工程上急需解决的管理问题将是行业发展趋势。为解决以上难题我们深入调查开展研究以科技解决管理困难,研究开发出“劳务实名制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作业:
⑴ 以人员为中心,以项目为主题,多管理层次协同;
项目人员是管理信息的发源地,只有保证的基层数据采集,才能为管理层乃至领导层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
⑵ 以大数据为基础集成化统一平台;
项目人员众多,人员本身及人员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将会产生海量数据,如何进行数据归集与沉淀,保证数据层次的丰富性及可用性,是平台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⑶ 以互联网+工人的战略思维为原则;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创新下的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⑷ 以移动互联APP为主要工具;
工程眼主要以APP为交付方式,支持安卓及苹果系统,并且区分农民工端及管理端两套体系,以保证了系统的高效率性及易用性。同时基于管理人员提供了PC端功能。
⑸ 以前沿技术的综合应用为支撑;
在简单易用的操作功能下需完成全面系统的管理功能,所以利用前沿技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系统涉及到了OCR、LBS、人脸检测搜索等技术,利用AI人工智能作为后台基础支撑,让智能化作为主要得数据采集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手工录入。
(6)灵活严密周全实用的安全体系。
组件与模块的功能控制、项目与具体业务的范围控制、具细数据的记录级操作控制、基于角色的报表控制、基于角色的Portal控制、基于角色的用户安全授理,由粗到细、逐级深入的权限体系切实可行的保障了系统的安全。
项目开发的“劳务管理信息平台”APP,工人实名数据统计、安全、培训、工资等多方面的对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劳务管理信息平台”APP,人脸识别等技术,对进出场工人进行实名制登记,及时掌控工人流动情况,同时通过考勤掌控队伍劳动力投入及工出勤情况。每个队伍,每个施工部位都对应的的有每天的考勤记录,该记录可以解决劳资纠纷问题,还能够为农民工提供保障,而且实名制还能提供施工工地的安全,防止不法分子混进工地,同时也时时能动态把握劳动力的投入,进一步促进工程的施工建设。
3.3施工技术信息化管控
近年来,BIM技术的出现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法,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IM技术实现了计算机虚拟仿真、模拟漫游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完成了对实际施工过程的三维建模,从而通过三维施工模型达到事前控制、动态管理和施工方案的优化的目的,BIM技术的应用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呈现出来蓬勃发展的趋势。
在地铁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铁项目施工周期长、技术密集、数据和信息处理工作量大等特点,传统施工技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无法前期直观的了解工程项目结构及所能达到的效果,而BIM可视化虚拟仿真技术和模拟漫游技术拥有传统项施工技术不具备的优势,可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因此项目组建专业的BIM技术团队,进行施工策划、技术交底、设计优化、虚拟仿真漫游模拟等等对车辆段进行施工过程控制。通过BIM成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非技术人员直观的展示建筑结构的细节和完成后所达到的效果,在提高生产效率、建筑质量、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特别是我们在施工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材料管理平台,对工程结构构件从下料加工运输开始管理,提高材料构件的安装效率、降低材料损耗,且追踪材料进场施工使用;利用BIM三维模型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化复核会审,可快速、精确的计算出相应结构物的工程量,特别是难以传统方法计算的异形结构,大减少了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投入,提高大型工程工程量统计与异形结构计算的精确性,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与施工效率。
4 结 论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们致力于打造智慧工地,进行智慧管理与施工,这些都对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有深远的意义,同时通过这些举措也有效的保证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为类似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积累基础资料,分担社会责任,为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市政工程增砖添瓦。
论文作者:李新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车辆论文; 现场论文; 技术论文; 互联网论文; 工程论文; 地铁论文; 作业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