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_工人阶级论文

总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_工人阶级论文

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全心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人仍是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力量

尽管下班的铃声已经响过多时了,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水冷壁分厂的车间里依 然灯火通明,焊花四溅。厂劳动模范许宁告诉笔者,许多工人清晨6点多就来到车间, 活忙时,有的工人发烧生病也不肯休息。义务劳动,在许多地方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在 我们这里则始终坚持。

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国家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烈希望企业兴旺、 国家强盛,是当代工人价值取向的显著特点。在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汽车总装车间三工 段三班的管理揭示板上,工人们写下的班组宣言是:“永创先进需要不懈努力,永争第 一才是我们的目标。”三工段一班的班组宣言是:“优质汽车从这里孕育,管理从这里 得到发展,我们人人争做排头兵。”经管小组长吴洪生告诉笔者,这些宣言都是我们的 心里话。工人最希望国家稳定,企业兴旺。国家好了,企业好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多了 。

对于“你认为当代工人与五六十年代的工人有哪些不同”的问题,许多工人回答:最 大的不同在于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当代工人对奉献、对财富、对信仰的理解和追求都 与过去不同。工人赵志刚说,五六十年代的工人更多的是报恩思想,报共产党使他们翻 身解放之恩。受那时政治气候影响,他们文化水平低,更多的靠热情工作;我们这一代 工人赶上了改革开放,更多的是理智和智慧。我们也追求信仰,也要求入党,但我们并 不拒绝财富,渴望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哈尔滨锅炉厂水冷壁分厂党支部书记王学信介绍,现在青年工人中要求入党的越来越 多,已经达到50多人。尤其是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等国家大事喜事一个接着 一个,工人们看到了国家和党的希望,2001年以来就有10多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长春 客车厂目前有党员3000多名,积极分子队伍2000多名,重要岗位上90%都是党员。

北京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阳安江认为,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其经济 地位和劳动方式决定了他们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 坚定性、彻底性。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 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在新的形势下,尽管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了变化, 但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 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知识化智能化的崭新群体

创建于1952年的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是我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他们生产的各种型号飞机共1400余架,其中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运十二飞机先后取得了 英国CAA和美国FAA颁发的适航证,已出口20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工会宣教部部长杨莉介 绍说,我们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工人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从1986年起,企 业不再进“接班”职工,每年进厂的二三百人,除了大专生就是技校学生,大学生进厂 到一线当工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目前企业技术人员有3000多人。

笔者在一些车间采访,看到环境整洁,工人们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工作。在汽车总 装车间,青年工人何万松说,现在与父亲那个时代的工人不同了,以焊接为例,过去电 焊工又脏又累,如今全部用机械手操作,技术要求很高,没有高素质的文化,实在难以 胜任。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54年,产品出口27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水平国内领 先,与国际接轨。在水冷壁分厂,笔者的突出感受是一线工人年纪轻,文化素质较高。 车间有职工293人,40岁以下的占9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45人,技校、中专毕业197人 。装焊工务段总工长孙丹阳说,他今年45岁了,还在读业大,要拿大本文凭。他深有感 慨地说:我们的父辈许多人一个大字不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们有的只是浑身 使不完的力气。如今看来,在现代化生产中,靠出苦力,扛大个儿吃饭的时代已经一去 不复返了。

孙丹阳的感慨很有代表性。当代工人日益知识化智能化,他们把自己称为“知识工人 ”,许多人文质彬彬,再也不是过去的大老粗了。

长春客车厂是全国铁路客车制造的排头兵,客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6.7%。厂工会副 主席赵平说:随着社会进步,高新技术的应用,工人知识化已是当代工人的突出标志之 一。工人们表现出的对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我们建立了培训 基地,层层举办培训班,今年开办的电脑培训班,原准备招收30名学员,报名的有2000 多人。

无产不再是工人阶级的代名词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水冷壁分厂的计划员谭志龙因业余时间炒股致富名噪厂内 外。他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十分坦诚。他说,我父亲那一代人十几年一贯制,每月收入三 十多块钱,那时人们以无产为自豪,无产者才是最光彩的。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共产 党当初闹革命打天下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永远无产下去吗?绝不是,先辈们流血 牺牲,为的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为的是使天下穷苦人都成为有财产的人。与父亲那一 代工人相比,我们这一代工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发生了变化。以我个 人为例,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时间炒股。现在,我家境富裕,还买了一辆夏利 牌轿车,成为有产者。

像谭志龙这样由炒股致富的工人虽然不多,但笔者发现,如今“无产者”不再是工人 阶级的代名词,他们的财产正在日益多起来。在股份制企业,工人既是劳动者,又是持 股的所有者。在一些企业,有的工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做些小买卖。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 任公司工人李友,与妻子办起一间杂货铺,每月都有可观的收入。据介绍,随着我国住 房制度的改革,工人们普遍将公房购买下来成为私产。

采访中笔者看到,哈尔滨锅炉厂的一个工人拿着手机。一问得知,原来50%以上的工人 都有。总工长孙丹阳自豪地说:“彩电、冰箱、电话、电脑在工人家里已经普及,我现 在有房产、又有摩托车,准备换台汽车了。”

多干活、干好活,快致富,已经成为当代工人的追求。在对水冷壁分厂13位职工进行 抽样问卷调查时,回答“你是否认为共产党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和“ 你是否认为无产不再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标志”时,几乎都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企业生产效益的好转,个人财富的积 累也必然越来越多。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劳动者都不再是、也不可能是通常意义上的无 产的劳动者,而是成了或者正在变成有产的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 无产者过上有产的幸福生活。

正确看待当代工人阶级内涵的变化

创建于1992年的迪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先进高新技术企 业,拥有5个子公司,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组成的科 技开发队伍,是国内最大的试纸生产企业,部分高技术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被列为国家 火炬计划,试纸产品占国内市场的40%,已出口到欧亚24个国家和地区。这样一家优秀 企业是哪些人创办的呢?

宋勇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在长春中医学院检验科干了2年,1988年下海到深 圳闯荡了几年后,遇到了老朋友顾晓丰。当时顾晓丰在一家国企当技术副厂长,在别人 看来位高权重,可他总觉得有劲使不出来。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注册成立了这家公司, 宋勇任董事长,顾晓丰任总经理。

宋勇和顾晓丰的经历很有代表性。笔者所接触的许多私企老板,不是来自国企、科研 单位,就是来自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中很多人年纪轻,政治上要求进步,是中共 党员,有较高学历,有专长。因在原单位难以施展才能,而怀着实现自身价值的远大抱 负告别“铁饭碗”。

顾晓丰既是股东,又是企业管理者,有时还是普通劳动者,几种角色兼而有之。在这 家企业,社会分工意义上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许多工人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97年秋的一天,企业做胆红素试剂,因采用的 是全成重氮盐反应方法,试验有爆炸危险。当时的开发部经理心里害怕,把试验交给工 人王云立去做,自己躲了起来。顾晓丰看到后,替换下王云立,当时他被炸得脸上淌血 ,手指麻木,可他一直坚持做完这项试验。他说:“总经理的命,并不比员工的命值钱 ,危险的时候,管理者不仅必须到现场,还要冲在前面。”

一些专家认为,在现代社会化生产条件下,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料只有通过经营管理者组织起来,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经营管理劳动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因此,只把体力劳动者看作劳动者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对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体力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也是社会主义劳动者,脑力劳 动者和经营管理者都属于现代工人阶级的范畴。

原来在一家国企工作的组装车间工人孙艳杰说,过去我一直认为私人企业老板对工人 特别凶,残酷剥削欺压工人,到了这里却一点也找不到这种感觉。国企有的,这里也有 ;国企没有的,这里还有。一次倒仓库时,100多斤重的胶片卷砸在脚上,顾总立即把 我送到医院。手术用的钉子有国产的,几百元一个,也有进口的要几千元一个,我不忍 心用贵的,顾总说:“一定要用最好的钉子,不管它多少钱。”公司不仅派人照顾我, 春节到了,顾总还带着大家到医院和我一起开了联欢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从传统有形的资本向无形智慧资本转化,这一变化,必 然会引起传统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地位发生变化,因此,对私企老板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 看待,要分析区别,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以上系彭川平 徐江善撰稿)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国有企业改革说到底,是要理顺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即产权关系和劳动 关系。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是有着内在紧密联系的。一般说来,产权关系的变革都关联 、影响和作用于劳动关系,并在劳动关系的诸多方面表现出来。不同性质的产权关系, 有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劳动关系都包括在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生产关系之中 。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和工作,不仅是为获取劳动报酬,而且体现着劳动的性质和 发展方向。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是紧紧联系在一 起的,那种在改革中只讲产权关系不讲劳动关系的观点和做法,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

国有企业所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寻求公有制更为有效的实现形式,确保国 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而绝不是有些人所主张的“ 一卖了之”、“甩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消灭国有企业”,更不是搞私有化。国有企 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 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同时 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更加紧密的结合,使劳动者成为更为有效支配劳动成果的主人。 这种改革,理应更加巩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保障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和 权利,而绝不应该是相反。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无论从长远看还是从工人阶级整体利益看,都是为了更 好地实现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 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也是淘汰落后、创造新兴、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的进步与发 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部分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过程中 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就是关于职工是企业主 人的问题。现实社会生活中,那种否定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点的一个所谓重要的理论依 据,就是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属于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所有,企业职工不能说 出哪份财产是自己的,怎么可以说是企业的主人呢?一方面,这种观点从理论上忘记了 马克思主义的产权理论是阶级本位、人民本位、集体本位的观点;从实践上漠视了企业 职工对生产资料的具体占有、使用、经营、管理、处置权,与企业以外的全国人民有多 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职工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与计划经济条 件下相比是更加紧密了。全国人民和企业职工都是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主人,但全国人 民作为主人,是从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意义上讲的,而企业职工作为主人,不仅是从 国有资产的终极所有权意义上讲的,更重要的是从具体享有本企业的法人财产权,是企 业生产经营管理主体的意义上讲的。另一方面,这种观点总是把“企业法人”和“企业 法定代表人”等同起来。企业法人财产权属于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大 家共同享有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经营、管理、处置的权利,而不只是属于少数经 营管理者,更不是仅仅属于“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当然,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生 产经营管理中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是无疑的。不管企业怎样改革,不论企业实行什么样 的资产组合和经营机制,也不管企业职工持不持股,只要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以公 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就没有变也不会变。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职工与全国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 长,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总体上消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 平均主义“大锅饭”,逐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资 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激活了职工投身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但也必须看 到,我国现实生活中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城乡间、地区间、行业 间、企业间、不同社会群体间和职工间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扩大的态势,低收入群体与 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特别是部分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生活遇到很大困 难。对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绝对不允许两极分化现象出现的。党和国家坚持和完善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强调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生活,就是为了防 止收入分配出现过大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既要继续克服平均 主义,又要解决收入差距悬殊的问题。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从根本上决定和保障了工人阶级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和劳 动成果支配的主人。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必须保 障职工作为劳动成果支配主人的权利。要从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上进一步落实广大职 工参与分配的权利。要大胆探索和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 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坚持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分配方案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公开 讨论,合理透明,民主决策,绝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对于为企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 职工要实行特殊的奖励政策。要积极推行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的 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这是落实职工参与分配权利的重要途径,必须依法坚决实 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在继续支持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特别是 利润分配的同时,要重视研究和大胆探索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这个生产力中最积极 、最活跃、最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特别是利润分配的体制、机制与办法。政 府对经营者与劳动者的收入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调控标准和办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 督,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应当坚持在确定企业经营者年薪的具体标准时,必须经过职代 会充分讨论,坚持经营者年薪与企业经营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工收入增长等指 标严格挂钩,防止用不正当手段降低职工工资增长水平。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曾经对保障职工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 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多元,这种以“国家出资、单位管理、主要覆 盖全民单位职工”为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任务发展的要求,必须加以 改革。改革的方向,是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险”;从政府单独出资到政府、用人 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保险费用;从主要覆盖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到覆盖所有劳动者 ,逐步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 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改革符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深化各 项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而又政 策性、政治性极强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 明显加快,养老保险基本实现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失业保险由企业单方负担 改由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医疗保险正在全国范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正按照试行办法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参加,生育保险正朝着实现全国城市女 职工生育费用社会统筹的目标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职工队伍与社会政治的稳定。主要问 题是:有些地方和单位没有把推进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来 认真对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显滞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已经普遍建立 ,但一些地方存在着“低保”标准过低,特困职工未被纳入“低保”范围,不少人的人 均收入低于当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些地方存在严重的“爱富嫌贫”,“ 统富不统贫”的问题,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职工没有为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一 些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却无力补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 ,无力偿还所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无力支付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下岗职工 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社会保险关系也不能有效接续,致使这部分职工成为新 的困难职工群体;一些地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严,被挪作他用,社会保障基金“支大 于收,入不敷出”的矛盾十分突出,等等。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正在采取 切实措施加以解决。必须明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使大多数职工能够随着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力增强在总体上长远受益,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带来的好处,全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部分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遇到 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凡属于改革中的问题,就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但也要看到, 有相当多的问题是属于工作中的问题,属于现行法律、政策和现有条件能够解决的问题 ,但却久拖不决而激化了矛盾。对于职工碰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和 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抓紧解决。我们决不能因为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而使广大 职工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受到影响,更不能由此得出改革改掉了全心全 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结论。

企业领导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 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这就要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 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真 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应该说,在国有企业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 中,在处理企业领导制度改革与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之间关系的问题上,总的是好的。 但也要看到,有的企业在推进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中,忽 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特别是把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大会对立起来,甚至用股东大会代 替职代会,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没有职工代表参加。必须明确 ,企业管理的要义是科学和民主,只有坚持这个要义,才可能做到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 、民主化。失去职工民主参与,就是一个不健全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 。

推进企业领导制度改革,不但不排斥而且理应更加有利于落实职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 ,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是因为:国家作为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惟一或最大的股 东,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起决定性作用,国家代表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 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所有者职权,从总体上、全局上体现了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公 司党委起政治核心作用,党委负责人可以与董事长交叉任职,代表和体现着职工的主人 翁地位;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代表本公司职工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监督公司的 经营活动,具体代表职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通过职代会等多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制度 ,广大职工具体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与此同时,我 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的重要作用。不能否认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职工 群众之间存在着地位上、权利上以及利益上的差别和矛盾,但这些差别和矛盾主要是管 理与被管理的差别与矛盾,而不是主人和非主人的差别与矛盾。

(以上系李永海撰稿)

标签:;  ;  

总是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