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吴金强

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吴金强

吴金强

(天津市华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天津,300070)

【摘 要】桥梁工程是我国交通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而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对现有的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对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

前言

桩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桥梁工程。在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必须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在选择沉桩方式时也要注意与之相对应的技术要点,并加强施工监管的力度,不断对施工过程进行审核和检查。

1、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

1.1准备工作

1.1.1施工前工作准备

在展开大面积的桩基础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现场全面踏勘的工作,并做成资料提供给编制施工方案的工作人员。现场踏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地貌、气候以及其他的自然条件;地质勘察报告,施工现场的成桩深度范围以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地下水的水质、水位以及变化情况;施工现场区域内的各种人为以及自然地质现象;施工现场附近的建筑物位置、结构性质、距离与现状;沉桩区域附近的地下管线的分布与距离、使用年限、埋置深度、结构情况等。

1.1.2施工中安全措施

施工中挖出的土石方需要远离施工洞口进行堆放,不可以将其堆放在施工挖掘的洞口周围一米范围之内。施工过程中机动车辆的通行不能破坏井壁。施工过程中现场摆放的一切电源、电源线路安装和拆除需要具有有效电工证件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要正确的使用供电器,保证其严格的接地、接零以及正确的进行漏电保护器材的使用。应使用安全矿灯以及12V以下的安全照明灯具。

1.2钢筋笼的制作以及质量保证

1.2.1钢筋笼的施工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钢筋进场时的质量进行验收,仔细测量同时检查质保单,并进行力学性能实验以及焊接实验。实验通过,并且审核完成才能进行使用。对于施工时的焊条检查也都要有质保单,同时焊条的型号需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要仔细进行确认。

1.2.2钢筋笼的加工

钢筋笼在进行制作的时候需要严格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主筋的位置使用钢筋定位支架进行控制至等分距离,同时主筋的间距需要严格地按照不高于10mm的数值进行确认,箍筋以及螺旋筋的距离需要不高于20mm,钢筋笼长度偏差值应该在50mm之间,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颈箍需要设置在主筋的外侧,通过此种方式来加强钢筋笼的管理作用,并且会保证不会增加施工的难度。

1.2.3钢筋笼的搬运及安装

钢筋笼搬运以及吊装时需要防止其变形而导致材料报废,因此需要操作人员在安放之前不断的检查孔内的情况,要在确定孔内并无塌方以及沉渣等情况下才能进行安放,同时在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时,需要对准孔位、扶稳,缓慢、顺直的进行安放,要避免材料与孔壁进行碰撞,切忌扭笼。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避免钢筋笼的下沉或者受到坑洞内混凝土的浮力而产生上浮的现象,因此需要施工人员时刻注意钢筋笼的标高,在到达设计位置后需要采用吊筋的工艺进行固定。同时施工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采用水泥砂浆的材料进行制作,严禁使用粘土或者断钢筋头来代替,因为砖块会吸水导致钢筋头产生锈蚀点。还需要按照每组三个进行排列,每一组之间以梅花方式布置,并设立偏差值在10mm之间的保护层进行保护。

2、桥梁桩基础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2.1钻孔灌注桩

2.1.1钻孔灌注桩的技术要点

(1)在进行桥梁灌注桩的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地点的地质资料以及检验设备、施工工艺、将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核查,要保证其技术要求适宜,同时桩基础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试成孔的准备。在进行开孔作业前,需要对基准点以及基线放样定位的测量进行反复核查,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孔桩的中心位置,保证定位准确。

(2)当桩的净距离小于二倍桩直径时,工程在施工时需要采用间隔挖掘的方式进行开挖。在第一节井圈的护臂中心线与所设计的轴线之间的偏差数值不能大于20mm,井圈的顶面应该比施工的场地高150~200mm,同时井壁的厚度要求比下部分井壁厚度增加100mm~150mm。在井圈施工时需保证井圈的护壁质量及厚度。同时井壁的上下节护壁中搭接的长度不小于50mm,每一节护壁需当日施工完毕,并在24小时之后立刻拆除护壁模板,如果发现护壁上出现蜂窝或者漏水的现象需立刻进行修补增强。

(3)在完成设计标高后,施工的孔底不应积水,应在终孔之后对护壁上的淤泥以及孔底部的残渣和积水进行有效的清理。最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需立即将桩身混凝土进行灌注。在施工过程中,成孔的变差值应该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波动,砼径要在50mm左右,垂直度偏差小于0.5%,并且施工时底部的扩大段需要按照圆台形状进行制作,保证施工的尺寸。

2.1.2钻孔灌注桩的重点技术问题

(1)埋设护筒

护筒的埋设主要有固定桩位、保持孔内水位高出施工水位已稳定孔壁的作用,并且还可以作为钻孔导向。在护筒埋设时应稳定、准确,并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小于50mm。护筒通常采用4~8mm的钢板,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适宜开设1~2个溢浆孔洞。护筒埋设的深度要求,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得小于1m,在砂土中不能小于1.5m,在高度上还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2)泥浆的制备

在灌注桩钻孔施工中,泥浆能够起到护壁、切断孔内外水流、稳定孔内水位的作用,产生较大的净水压力,防止坍孔。因此,制备的泥浆需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适当的比重、良好的触变性,并能够形成薄而韧的泥皮以粘附在孔壁上。泥浆配合比应根据桥梁工程施工机械条件、地质情况等条件,在选定基本配合比后,经配制试验并修正后方能确定。

2.2人工挖孔灌注桩

2.2.1开孔

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开挖之前,应清除场地周围的影响因素,并做好孔口周围的排水与临时维护工作。开挖时,应由上往下分层,每一层土方开挖区的厚度约为1m,形状呈上小下大的圆台体形状,在上底和下底的口径应分别大于设计桩径20cm和40cm在开挖时,侧壁应做到光滑平整,并保持底面的水平。挖出的土方需及时送到地面并进行外送,不能堆放在离孔边太近的位置,以防止孔壁的坍塌。

2.2.2灌注桩身混凝土

二次清孔达到要求后,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灌注桩的最后一道关键性工序,其施工影响桩的质量,因此,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凝土有必要的流动性,坍落度宜在180mm~220mm范围内。

(2)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在其中掺入减水剂和粉煤灰掺和物。

(3)为防止卡管,石料尽可能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0mm。

(4)混凝土必须拌合均匀,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和灌注时间。

(5)灌注过程,必须连续作业一气呵成。

(6)必须保证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将导管内水全部压出并满足导管的初次埋入长度。

(7)在灌注过程中,要测量混凝土面到护筒顶面的距离,以计算导管埋入深度。导管埋深宜在2m~6m范围内。

(8)在提升导管过程中,防止因计算错误或者提升过猛,使管底提离混凝土面。

(9)灌注到桩顶时,建议超灌1m( 比设计标高高出1m) ,以保证桩头质量。

(10)灌注完成后,拔出钢护筒!所有灌注桩完成后,养生期过后,开挖承台基坑,凿出桩头,露出声测管,立即检测,合格后,开始下道工序。

结束语

桥梁的基础施工需要不断进行跟踪检查,并及时进行综合质量评测。桥梁工程是我国交通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而桥梁桩基础的施工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时刻将施工质量了然于胸,不断的对施工过程进行审核和检查,需要我们对于现有的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林.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与局部缺陷的处理方法[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3).

[2]舒翔.浅谈桩基工程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论文作者:吴金强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吴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