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辽源市第十九中学 吉林 辽源 1362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倡导文明强国、和谐社会,提倡公平正义、平等自由的核心价值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历史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依托历史教学大力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前言: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并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战略任务,指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方向、新局面,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公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也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南。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作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巨大的优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人格,应当具备自身特点,一是综合素质发展,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二是具有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希望,遇到挫折无所畏惧,不气馁不退缩;面对困难有勇于挑战的精神;三是尊敬师长,学习态度端正,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四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关心社会发展,相互之间能够正常沟通,互敬互爱,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历史是一门具有多方面社会文化和思想滋润的功能性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强大的核心武器。“在学习认识的过程中,我们会被历史人物的品格、行为所吸引,并在思想上吸收,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如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诸如坚强、乐观、奋斗向上的高尚的道德品质。”[1]
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公民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也是学校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的行动指南。历史课堂教学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重要渠道,因此,学好历史,对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人格完善、学习做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就是成就人格的事业”,“人文教育的第一含义就是人格素养,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发展健全人格,历史教育的实质之一就是思想教育,除了规范正确的历史认识,对培养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起作用以外,还启发人们去思考,研究人类的发展过程,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将历史认识、历史情感升华为一种自由的发展观念。认识和理解为人的本质,从而激发一种向上的人生情意,这就是人格发展的任务”。[2]
然而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渗入到教学中去,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研究历史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成中学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
1.树立“价值担当”
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树立核心价值观教育意识,《中历参》主编任鹏杰先生在题为《历史教师不可放弃的价值担当——价值引领与历史教育》中指出“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恰恰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人是根本,人是目的,其他一切全都是手段......”。对教师而言,教育就是连接双方的关系:‘学生’和‘价值’,一方是成长中的个人,一方是社会的、智慧的和道德的价值,教师要负责把由他启蒙的那个个体带进这些价值中。
学生是历史课堂的主体,但历史人物、事件、历史现象等要透过教师的媒介作用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历史产生认知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导’的过程中,教师的价值判断给学生起到暗示的作用,有的学生可能不相信老师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判断,但他们不会去搜集资料来佐证自己的看法,老师对历史人物的判断就会停留在学生心中的某一个角落里,这就需要老师储备更多的史料,还要有更加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以及敬业精神和道德素质,否则,教师就不可能履行其基本职责,更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因此,敬业精神也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可靠保证。
2.精心“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教学方法分析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问题解决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教学方面,同时应该关注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从而设计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情感触动为目标,激发学生心底的震撼、感动以促成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成功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学设计最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学理论。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设计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科学运用理论指导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窠臼,达到优化教学的最终目的。
(2)教学的实际需要。从根本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为这个活动提供最优化的行动方案,包括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学生特点。教师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它即关心“教”,又关心“学”,老师教的最终目的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才能起到作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作为教学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时,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总之: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无论个人还是整个民族,记忆不可或缺,历史不可忘记。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论对于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整个民族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新时期有理想、有信念、有荣辱感的一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许艳丽,周长美.西方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与启示[J].理论界.2011.(6).
[2]杨玉玲 历史教育的本质及其在提升人文精神中的积极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作者简介:刘洪亮,男,(1984年9月-),吉林省辽源市人,大学本科,吉林省辽源市第十九中学 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历史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刘洪亮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核心价值观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价值论文; 学生论文; 目的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